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虽然因性格和缺乏事业智慧而未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发展,但他在爱情和诗歌上的努力却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他的诗至今仍被传唱,他的声誉一度超过了李白;而他对妻子的真情也得到了回报,两人一起度过了一生,直到妻子去世。
我们今天要说的唐诗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问及归期,巴山夜雨,秋塘涨水。
何须共剪西窗烛,谈巴山雨夜?
作为李商隐流传最广的诗作之一,这首古诗没有太多其他含义,还是通俗易懂的。李商隐的很多诗词其实意义非常复杂,很难理解,但也很难解释其真正的含义。
但这首唐诗的词句却清晰明快,所表达的情感也十分深刻。全文只有28个字,但这28个字哪一个不是充满感情呢?哪一个字不是充满了对妻子的思念?这份情感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装扮,但却有它自己的感动力量。
诗的开头呼应了妻子收到的问信:“你问归期,巴山夜雨满秋塘。”显然之前,他的妻子写信给李商隐询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所以李商隐在诗中回答道:你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但此时我却无法告诉自己。请看,今晚巴山下了大雨。雨水填满了秋塘,堵住了我回家的路。
接下来的两句是诗人想象着两人日后相遇的情景,“怎能共断西窗烛,却谈巴山雨夜?”我们两个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在一起,我会认真的告诉你我此刻心里的想法。我多么想念你啊。两地分离的日子确实很难熬。我也理解你们的良苦用心。我为什么不想你?
李商隐的一生极其悲惨。庆幸的是,他身边有这么一个贴心的人。可惜上天不给时间,妻子英年早逝,仕途无望,这使得李商隐全身心投入到诗歌创作中。然而,对于诗人来说,妻子在世时两人之间有如此甜蜜的回忆,也算是对他悲惨一生的一种安慰。
秋雨绵绵的时候,就是我最想念家人的时候。秋天想家,难免是一种悲伤,尤其是为了谋生不得不远离家乡,却看不到更大的希望。再加上秋雨,更让人心酸。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与妻子之间的爱情却温暖了一切。
虽然穷,但是彼此都是对方生活的安慰,这就足够了。
【李商隐最深情的情诗:何须共剪西窗烛,却谈巴山雨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