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黄巢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但均未及格。于是他写下了充满怨恨的诗《不第后赋菊》,离开了长安。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侄子黄存、黄奎、黄业及侄子林彦纠集数千人响应王献之起义。
乾符三年(876年)七月,黄巢、王仙芝分兵迎战。黄巢向北进军,北袭齐、鲁。
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克云州,杀了天平军节度使薛充。三月,又攻克益州,百姓数万人。
乾符五年(878年),王献之战死后,黄巢成为起义军首领,号称“冲天将军”,年号“王霸”。官员及属下人数达十万余人。北攻中原无法,南渡长江,经江西、浙西、浙东,开辟了七百里山路,才进入福建。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围攻广州。光明元年(880年),进军洛阳,突破潼关,进入长安,驻地含元殿。国号“大齐”,年号“金通”。很快长安就被唐军包围,物资供应困难。
中和三年(883年)撤出长安。东进,先攻克蔡州(今河南汝南),又围困郴州(今河南淮阳)三百日。军力疲乏,被李克用等军击败,主力溃散。
中和四年(884年),退守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他已经六十五岁了。
第一首《不第后赋菊》
9月8日秋天到来的时候,我会把花开后全部杀掉。
冲天而起的香阵穿透长安,整座城池都被金色的铠甲覆盖。
9月8日秋天到来的时候,我会把花开后全部杀掉。这句话是全诗的开头,也是全诗的主题。诗人用“我花”来指代菊花,足见他对菊花的亲近和认同。诗人说,秋季九月重阳节到来时,菊花盛开,其他花卉都凋谢了。
这里用“杀”字来形容菊花的骄傲和独立,也暗示了诗人对宫廷和世俗的不满和蔑视。
冲天而起的香阵穿透长安,整座城池都被金色的铠甲覆盖。这句话是全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菊花盛开的芬芳弥漫长安,到处都是金甲般的菊花。
这里用“向天”、“透”、“终”等词语来表现菊花的旺盛和壮丽,也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精神风貌。用“金甲”比喻菊花,不仅形容菊花的颜色、形状,还寓意菊花的坚忍不拔、坚忍不拔。
诗人借用菊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诗中既有对菊花的赞美和喜爱,也有对自己的自信和自豪。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抒发失败的痛苦,而是用讽刺、讽刺的方式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黑暗。全诗充满了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表现了诗人崇高、遥远、超越的精神风貌。
第二首《题菊花》
瑟瑟的西风,满院绿草如茵,花冷香浓,蝴蝶难觅。
将来如果我是庆帝,我一定会得到桃花。
瑟瑟的西风,让庭院里绿草如茵,花冷香浓,蝴蝶难觅。描写了秋天的景象。西风吹过,庭院里的菊花摇曳,但花蕊和花香却充满了寒意,没有蝴蝶来采蜜。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了菊花的坚强和孤独,也暗示了诗人的孤傲和不屈。
将来如果我是庆帝,我一定会得到桃花。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如果有一天他能成为春神,让菊花和桃花同时绽放,享受春天的温暖和美丽。这里采用假设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庆帝是古代传说中的五位天帝之一。他负责春季的工作。诗人用庆帝来比喻自己,表明他有改变现状的志向。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假设等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生动而深刻。这首诗是黄巢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自己的心情和思想。
第三首《自题像》
我记得在草地上飞翔,穿着铁衣和尚衣。
天津大桥上空无一人。我靠在栏杆上看日落。
记得那时我在草地上飞翔,穿着铁衣和僧服。这两句话是一种对比手法。首句回忆了黄巢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事迹。 “草上飞”是指他的军队像鸟儿一样灵活机动。 “铁衣”是指他的战士穿着铁甲,形容他们的威力。雄伟。后一句描述了黄巢后来出家时的现状。僧袈裟指的是他的僧袍,形容他的贫穷和孤独。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凸显了黄巢一生的巨大转折和反差,也反映了他的心境变化。
天津大桥上空无一人。我靠在栏杆上看日落。前一句表达了黄巢的孤独和苍凉。天津大桥是洛阳市的一座桥梁。不明意味着没有人承认他是农民起义的前领导人,形容他的声誉已经下降。后一句描写了黄巢的闲适与超脱。 “独倚栏杆”是指他独自倚在桥栏杆上。 “看夕阳”是指他欣赏夕阳,形容他的心境平静淡然。
这首诗以一幅自画像为题,运用对比和景物描写的手法,表现了黄巢从农民起义领袖到出家出家的生活变化和情感。诗中既有主人公晚年的苍凉、忧伤,也有超凡脱俗的闲适超然,体现了黄巢非凡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香阵冲天,贯长安,满城金甲。”黄巢的三首诗,气势磅礴。】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黄巢的诗,真是气吞山河,读起来热血沸腾!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三首诗,把黄巢的雄心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愧是乱世枭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香阵冲天”这句太形象了,仿佛真的能感受到那股冲天之势!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满城金甲,气势逼人,读完这首诗,感觉黄巢马上就要攻破长安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黄巢的诗歌才华真是令人佩服,即使是反抗军首领,也拥有如此强大的文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三首诗,是黄巢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反映,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期许。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黄巢的诗,才明白什么叫做“英雄豪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黄巢诗歌中的悲壮之情,令人动容!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几首诗,不仅展现了黄巢的才华,更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贯长安”这三个字,真是掷地有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黄巢的三首诗,气势磅礴,令人读后久久难忘!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着黄巢的诗,仿佛能看到他率领义军攻打长安的场景!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黄巢的诗,不仅有气概,更有情怀!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诗歌,是黄巢留给后世的历史遗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黄巢的诗,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满城金甲”这四个字,真是霸气十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黄巢的诗歌,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三首诗,充分体现了黄巢的英雄气概!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黄巢的诗歌,让人们感受到他心中的豪情壮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三首诗,才明白黄巢为何能成为乱世枭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