中国经典故事:六尺巷,传承千年的邻里相处之道

更新:06-0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 中国古典故事选读(上)

六英尺车道

据说,清康熙、雍正年间桐城人张廷玉是汉人,清朝入关后,父子二人都做了宰相。张廷玉在家乡修建宰相府时,邻居们因三尺地和他家发生争执。官司打到了县衙,张家的管家立即写信到京城通报宰相,希望宰相给县令写信处理。张廷玉看完信后,在原信上题了一首诗寄回去:“千里求书是墙,给他三尺何妨?长城今犹在,谁曾见过当年的秦始皇?”管家收到回信后,立即下令让出三尺地。 邻居们看见了,也让出三尺之地,这样就剩下了六尺空地,成了大家可以通行的小巷,后来就叫“六尺巷”。张廷玉也因此而出名,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好评。

智慧:位高权重的人,心胸要宽广,懂得大义,不吝惜微薄的财物。不吝惜金钱,乐于布施的人,地位和修行都会更稳固。当你拥有了地位、财产、名誉、境界、健康、才华、智慧等一切的时候,不要骄傲自大。这时,你要记住,你拥有的这些世间福报,虽然看上去不错,但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消失,没有什么好骄傲的,要尽力布施,利益他人。

2. 中国古典故事选读(下)

老人捉蝉

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去楚国,路上经过一片森林,森林里有一个驼背的老者,他用一根竹竿捉蝉,他很轻松地捉住了那些蝉,就像从地上捡起来一样。

孔子问:“你的动作真娴熟!有什么秘诀吗?”老人说:“我倒是有自己的办法。我练了五六个月,就能把两个球叠在竿子上而不掉下来,这样,我很少失手。叠三个球而不掉下来,这样,我十次也不会失手超过一次。叠五个球而不掉下来,就如同从地上捡起一只蝉一样容易。我站着不动,像一根折断的木桩,握竿的胳膊像一根枯枝。虽然世界广阔,事物多种多样,但我专心致志地看着蝉的翅膀,从不胡思乱想,左顾右盼,从来不因万事万物复杂而把注意力转移到蝉翅膀上。我为什么就是不能成功呢?

孔子又对弟子们说:“专心做事,就能事半功倍,这是驼背老翁说的。”

【至理名言】一个人如果能排除一切外界干扰,集中精力,刻苦学习,勤于修行,就能够掌握一门出色的技能。

3. 中国古典故事选读(三)

终身学习

苏东坡自幼喜爱读书,他聪明过人,过目不忘,读过一篇文章后,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他已经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了。有一天,他趁着酒兴,写了一副对联,让家人贴在门上。对联上写道:“读尽天下书,识尽天下字。”

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里看书,听见仆人报信说门外有人求见。他走出去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是读遍天下书,识得天下字吗?”

苏东坡听了,很不高兴,傲慢地说:“我能骗人吗?”

老太太从口袋里掏出一本书,递过来,说道:“我这里有一本书,你帮我看看上面讲的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又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却一个字也认不出来。他感到十分惭愧,觉得自己的吹嘘太丢人了,便伸手去撕门上的对联。

老太太上前拦住他:“等一下!我可以改这副对联。”于是,她在每句前面都加了两个字,改成:“立志读尽天下书,立志识尽天下字”,并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小子,学无止境!”

智慧:我们虽然暂时有人身,但凡人的思想却不是永久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日夜努力,才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谨记“学无止境”这句话,切勿骄傲自满,不要满足于现状。

4. 中国古典故事选读(四)

中庸之伤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方仲永,他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诗歌方面的才华,被人们誉为神童。

那些豪门世家经常会把方忠勇请到自己家里,一方面是想见识一下这个神童的天赋,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重视人才,当然,方忠勇每次离开的时候,那些豪门世家都会送他一些钱财,以表感激。

方忠勇的父亲是个爱钱的人,他把方忠勇当成了摇钱树,没人邀请他的时候,他就会带着方忠勇出去串门,捞点钱。

由于方仲永终日跟随父亲四处奔波,疏于学业,没有选择正确的培养方式,他的诗才也逐渐枯萎了。

当方忠勇长大之后,人们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神童的踪影。

智慧:天赋不等于成功。当你驾驭着一匹凶猛的骏马时,不要轻易扔掉手中的鞭子;当你拿着一张好弓时,要反复在弓上调整。木有尺子矫正才能直,能虚心接受劝告的人更睿智。君子必须学习!

5. 中国古典故事选集(第五部分)

孟牧断织

孟子小时候,读书很无聊,有一天,他不想读书,跑回家了。孟母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二话不说就把梭子弄断了,这意味着即将织好的布就此毁了。孟子很孝顺,跪下来问:“你为什么这样做?”孟母告诉他:“读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就好比我织布,要从一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织成一块布,布织成一块才有用,才能做成衣服。读书也是一样,如果不能坚持,半途而废,一看便停,那将来怎么能成为人才呢?”

现在的孩子也许不懂反省,只会跟妈妈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专心学习,再也不逃课,后来还接替孔子,成为“二圣”。

【智慧】《孝经》云:“父母之教,当恭听其教,受其责。”父母长辈的责备,你要乐于聆听,也要把父母的批评​​,当成一种教诲。

=推荐相关文件=

【中国经典故事:六尺巷,传承千年的邻里相处之道】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李白山的诗句: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下一篇:孝道作文 600 字 9 篇:留住时光,传承孝道,滋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