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杜甫笔下的美好春夜细雨,千年后仍令人感动欣喜

更新:06-1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关中大旱,杜甫不得不离开陕西,经过一段时间的漂泊,最终来到四川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定居下来,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这期间,杜甫一直务农,种花种菜,与劳动人民融为一体,因此,他对与农民有关的一切都充满喜悦和赞美。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杜甫看到春夜细雨淅淅沥沥,便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春夜喜雨》一诗。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滴淅沥、润泽万物的美好景象。一千年后再读,依然让人感动,让人心旷神怡,一如杜甫当时的心情。

春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春天来了。

潜入夜风,润物细无声。

野路云雾皆暗,唯有江船火光明亮。

清晨,看见金冠城里红湿地、花儿重重。

注:由于积累了雨水,花朵很重。

上联描写了夜晚春雨降临时的喜悦心情,“好雨知时节,春雨来得正是时候”。春雨的到来,让诗人心中充满了喜悦。他没有用什么高深的词汇来表达这份喜悦,而是返璞归真,用了一个“好”字,瞬间勾起了人们心中的美好。而且,诗人把春雨拟人化,仿佛春雨懂得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春天万物萌发,需要雨水的时候,它悄悄地来了。这雪中送炭的春雨,多么好啊!除了“好”字,还有什么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喜悦和感激呢?

下联进一步表达了春雨的“善”,“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说明春雨不仅时间上善,润物无声也善。春雨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滋润着世间万物,万物诞生,生命形成。春雨带来的是新的生机、生命、韵律。更为可贵的是,这个美好事物的使者,是在夜晚悄悄降临的。如果是在白天降临,会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它却是在大家休息的夜晚降临,说明春雨滋润万物,不需要人们的感激,是宽广无私的。这样的春雨,我们怎能不爱呢?

第二联描写了春雨中的夜色,“野径云雾全暗,唯有江船灯火明亮。”因为是夜雨,诗人放眼望去,一切都朦胧。野径如云雾般昏暗,江面与天色融为一体,唯有江上渔舟的灯火显得更明亮一些。诗人会想:这场雨大概要下一整夜吧?杜甫抓住了一个典型的细节,用工笔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渲染了春雨朦胧而绚丽的氛围,真是细腻传神。

于是诗人就想到了明天春雨过后的美好景象,“晨看红湿处,金官城花重。”清晨,万物萌发,鲜花绽放得艳丽,花瓣上,还有雨水留下的痕迹,鲜红、重重的花朵,让金官城(成都)显得更加鲜艳美丽!

通过我们对每一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对这场春雨的“写照”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雨——听雨——看雨——想雨。春雨珍贵如油,诗人希望春雨能滋润万物。春雨来了,夜里悄悄地来了。这样无私、低调的春雨,人人都爱,人人都喜欢,诗人更是如此。于是,他起身看雨,想着明天春雨过后的美景。这几个词的组合,为我们写出了一场非常生动的春雨。

更重要的是,杜甫所赞美的春雨,不是春雨的优美姿态,而是春雨滋润万物、兴旺民田的美好。这种喜悦无疑是高尚的,因为只有对劳动人民有足够的爱和同情,才能爱天下,才能表现出最真实的感情。这无疑是杜甫伟大人格中最美的地方,正如“但愿我有千万间大厦,可以容下天下贫苦之人,使他们都快乐!”是什么样的胸怀,才能说出如此豪迈的话来!

中国诗歌短小精悍,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炼词”。“炼词”就是诗人用简洁、生动、含蓄、优美的词语去炼化搭配,使诗的意境更加深邃含蓄,把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生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营养太多,能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

读诗可以无形中陶冶一个人的气质;

同时,它也能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和见识

新教育改革内容的变化足以说明这一点。

【春夜喜雨:杜甫笔下的美好春夜细雨,千年后仍令人感动欣喜】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古文中形容人性格品质好的成语有哪些?快来了解一下 下一篇:宋濂的故事 2020 年 12 月 27 日米兰馨香齐绽放,诚信校园展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