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初、二、三、四、五也是指时,分别对应旭时、亥时、子时、丑时、寅时,即每天的晚上7点9点钟、9点钟到11点钟、11点钟到凌晨1点钟、1点钟到3点钟、3点钟到5点钟,为什么是这个时间段有“初更人,二更热,三更鬼,四更贼”吗?“半夜吃鸡”这句话怎么样?
01
晚上7点到9点往往是与亲朋好友增进关系的时间。这时,我们刚刚吃完晚饭,或者在外面和朋友散步聊天,或者在家里和父母长辈一起吃水果、看电视节目。这段时间活跃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在古代也是如此。古人又称“暮”。顾名思义,此时太阳刚刚落山。老百姓可能刚刚结束了白天的农活,读书人可能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刚刚开始了业余活动。所谓的第一班人就是这些人。
二更日又叫“人丁”,意思是在这段时间里,老百姓准备收拾行装就寝。天已经黑了,无事可做的人往往在这个时候就得早点睡觉,为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保持充足的精力。
古代照明条件不好。没有无线电灯、发光板等,如果到了二更还有人要处理白天未完成的事情,就只能点一盏灯继续照明工作。二更火是指此时晚睡的人的灯光。常常照亮许多人努力学习、努力生活的身影。
夜三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子夜。古代人是非常迷信的。大多数人认为,午夜时分是阴气最强的时期,大多数鬼魂都会选择这个时间来处理活动。因此,自古流传下来的灵异事件和恐怖故事常常发生在半夜。
一般人不会选择在半夜外出,担心沾染上不干净的东西。因此,半夜遇到的仍然活跃的“人”,大部分都不是活人,也就是所谓的“半夜鬼”。
四更就是古人所说的鸡鸣,但实际上鸡并没有那么早叫。相反,这是人和家禽睡眠最深的时间,一般不容易被吵醒。因此,在古代,小偷大多在这个时候潜入别人家中偷窃财物,以免闹出什么动静,被别人发现。这就是第四个看贼的意思。
五更是凌晨三点到五点,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平旦。一般来说,习惯早起的人们此时已经起床了,勤奋的读书人也已经开始准备学习文章,习武的人也都穿上了衣服,开始在院子里拿着枪棒跳舞。古时候,宫廷里做生意的人都已经收拾好行李,进宫去参加早会了。
四更虽然叫鸡鸣,但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五更才是公鸡正式开始打鸣的时候。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划破天空时,天空此时开始慢慢亮起来,乡村里开始响起雄伟的鸡鸣声。现在是人们起床准备开始新一天生活的时候了。此时的公鸡报晓,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故称“五更鸡”。
【“一更为人,二更为火,三更为鬼,四更为贼,五更为鸡。”这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