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之美,10 首经典诗词搭配月亮摄影

更新:06-1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明月照海,我们共享这一刻。——张九龄《望月思远》

《望月思远》是一首月夜思念远方的诗,是作者在外地望月思念远方亲人时所作。开篇“海上明月高悬”意境磅礴、开阔,是千古名句。看似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字,没有一个色彩,从口中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有一种高贵和谐的气息。这一句完全是写景,点出了题目中的“望月”。第二句“我们隔着世界共享这一刻”从景致转向情感,再转向“思远”。这两句一起抓住了题目的景致,却又毫不费力,依然保留着张九龄古诗的自然风格。

2:人生有乐,就应尽情享受,莫让金盏对月白白浪费。生来有才华,必有用武之地,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把才华拿回来。——李白《酒歌》李白的酒诗能很好地表现他的个性。这首《酒歌》是他出长安后写的。从字面上看,诗人是在提倡月下饮酒作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写饮酒,显得十分壮丽,确实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李白在《酒歌》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不足的感叹,抱有乐观豁达的情操,也流露出人生不是享受人生好时候的消极情绪。但全诗充满了豪迈之气,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酒歌》是他的代表作。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一向难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东坡以月相的变化来形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可谓千古流传的妙笔。作者让对明月的共同喜爱,把分离的人连在了一起。古人有“心灵相通”之说,好朋友虽然相隔万里,不能相见,却可以心灵相通。相隔千里,一起看明月,也可以说是心灵相通的一种。这句优美的词句,并非只是一般的自我安慰、相互勉励,而是表现了作者对待时间、空间、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充分展现了诗人精神境界的丰富与宽广。

4:月照海内,珍珠流泪。日照碧野,玉射烟尘。此情可回想,但那时已远去。——李商隐《锦瑟》《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好诗词的人,必定会津津有味地谈论它、吟诵它,其中最为著名。珍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夜静,蚌便向月张嘴,以滋养其珍珠。珍珠接受月光照射,便会异常明亮,熠熠生辉。这是民间美好的传统。自古以来,人们就以眼泪来比喻珍珠。人鱼的眼泪变成珍珠,也是大海中奇异的景象。就这样,明月落海,珍珠沐浴在泪水的世界里。在诗人的笔下,形成了一片难分难解的奇境。 一笔就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美妙的联想,实属罕见。

5:峨眉山秋月半圆,影落平羌江。夜从清溪出发到三峡,想你却不见于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开元十三年(725)出川途中所作。诗意境清澈,语言朴实,韵律流畅。全诗意境清丽,风格自然浑然,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以“峨眉山月”开头,指出远行的季节是秋季。句末“秋”字倒置,因为押韵关系。秋高气爽,月色格外明亮,用“秋”字形容月亮的美丽,自然而美妙。 月亮只有“半圆”,让人联想到月亮从青山中吐出的美妙意境。峨眉山东北有平墙河,即现在的青衣江,它发源于四川鲁山县,流经夹江,在乐山县汇入岷江。第二句中的“影”指月亮的影子。“入”“流”两个动词构成连词谓语,意思是月亮的影子映在江水中,随江水流走。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在水中的月影上,无论江水如何流动,月亮的影子都不会动。“月亮动,我也动”,观者只有顺流而下,才能看到“影子流进江水”的美妙景象。所以,这句话不仅描写了月亮映在清江上的美景,还影射了秋夜的舟行,意境可谓飘渺奇妙。

6:床前月色明,不知地上霜已。抬头望月,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那时明月当空,照在五彩云上。——闫几道《临江仙:梦后楼锁》

8:春花秋月何时休?我们对过去了解多少?——李渔《余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休》

9、春江潮涨至海平面,明月随潮而上。——张若虚《春江月夜》

10:我独上西楼无言,月色如钩。深院孤梧桐树,锁在秋日里。是割不掉、梳不清的离别愁,是心中别样的情怀。——李渔《又见面·我独上西楼无言》

【品味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之美,10 首经典诗词搭配月亮摄影】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杨万里笔下的童趣:闲居初夏午睡起,尽显童真令人陶醉 下一篇:经典诗句中的孝道: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