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离愁别恨与寥阔高远的交织

更新:06-1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图/网络文字/综合

晏殊的诗语言清雅,语调和谐,充满哀怨,但绝不娇柔颓废,而是充满旷达高远。如晏殊的名诗《蝶恋花·笺句愁烟岚栖露》,在抒发哀怨的同时,也有旷达高远的一面。因此,很多人说这首诗本质上是一首婉约诗,但在某些方面却超越了婉约诗。

蝶恋花:烟波荡漾的菊花和哭泣的兰花

[宋] 颜殊

栏杆上菊花在烟雾中悲,兰花在露中哭泣,纱帘微冷,燕子成双成对飞去。

明月不知别离之痛,斜光透过红门照到天明。

昨夜西风凋零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向天涯路。

我想寄给你一张彩纸和一封信,却不知道你跨越山河在何方。

那么,晏殊在这首诗中究竟是如何表达这种忧伤和怨恨的呢?本文就来简单探究一下。首先,这首诗的开头是“栏杆上菊花在烟雾中悲,兰花在露珠中哭泣”,意思是说,菊花蒙上一层淡淡的烟雾,似乎满怀忧伤;兰花沾上露珠,似乎在无声地哭泣。虽然晏殊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表达主人公的心情,但从他把兰花和菊花拟人化这一点来看,其实是透露出了离别后的悲伤。

于是自然而然地有了后面两句“纱帘微凉,燕子成双飞去”,意思是纱帘之间微凉,燕子成双飞去,透过纱帘,乍一看,好像燕子受不了初秋清晨的微凉而飞去,其实是为了凸显主人公与心上人离别以来的孤寂凄凉之情。至于上半句的后两句“明月不知别离之痛,斜光透红门到天明”,则点出了这首诗的主旨,就是抒发离别的悲凉之情。

意思是明月不懂离别的悲哀,甚至把它的银光直照进红门,直到天亮。我们知道明月是无情之物,怎么会懂人间离别的痛苦,所以“斜光照进红门,直到天亮”只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住在红门里的主人公却怨恨明月不懂风俗,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增加了主人公离别的悲哀的分量。

那么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昨夜西风凋翠树,我独上高楼望天涯”是一句千古流传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言志》中曾说:古今中外有大成就、有大学问的人,必定要经过三种境界。颜同舒的“昨夜西风凋翠树,我独上高楼望天涯”就是第一种境界。当然,王国维的意思是,我们要目光长远,能够排除干扰,看清事物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晏殊这首诗的本意是要表达相见不能相见的离别怨恨之情,但他展现的境界却不是娇柔颓废,而是无限浩瀚的境界。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高楼不见人影。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想寄一纸彩纸,不知山长水阔何处”,意思是想给对方寄一封信,但山连水连绵,不知对方在何处?我想大家都能体会对方的处境,慢慢就失去了联系。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离愁别恨与寥阔高远的交织】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字典和词典哪个好,万能字典大全 下一篇:过零丁洋背后的故事:文天祥与零丁洋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