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前往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七唯一的第一个《凉州词》令人难忘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语言朴素,意境深邃。尤其是他的描写西北边疆风光的诗,更是气势磅礴,意境博大,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可惜其诗大部分已失传,仅存六首。
这六首诗中有两首早已脍炙人口。一首是我们从小背熟的《登鹳雀楼》,一首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凉州词》,曾被称为唐诗七绝诗之首。
凉州词
黄河上游的白云间,有一座孤城,名叫万仞山。
羌笛为何要怪柳呢?春风不过玉门关。
羌笛吹柳,仍留不住我的朋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及玉门关。”这两句话写得特别巧妙。羌笛演奏者是指胡笛演奏者。是唐代少数民族用来演奏音乐的笛子。柳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曲子。羌笛吹奏的就是这个《折杨柳》的曲子。
二是《怨柳》抒发离别之愁。因为《乐府诗横笛调《折柳枝》中的《志》歌词说:“上马时不接鞭子,而弯柳枝。下马时,你吹横笛,担心杀了行人。”这就是它的意思。朋友要远行,我折下一棵柳树与他告别。此柳与“柳”同音。
唐代有送八柳的习俗,即在长安东灞桥送别宾客时,常折下一根柳枝,以表达不舍之情。因此,《折杨柳》是一首曲调的名称,也是当时流行的告别朋友的习俗。
王之焕:你看这里的堡垒有多大。连春风也吹不到。
“羌笛何必怨柳?”这意味着,在这偏僻的边疆。胡地和羌地演奏了《折杨柳》首曲子,但不可能折断一棵柳树来告别,因为这里是一片广阔的沙漠,没有柳树。
所以,在将士戍边如此悲凉孤独的情况下,似乎连笛声都在抱怨杨柳。为何责怪杨柳?因为在这个地方,留不住人。
所以,“何必怪杨柳”,其实就是自我克制。意思是以后不要再说这种怨恨的话了。 “春风未到玉门关”。这偏僻的沙漠,连春风都吹不到!春风止于玉门关。我们这些守边的人很难感受到春风。
关于主持人和课程:
【边塞诗人王之涣只留下了六首诗,《凉州词》成为最好的绝句。】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王之涣的诗不多,但《凉州词》是经典中的经典,不愧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六首诗留下了千古名句,王之涣的才华真是让人惊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州词》简直是神来之笔,把边塞的雄浑壮阔描绘得淋漓尽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王之涣真是个天才诗人,六首诗就留下了这么经典的佳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之涣的诗篇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值得反复品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州词》的意境太美了,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诗歌一起感受边塞的风情!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之涣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却充满了力量,真不愧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只留下了六首诗,但王之涣的名字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凉州词》,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边塞的壮阔与豪迈!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之涣真是个神奇的诗人,六首诗中竟然有一首成为了千古绝句!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边塞诗人王之涣,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之气!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州词》真是太经典了,不愧是王之涣的代表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之涣的诗歌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王之涣的诗,感觉他仿佛把边塞的雄浑壮阔都写进诗里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之涣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州词》简直是边塞诗歌中的巅峰之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之涣真是个传奇诗人,六首诗就留下了如此经典的作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之涣的诗歌让我更加了解了盛唐边塞的风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州词》的意境太美了,让我对边塞充满了向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之涣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却充满了力量,让人忍不住想要大声朗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