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共工怒打不周山(上)》有感
读《共工怒击不周山》,文中讲到颛顼帝王的狂妄,他骑在百姓头上,横行霸道,滥杀无辜。棺材神的怒言,更加助长了颛顼的狂妄,使他肆无忌惮到了极点。他经常在神界和凡界之间实行不合理的法律,切断凡界的出路。他把日月星辰绑在北方的天空,而南方则总是一片漆黑。颛顼的乖僻行为,带来了凡界的末日。水神共工勇敢地击打不周山。大地的人民获得了新生,摆脱了极昼极夜的苦日子,重新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读完这篇文章,我很感动。在没有人理解他、反对他的时候,他冷静地向颛顼妥协,鼓起勇气打了最后一战。我们应该学习共工,学习他那种友爱、不屈服于强权的精神。学习他坚强的正直、无所畏惧、敢于与强权抗争的精神。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不要害怕或气馁。鼓起勇气去战斗。
要真诚、善良、有爱心,同学之间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有困难时要互相鼓励,无畏地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读《共工怒打不周山》(下)有感
《中国童话》是小学课外读物,里面有我们在课本上读过的童话,也有我们迫切想知道的童话,就是这样一本由童话组成的书。
中国神话中有一则故事,叫做“共工怒打不周山”。故事是这样的:共工有三个孩子,一个叫相柳,一个叫福佑,共工没有给第三个孩子起名字。但他们都是人头蛇身,也是有名的恶神。有一次,祝融和共工打了一场仗。共工率领手下与火神祝融展开战斗。那场战斗惨烈无比,血腥至极,天昏地暗。江河里的鱼、鳖、虾、蟹都被水神和火神杀死了。
火神口中喷出熊熊烈焰,将共工的人烧成了灰烬。共工的儿女虽然没有被杀死,但却被火神祝融吓得逃往北方隐居。水神共工眼见自己的人死了,连自己的儿女都逃得这么远,只好用头撞向不周山。共工没有被撞死,但是支撑天空的不周山却倒塌了,百姓遭受了可怕的灾难。百姓只好忍受无尽的痛苦……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需要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来说明。
寓意人生百态,不应互相争斗、互相报应,而应团结一致,互相帮助。
读《共工怒打不周山》(下)有感
《淮南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共工一怒之下,一拳打在不周山上,打断了天地之柱。天向西北倾斜,于是日月星辰移到那里;地不满于东南,于是洪水泛滥,尘土回到那里。很多人都推崇共工的形象,把他描绘成一个敢于反抗、不怕牺牲的英雄。我实在不敢苟同。
从共工斗争的目的来看,不是为了反抗暴政、争取民主,而是为了争夺皇位,满足自己的私欲,毫无正义可言。从斗争的结果来看,共工没能夺得皇位,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导致天柱断裂,地壳破碎,天空向西北倾斜,大地满是东南。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基础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无数人被困在水火之中,没有了生存的支撑!世界是全体人民用血汗建立起来的,共工有什么权利去毁灭它?在我看来,共工不是英雄,而是历史和人民的罪人。
在共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历史人物的影子。他们有的成功地称王,有的失败了,沦为土匪。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视百姓为草芥,可以任意利用、任意杀戮。他们从不认为天下的归属应该由天下的主人百姓来决定,而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天下由屠刀来决定,谁抢了谁就拥有。秦国失鹿,天下共追,是颛顼、共工心态的一个生动概括。抢到了的人,理所当然,以受南国人尊敬为荣。四海之内,皆为王土,天下之下,皆为王臣。天下百姓自然都该被我奴役、被我屠杀;抢不到的人,就散布到天下,怨声载道。反正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了。 能烧就烧,能杀就杀,死了还要带几个人去。于是尸首千万,血洒江湖,于是房屋十有八九空,处处哀嚎;于是尸骨露野,千里无鸡鸣;于是无数建筑,无数典籍,无数文物化为灰烬。
然而,没有人去质疑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力,也没有人去追究他们犯下了多少罪行,相反,很多人羡慕他们,赞美他们,成功者是圣人,失败者是英雄,难道真如鲁迅所说,越是有害的东西,中国人越崇拜它吗?
书评为您精心推荐:
读书笔记 | 小学生读书笔记 | 初中生读书笔记 | 高中生读书笔记 | 电影评论
【共工怒触不周山读后感:独特体验与深刻体会的分享】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