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只是近黄昏的只是究竟该怎么理解?

更新:06-1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再如简洁优美的“落日无限美丽,却近黄昏”这两句诗,说起这两句诗,恐怕无人不知,每当人们表达对黄昏的赞美时,这两句诗便成为被引用的对象。

但这两句诗一直存在争议,问题就出在“恰好”两个字上。那么“恰好黄昏”中的“恰好”该如何理解呢?我们结合全诗一起来探讨一下。

登上乐游园

唐代李商隐

晚上身体不舒服,就开车去了古平原。

日落很美,但已近黄昏。

标题中提到的乐游园早在汉代就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唐代成为皇家度假胜地。站在乐游园上,长安城的景色一览无余,文人骚客也留下了许多佳作来赞美它。

在这些名作中,李商隐的《登乐游园》以“夕阳无限好,却近黄昏”两句脱颖而出。

前两句:晚间心情不舒畅,遂驱车往古原。作者简单介绍了自己“不舒畅”的心情,以及事件的缘起和地点。如果一定要评价这两句的艺术美感,相信大家都会说,没什么特别之处。的确,作者写得直白,并没有刻意突出意境,也没有刻意雕琢文字。

但这两句话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为后面的文字打下了良好的铺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点,师乡在我们格律诗写作课上曾详细讲过:即便开头不能吸引读者,也要“稳妥”,充分发挥首联的“奠基石”作用。

两句很有特色:落日无限美丽,但已近黄昏。作者在这里突然显露功力,给我们一个艺术性极强的描述,短短十个字概括了黄昏的美丽,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这两句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用了“无限”和“恰好”两个词,巧妙地处理了逻辑关系,所以即使作者没有具体描写黄昏的景色,但读者还是能感受到黄昏的美,因为这两个词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

那么问题来了,“只是”该怎么理解呢?有人赞同解释为“但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解释为“但是”也是非常恰当的:落日的余晖无限美丽,可惜天色已近黄昏,如此美景很快就要消失了。作者在这里感叹天色,感叹自己的身世,感叹朝廷的命运。整体色调极其阴郁,与前两句确立的感情色彩十分契合。

有人认为“只是”应理解为“就是”,因为古代“只是”也有“就是”的意思,若是这样解释,两句话的意思就要大不一样了:夕阳之所以无限美丽,是因为天色已近黄昏。

与之对应,先前的转折关系在这里变成了因果关系,感情色彩也明显变得积极乐观起来。与前两句结合起来,似乎浑然一体;作者一开始心情不好,但看到夕阳西下,突然心情舒畅起来。从手法上看,我们可以认为他采取的是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对比两种理解,作者更倾向于第一种,因为“但、只是”这样的解释不仅符合作者在诗中的心情,也更符合他的人生经历和一贯的写作风格。

那么,对于“夕阳无限好,但已近黄昏”这两句名诗,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分享您的看法。

【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只是近黄昏的只是究竟该怎么理解?】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鹬蚌相争的故事及启示:燕赵相争,秦国得利 下一篇:鹬蚌相争:寓言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