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作为一个诗迷,印象最深的还是多次出现的那句“我怎么能说我没衣服呢?我穿的衣服和我儿子一样”。这首诗是秦军普通士兵所唱的,也有将领们所唱的。就连秦昭襄王临死时也和子孙们一起唱这首曲子,可见它在秦人心中的地位。而每当这首诗被唱到时,很多观众都会感到十分感动,可见其魅力所在。
其实这首诗已经列入中学课本很多年了,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于“与子同衣”这句话的含义,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先来读读全诗:
《秦风·无衣》
我怎么能说我没穿衣服呢?和你儿子穿同样的长袍。大王起兵,修我刀枪,与我同仇敌忾!
我怎么能说我没穿衣服呢?同泽同子。大王起兵,修我枪戟,与我共事!
我怎么能说我没穿衣服呢?穿和你儿子一样的衣服。大王起兵,修好我的铠甲和士兵,与我同去!
这首诗收录在《诗经》中。要理解这首诗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目前虽有三种说法,有的说是讽刺秦军好战的本性,有的说是秦人攻打犬戎时写的。不过,现在更多的专家认为,这是秦军出兵救援楚国时写下的。
据《左传》记载,当时楚国都城被吴国围困,楚国大臣沈包胥跑到秦国求援。当时秦军为了自保,不愿意出兵。沈包胥于是在城墙边哭了七日,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受到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这就是沈宝旭哭秦亭的历史事件。
所以根据《左传》,这首诗是一首秦军动员歌。那么写得这么慷慨也是正常的。
这首诗的大意其实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将士同仇敌忾,意气风发。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没穿衣服?”的含义。大多数人认为这意味着: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我会和你一起穿上那件长袍。目前,大多数诗歌鉴赏书籍都采用这种说法。
但我国著名汉语言文字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云甫先生认为,大多数人的理解是错误的。他认为这八个字并不是说穿同一件袍子,而是说穿同一件袍子。他的这个说法很早就提出来了,得到了很多专家、科学家和网友的支持。
他这么认为的原因有很多。作者总结了最重要的两个:
首先,他认为战场上的士兵穿同样的长袍是不现实、不合逻辑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该如何面对敌人呢?而且,第二句“同则”中的“则”,是指贴身的内衣。在古代,这显然是一件比较贴身的衣服。我们怎么能穿同一件呢?
其次,虽然“同”字的意思既相同又相同。但在古代文学中,尤其是在古代诗歌中,更常见的用法是相同的。例如,唐代大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就有“与君别离,我们都是太监”的诗句。这里的“同一”也是指同一个人,而不是同一个人。
其实按照李教授的理解,确实有道理。他这样解释后,诗的意思就变成了我们穿着同样的衣服,准备好武器和矛,去打败共同的敌人。虽然不如穿同样的衣服那么感人,但依然具有感染力。因此,他的理解并没有破坏这首诗的整体意境。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李教授还找到了很多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写成了论文。但目前,除了少数地方教科书,这句话的含义经过修改后,大多数教科书仍然将其理解为“同一件衣服”。
【《大秦赋》 秦军的歌曲《怎能说我没衣服?我和儿子穿一样的衣服》是什么意思?其实一直以来争议不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