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清明梨花诗赏析:东柱一株忧郁的雪花,让生命如此清澈
“梨花淡白柳深绿,柳絮飞扬满城花。
忧郁的东柱里一株雪草,让生命如此清澈。宋苏石《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
41岁的苏东坡离开山东密州到徐州任职。继任密州职务的罕见人是孔子的后裔孔宗翰。两人的年龄相差并不远。苏东坡比孔宗翰早两年进士。与那种新官老官互相提防的官场相比,苏轼和孔宗翰简直就是一对相见恨晚的官场好友。
苏轼初到密州时,正值蝗灾、大旱,民不聊生。经过三年治理,人民安居乐业,满城鲜花盛开。当时,孔宗翰正在江西干州,带领人民抗洪抢险。经过六七年的治理,干州的美景更加美丽了。人们流连忘返。然而命令如山,不让两个人告别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这种感觉只有深陷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苏轼和孔宗翰都是有为的官员,而不是肤浅的唯利是图的政客。孔宗翰与苏轼相识于密州。孔宗翰给苏轼看了他画的《虔州八境图》。一方面,他告诉苏轼,我的精心经营,不会让你们密州陷入苦难。另一方面,他还请当时很有名气的苏东坡为他的图画赋诗,这是一种真诚知己的行为。
苏轼当时感慨万千,写了一首诗。孔宗翰将苏轼的诗文送回干州,刻在干州石塔上。
他们的个人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和升华。苏东坡离开密州后,孔宗翰时常写诗、书信。两人一边唱歌一边交流。本组绝句五首,均为苏东坡、孔宗翰的作品。孔宗翰写了一首描写西园、密州梨花、牡丹的诗,触动了苏轼的记忆和情感。
他们是真正的知己,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去修饰或者回避。
东柱为密州官署梨树。苏时曾经见过,现在轮到孔宗翰亲眼目睹了。
“梨花淡白柳深绿,柳絮飞扬满城花”。
记忆中的梨花此时是淡白色的,在满城深绿的柳树之中。柳絮飞舞的季节,也是满城梨花飘落的季节。由此可知,密西根的梨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要么是以前就有的,要么是苏东坡管理下种植桃、梨的结果,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密西根的经济价值。
“惆怅,东柱一株雪草,让生命如此清澈。”
这首诗颇有深意。诗中的清明是什么意思?
第一,梨花纯洁,清纯。
这是苏东坡卸任后,再也看不到曾经朝夕相处的梨花的惆怅。那梨树的美丽,清澈俊秀,花落如雪,我来密歇根才三年,无论我多么喜欢它,我也只喜欢了三年。
二是对应节气。
梨花是清明节的花,它的颜色清澈纯净。用梨花搭配清明节,不仅点明了节气,还让梨花的清明。
三是隐喻。
这是对官方梨树的赞美,也是对他本人和孔宗翰梨花性格的隐喻。
四是比喻官场处境。
孔宗翰当然明白,他并不是一个傻官。作为孔氏后裔,他为官清正廉洁,为人民服务。对于坎坷与漂泊,他和苏东坡有着同样的感受。他难道不也怀念自己为之奋斗的“前州”吗?像他和苏东坡那样为民堂堂正正、任劳任怨的官员并不多。每个人都忙着站在一边,巴结他们。真正办实事、达到清明治理成果和境界的官员有几个?
如果说苏东坡是一朵梨花,那么孔宗翰也是一朵梨花。但对于那棵官梨花来说,苏轼和孔宗翰都是路人。相信孔宗翰也明白这一点。
但这首诗也有对生活、对清明的感悟。
苏轼虽然早年名声大噪,但父亲、母亲、妻子均已去世,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与王安石变法不合,难以有所作为,遂要求调任地方官。尽管他有杰出的政绩,但他的内心仍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这种苍凉、苍凉已经渗透到了诗里。
他曾多次想调到离弟弟较近的地方做官。他对生死的感叹,对亲情的珍惜,也让他觉得人生太匆忙。
纵然人生如一树梨花,若人生不充实,又能见多少梨花、见清明?要么花开,要么花谢。
当然,最含蓄、最令人不解的是,这个“清明”还有其他含义吗?从历史后果来看,王安石变法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然而王安石变法风雨飘摇,朝廷震动。有些人看到了希望,而另一些人则感到混乱。苏东坡理想的清明之治,很难在比赛中看到结果,而受到影响的就是他自己。如果他不同意,法庭就没有立足之地。
不知道以后的五台诗案会不会牵涉到这样的一首诗。
但不得不说,这首诗短小精深,韵味深长,让人感到无尽的感慨和联想。
自苏东坡的《东栏梨花》诗之后,梨花就成为文学文献中特殊的清明花。在他之前,梨花虽然要应对春分寒食,但并没有那么明显地展现出自己的地位。宋代宰相晏殊虽然有“燕子来新社,梨花晚清明”的美句,但有关梨花和清明的诗却集中在苏轼之后。
“不降珠帘,恐怒燕;旋窗台,则引黄莺。”
春天来得早而且在中间。杏火无烟,却又绿又黑。
梨云清冷如雪。天气改善你的心情。 》宋代周密《浣溪沙》
周密比苏轼晚一百年,梨花对应的是清明节而不是寒食。有梨花清明的清凉之美。
“听花落总是无情的,这为诗人赢得了很多感慨。
今见东兰梨雪,婆仙死后清明节。 《宋代《陆文圭清明》
清明时节静静观赏梨花,是苏东坡带给后人的一种特殊审美。看到梨花,我就想到清明节,想到苏东坡的梨花树。这就是文学的心理作用。
“梦与蝴蝶渐行渐远后,尚依依,
花月关心。一棵忧郁的梨树,
明年就是清明了。 》宋张焱《风入松·一春不是不寻春》
“北山栽有上千棵梨树,每年清明节梨花盛开。
薛先生邀我骑马赏花,带酒同行。 》明阳记《北山梨花(有序)》
明清以后,清明是一个重大节日,所以梨花要在清明节期间盛开,才能让清明节更加清明灿烂。更何况,万树梨花如春雪,令人心旷神怡。
【苏轼的梨花展示了生活可以是多么的清澈明朗。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指节气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