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
庐山的烟雨,浙江的潮水还在,但我不忍心放走。
到的时候什么也没发生,庐山的烟雨,浙江的潮水。
翻译
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一看。如果没有机会一饱眼福,你会后悔一辈子的。终于亲眼看到了庐山和浙江的风景,却发现以前那些冲动妄想也不过如此。我只是觉得,庐山的烟雨就是庐山的烟雨,浙江的潮就是浙江的潮。
评论
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恨:后悔。
欣赏
翻阅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很多,但这首诗《观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颇有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的诗“横亘山水,侧峰似峰,远近高低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其中”。 “山”是独一无二的;他写西湖的诗“水光灿烂,晴时美,山空雨时亦奇。若把西湖比作西子,穿得浅穿得深,总是合适的”。 ”。古今亦绝无仅有。前者具有浓厚的哲学趣味,这说明如果深陷其中而无法跳出来,往往会被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后者观察风景敏锐而深刻,例如恰到好处。《观潮》 这首诗也是根据前世的经历,看清自己的心随境而变,冲动充满杂念后的雅致,不随冲动妄想。从诗的意思来看,诗人长期欣赏庐山风景和钱塘江潮水,常常在梦中流连忘返。看来,如果不能体验庐山的风光,欣赏云雾缭绕的奇观;如果不能亲眼目睹钱塘江潮水,亲眼目睹其万马奔腾,威震群山,就真的辜负了自己的一生,生出种种难以化解的遗憾。但后来,当我登上庐山,担任杭州刺史,欣赏庐山烟雨,欣赏钱塘江一年一度的大潮时,我就觉得客观的风景是难得还是平凡,只是我自己的推动。自己的主观意识。烟雨的聚散,河潮的来去,似乎不再那么凶猛汹涌,但风旗却不敢贸然动动。
历代诗人都有将禅理融入诗歌的。唐朝的王维可以说是代表。由于他追求隐逸宁静,后来又皈依佛门,所以他的许多诗作都表达了超凡脱俗的思想。比如“独坐幽竹,弹琴高啸,深林无人知,明月来照。”,“晚年,只喜欢安静,不我什么都不关心,我知道我会回到老森林。”都是例子。苏轼在经历了官场的风风雨雨和人生的重重坎坷后,得出了“无事不成”的禅语,这也是烦恼为菩提的真正价值。
【一日一首古诗古诗,苏轼《观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