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唯美深情短
御诗讲座五十讲中的三十三讲:
香阵到达长安
北京朱慧君
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让世界再次记住了黄超。其实电影本身与黄巢无关,只是片名取自黄巢的诗。这足以说明黄巢诗歌的影响之深远。
自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以来,历代都有农民起义。在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太平天国之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黄巢起义。而且,黄巢起义的许多特点基本上成为后来农民起义的雏形,尤其在宋江、方腊、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杨秀清等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历史上的朝代并没有将他们列入“皇序”。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其中一些?先说黄超。权威刊物《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指出:“黄巢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重要标志,突出特点是第一次‘平均’通过起义领袖的称号提出要求,体现了起义的目标由主要针对国家转变为针对社会”,由此可见黄巢的伟大历史作用。
黄巢出生于一个盐商家庭。他善骑射,但缺乏诗意。但成年后,他多次失败,于是愤怒地写下了他的名诗《不第后赋菊》:
9月8日秋天到来的时候,我会把花开后全部杀掉。
冲天而起的香阵穿透长安,整座城池都被金色的铠甲覆盖。
看来,不承认黄巢是错的,也是对的。问题在于,晚唐的那些考官显然不认人才。就这首诗而言,雄浑如山,充满英雄情操。虽然都是平常的话,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向真”,特别是“通”字,也很精;是的,如果真的抱着“花开之后我就杀光所有”的想法聘用这样的奸臣,唐朝的君臣们就不会做任何好事了。生活是美好的。果然,这个失败的书生很快就聚集了一支队伍,将唐朝的官军打得七零八落,彻底动摇了唐朝的根基。
确实是上天,或者说历史,给了黄巢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公元874年(乾符元年),关东发生大旱。官员强迫人民缴纳租金和税款并服兵役。百姓绝望,纷纷聚集到黄巢周围,多次与唐朝官员发生武装对抗。次年,王献之、尚让等在长原(今河南长原东北)起兵。黄巢与侄子黄奎、黄恩业在元州(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起兵讨伐王仙芝。
乾符三年九月,黄巢大军攻克汝州,杀掉唐将董韩勋,俘虏汝州刺史王洛,直进东都洛阳。王洛是宰相王铎的堂弟。王洛代表王仙芝致函蕲州刺史裴熙,表示愿意接受“征召”。年底,裴泽诱王献之投降,愿意授左神策牙卫、监察御史之职。黄巢坚决反对,斥责王仙芝道:“当初我与你立下大誓,横行天下,如今你坐上官位走了,这五千多人到哪里去?” ” (《资治通鉴·巻第二百五十二》) 它非常忠诚。骂完后怒火难消,他用棍子打王仙芝的头部,致其头破血流,众人哗然。征募失败,齐州刺史裴载逃往鄂州。不久,王、黄两军兵分两路,三千余人马率王仙芝、黄巢两千人马北上。
公元877年(乾符四年)二月,黄巢率军攻克郓州(今山东郓城),并杀死节度使薛充。三月,益州又败。王仙芝也曾攻克鄂州(今湖北武昌),王、黄再次联手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以南),很快就兵分两路。公元878年(乾符五年)初,王献之军攻克荆南洛城(今湖北江陵)。因沙陀兵援军到来,烧劫江陵,迁至神州。二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兵败,被曾元裕部杀。其余部前往亳州(今安徽亳州市)投靠黄巢。
《题菊花》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原诗是:
瑟瑟的西风,让庭院里绿草如茵,花冷香浓,蝴蝶难觅。
将来如果我是庆帝,我一定会得到桃花。
这黄超似乎对菊花情有独钟。但他似乎不再想“我花开后,杀光所有的花”,而是愿意“与桃花一起盛开”,甚至希望能吸引蝴蝶和蜜蜂。这说明黄巢成熟了很多。他不再是一个愤愤不平、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而是真正成为了三军的统帅。
公元881年(中和元年),黄巢大军进入长安。金吾将军张志方率众迎接黄巢大军入城。他们“有组织地游行,没有偷窃财物”。人群达百万大军。进城后,军纪严明,村里百姓安静。黄巢对城中百姓说:“黄王起兵是为了百姓,李家不是不爱汝曹,而是汝曹可以安居乐业,无所畏惧。”他把财产分给穷人,人们列队欢迎他。
同年1月16日(光明元年十一月),黄巢位于含元殿,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童。唐朝前任官员,四品以下的保留,其余的罢免。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秘书,赵章为侍中,孟凯、盖弘为尚书左右侍郎,著名诗人皮日修为翰林学士。黄巢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到达顶峰后往往会迅速反转,甚至完全走向相反的方向。黄巢以后历代农民起义军大多都是这样,黄巢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他即位后不久,部下“满街杀戮,巢穴不能禁”。长安的唐氏宗室几乎无人生还,唐朝官员终日惶惶不安。公元882年(中和二年),唐军一度攻入长安。黄巢军“在巴尚露天扎营,自知官兵不整,诸军不从,率兵还击,攻打长安,自分”诸门,战于长安,中,宗楚、弘福死,兵重不能动,死八十九人”(《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这次黄巢痛恨城中百姓协助官兵,于是出兵屠杀,血流成河。 “清洗城市”。不过,黄巢并没有派出大军追击唐僖宗,给了唐军喘息和反击的机会。
从公元884年(中和四年)春开始,黄巢不断受到李克用、朱温等人的攻击,不得不迁往山东。是年6月17日,“黄巢入泰山,徐帅师溥遇将军张佑、尚让,将其擒获。至狼湖谷,黄巢部将林延斩杀黄巢及其二弟叶、二人”。奎和他的妻子被送到了徐州。” (《旧唐书·黄巢传》)
对于黄巢的结局,其实也有不同的说法。宋代绍伯记载:“唐中和四年六月,石溥以黄巢首级而上,乃假。东西方长老相传,黄巢首级为假。”晁竟是仙人,被尚让所忧,堕入泰山,自死后出家,得以脱身,到河南投奔尹章全义,也在。巢穴,众人不敢相识,而他却在南禅建庙议论。”
陶谷先后在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等朝为官,距黄巢活动时期不远。 《河南邵氏闻见后录》中还记载“黄巢逃走,后朱法成塔”。他还收录了黄巢的另一首诗:
三十年前,飞翔在草地上,穿着铁衣和僧袍。
天津桥上空无一人,我却倚着危栏看夕阳。
按照黄巢一贯的风格,这首诗基本可信。表面上看,黄巢此时似乎变得十分超然、儒雅;但实际上,黄巢却是在这个时候变得十分超然、儒雅。但事实上,他仍然无法忘记“草地上飞翔”和“穿着铁衣”的过去,并在乎今天的“无人问津”,他的内心深处显然很沮丧,郁闷,而悲伤,“倚危栏看夕阳”就成了无奈之举。这首诗描写了多少英雄临终时的绝望!
作家简介
朱慧君,1961年7月出生,湖南人。民国第一代文学硕士,高级编辑、审稿人,著名文学评论家。
2000年2月至2014年2月,先后担任《中国美术报》、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历任公社经营管理干事、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五代乱离记》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文联研究室期刊部、宣传部主任。曾任《文艺学习》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着有《中国文艺家》(1988)等著作10余部,发表各类文章千余篇。荣获各类奖项100余次。其中《艺术创造主体论》(2018年、2019年)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名家解读》朱惠君|帝王诗五十首第三十三讲:冲天香阵深入长安】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朱老师的讲解太精彩了!“冲天香阵深入长安”这句诗真是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家解读,受益匪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完朱老师的解读,对“冲天香阵”有了新的认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下一讲!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听朱老师讲课,都感觉收获满满!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美了,朱老师的解读让我更加体会到它的魅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易于理解,非常棒!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朱老师的讲解风格,通俗易懂又很有深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解读让我对这首诗有了全新的理解,太棒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听朱老师讲课都是一次学习和享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惠君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对帝王诗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讲解真是太精彩了,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讲解非常棒,让我对“冲天香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朱老师下一讲的讲解,学习更多帝王诗的知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这首诗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形象,让我对帝王诗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讲解内容丰富,让我对帝王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这首诗的作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老师的讲解真是太棒了,让我对这首诗的背景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