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首诗:愿人虽相隔万里,长寿共赏月色。

更新:08-2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丙辰:指公元1076年。

苏轼被任命为密州知县。

今日一首诗:愿人虽相隔万里,长寿共赏月色。

天宫:指月亮中的宫殿。

琼楼玉宇:用美丽的玉石建造的建筑。

指想象中的仙宫。

婵娟:指月亮。

插画作者:吴悠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不胜枚举。其中,苏轼的诗千百年来几乎与中秋节融为一体。时值中秋节,苏时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弟弟苏澈了。在这个中秋佳节,即使是英雄旷达的东坡老师也摆脱不了“逢年过节更思亲人”的人情。但这不是一首简单的思念亲人、怀念远方的诗,也是一首爱孩子的诗。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宇宙和生命的哲学命题。

诗一开始,他就举酒问天,与屈原、李白颇为相似。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是一个即使在今天也无法确定答案的宇宙命题。诗人很好奇今晚月宫里是何年何月?诗人明明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但他还是问了出来。主要原因恐怕是诗人对这个地方抱有想象中的期待。诗人说,他想乘风回到天宫,但又怕天宫太高,经不起那里的寒冷。

诗的第一部分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第二部分开始表达对他人的感情。月亮翻过朱色楼阁,低垂在雕花窗上,照得人们无法入眠。诗人不禁要问,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仇恨吗?为什么人与人分开的时候,总是会变得更圆?但诗人并没有继续沿着这种压抑的思路走下去,而是突然转向更高层次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人间有悲欢离合的变化,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件事自古以来都是难以两全其美的。诗人思念家人的悲伤顿时释然,心情豁然明朗。最后,诗人祝愿天下人都能安居乐业,长久平安。虽然天各一方相距遥远,但最终还是能共享同一个明月。诗人对一个人的感情延伸到对天下所有人的感同身受,生命的格局由此被放大。

(提供:上海江东学堂)

【今日一首诗:愿人虽相隔万里,长寿共赏月色。】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祝愿人们长寿,相隔千里共享明月之美。 下一篇:祝愿人们长寿,相隔千里共享明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