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再读《辛弃疾》,心如刀绞。我以前总觉得站得越高,摔倒的时候就越痛苦。辛弃疾一生都想上战场,但只有在年轻的时候,他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从此,那些本该握剑的手,只能拿起笔,抒写心中的万千哀愁。
辛弃疾的晚年令人心痛。他和陆游一样,至死都无法放下自己的野心,但却无法长期得到重用。 65岁时,朝廷终于打算发动北伐,他终于得到了机会,被任命为镇江太守,是江防的重要场所。但知府越是这样,他就越担心。他的很多建议都没有被采纳,这让他百感交集。次年,他登上镇江北固亭,写下这句千古绝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古往今来,没有哪个英雄能够找到孙仲谋。舞亭歌台上,总是被风雨吹散。夕阳,草木,平凡的小巷,人类的奴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想当年,当我们身强力壮的时候,我们可以如猛虎吞万里。元甲急忙将狼封于徐,赢了急忙北上。四十三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扬州路的烽火。但回头一看,佛李殿下,却有一座神圣的乌鸦鼓。谁能问:廉颇老了,还能谋生吗?
这是辛弃疾祭祀神灵的作品。明代大文人杨慎认为这是辛弃疾写的最好的诗。宋、明、清及近代许多文人墨客都给予高度评价。全诗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千古名句。现在已被选入高中教材,要求全背诵。
这首诗的顶句一开始就气势不凡,有响彻千古之势。但在这气氛之下,却隐藏着一丝悲伤。江山千古不变,却早已没有孙权这样的人物。这句话一开始,他就站得很高,仿佛从天而降。可见,当辛弃疾登上高阁时,他的心情是激动的。
接下来,诗人写了从高楼上望去所见的风景。这部分内容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曾经的舞亭、歌台,和那些优秀的人一起,都在风雨中消逝了。现在北固亭下,只能看到夕阳下惨草。在那条普通的巷子里,别人都说那是奴隶刘裕住的地方。要知道,这里可是他能称霸千里,指挥金铁马的地方。在这部分描写中,诗人通过过去与眼前景象的对比,使眼前的景象充满了沧桑。
在词末,先用回忆句。元嘉皇帝的仓促最终导致他仓皇逃亡。 43年前,扬州路战火弥漫的情景依稀浮现在我们眼前。神鸦社鼓不堪回首。至此,诗人发出了最后的一声叹息:谁问廉颇老了还能吃得饱吗?
辛弃疾自称廉颇,表达了他像廉颇一样,虽年老不改初心。但其中也有悲伤。没有人来问廉颇是否还好。事实上,这意味着朝廷忽视了他,拒绝真正重用他。从大气磅礴的开场白到撕心裂肺的结局,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辛弃疾的爱恨情仇。他热爱这片土地,痛恨南宋的衰落,痛恨朝廷的失败。
【辛弃疾的封神作品之一,他挑出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千古名句,而且开场白就不同凡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