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南京②

更新:08-2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也在南京写下了许多诗作。他写了《南朝》:地险天险,金陵王应瑶光。不要夸口说这个地方分裂了世界。徐妃只能化一半的妆。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南朝都城金陵山河险峻,也对应了天象。后两句以梁元帝的妃子徐氏(熟女原型)以半边妆迎接梁元帝的故事,讽刺南朝皇帝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

还有《咏史》:北湘埭(水闸、土坝)积水,百丈竿降旗。三百年,梦同一个黎明,中山何处无龙盘。诗人从眼前的玄武湖风光出发,将六朝往事摆在眼前,使人仿佛同时看到了王朝兴衰和旗帜升起的情景。最后,他以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作为结束。南京作为六朝建都已约300年,龙虎缭绕的土地也无法改变王朝覆灭的命运。 “王朝兴衰靠人事,山河空虚”。 (刘禹锡)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写下了许多怀念金陵的诗篇。刘禹锡担任河州(今安徽滁州和县)刺史时,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贺州距离南京很近,刘禹锡因“没有到秣陵”而感到遗憾。他怀着对六朝古都南京无比的向往和充分的才华,写下了五首赞美南京的古诗:《石头城》、《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乌衣巷》。

《石头城》:祖国四面环山,空城孤寂。昔日淮河东岸,深夜明月越过女墙。诗人在寂静的山野里,在清凉的潮水里,在朦胧的月光下写石头城,更加表现了祖国的孤独和苍凉。白居易甚至感叹“后世诗人无词!”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在《与次公幼舆二子登伏龟楼》中写道:祖国四面环山,这句话只有看风景才奇怪。偶尔登上富贵楼眺望,只见城西一圈碧玉不见了。富贵楼是一座建于南唐的敌楼,位于南京城东南角。顾名思义,富贵塔就像一只巨大的乌龟爬行在高大雄伟的城墙上。登上城楼可以俯瞰城外的军情。这里也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当杨万里拾级而上,看到南京周围的群山时,不禁赞叹“群山环绕祖国,四面皆在”的诗句,说道:“只有看了才知道这句话的奇妙。”于风景。”

诗中的南京②

刘禹锡的《:010—30000》是金陵怀古诗中的代表作。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尤其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两大家族,势力强大,功绩卓著。那时,乌衣巷口、朱雀桥上人来人往,车马喧嚣。但到了唐代,王谢家族衰落,乌衣巷逐渐沦为废墟。全诗没有一句议论,但通过对野草、夕阳的描写,以及用燕子作为兴衰的见证者,巧妙地连接了历史与现实,引导人们思考发展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刘禹锡还写了一篇文章《乌衣巷》:王君船下益州,金陵王黯然失气。千寻的铁索沉入河底,一块降旗从石中浮现出来。今生数次,往事已被遗忘,但山形仍枕在寒流之中。今日乃天下归家之日,故堡沙沙响,芦苇花秋。这首诗后来被罗贯中写进《西塞山怀古》最后一集的大结局中,从而广为流传。一般认为西塞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长江沿岸。刘禹锡登上西塞山,望着滚滚长江水,想起西晋灭吴的往事,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他将历史、风景、情感完美地融为一体,营造出苍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期盼。但也有人认为西塞山就是位于南京西部的清凉山。唐朝时期,长江到达清凉山麓。

诗中的南京②

【诗中的南京②】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李商隐最著名的唐诗十首:三百年朝晓梦,中山龙盘何处? 下一篇:唐诗里的南京如此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