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阮籍
阮籍(210-263),魏晋之际,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名曰思宗。陈六尉(今河南开封)人。与嵇康、单涛、刘伶、王融、向秀、阮咸等人并称为“竹林七贤”。阮籍生活的曹魏末年,政局混乱。后来的皇帝都是无能的,贪图美色和享乐的。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黜皇帝,铲除异己,为自己的登基铺平道路。
据唐代房玄龄《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阮籍自幼天赋异禀。他八岁就能写文章,整天弹琴吹口哨,自得其乐。年轻时酷爱研究儒家诗书,培养了济世济民的志向。所以,阮籍愿意为官一段时间,因为他有才华,有能力,所以司马集团见他愿意为官,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为官,尽管阮籍吉有时只做几份工作。田不满意,司马立即换了位置给他。他出去做官,不仅是因为他有济世之志,也很可能是为了逃避司马氏集团的迫害而做出的选择。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了司马统治的残酷黑暗。支持曹魏的何颜、夏侯玄早已被杀,嵇康也因为不肯与司马氏合作而被杀。但阮籍内心毕竟是抗拒的,所以他经常用许多放荡的行为和酗酒来逃避政治结盟。
说阮籍是疯子,大概是因为他的许多疯狂行为,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故意的。
阮籍曾瞻仰刘邦、项羽交战的楚汉古战场,感叹“时无英雄,以致朱子成名!”也就是说,时代无英雄,所以无名之人成为英雄,名满天下。具体在说谁只有阮籍知道,但大意是无能之人靠运气也能出名。在现代社会,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超级一哥即使跑调也能出名,复制粘贴也能成为人气V。哦,那太远了。这种话要是放在其他时候,肯定会受到惩罚。这是侮辱某人的意思,还是暗示?
据说,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想娶他为妻。为了逃避这段婚姻,阮籍每天拼命喝酒。他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连续昏迷60天。最后,司马昭只好说道:“唉,算了,放过这个酒鬼吧!”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
我们有一个成语叫“绿眼睛有加”,有一个词叫“恩”,这两个词都和阮籍有关。据说阮籍擅长做白眼。他只用直视的眼光看自己喜欢的人。他不喜欢的只是两只大白眼相对。据说,他的母亲病逝了,嵇康的弟弟嵇熙前去吊唁。阮籍不喜欢他,只是眼神空洞地看着他。姬熙回去向嵇康吐露心声,遭到冷遇。嵇康以酒琴前去拜见。阮籍见状大喜,立刻化作一双绿眼热情招待他。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
阮籍酒量很好,经常喝酒直到喝醉。据说,他家旁边有一家旅馆,老板娘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儿媳妇。阮籍常与王融去喝酒。当他喝醉的时候,他就会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躺在他身边睡着,一点也不回避嫌疑。那家的丈夫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有一次,他的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不但辞别了她,还送她上路。魏晋时期,男女互相戒备,男女不亲昵被认为是道德规范之一,但阮籍并没有放在心上。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和批评,阮籍说:“礼法是我们这一代人设计的吗?”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阮籍早年崇尚儒学,立志培养齐治平。后来又出现了政治动荡和残酷的现实。于是,他采取了蔑视礼法、名教的愤慨态度,转向以隐世为目的的道家思想。阮籍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自然”,要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太平社会,即“无为”、“无王”的道教社会。从这一点来看,他的疯狂并不是疯狂,也不是疯狂,而是一种在思想上、政治上对现实极度失望后对现实的逃避,或者说,寻找另一种出路。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诗三十首·第五部分
金元浩文
宗衡的诗抒情高尚,注入什么才能使其平淡呢?
老阮不疯谁会得到?出门的时候,他笑得像河流一样。
阮籍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的八十二首诗《咏怀诗》。这些诗是他政治情感的记录。他在《咏怀诗》这八十二首诗中,写情感、做讨论、谈理想,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政治诗篇。第一首抒情诗。元好问认为,阮籍的诗纵横交错,如江河奔流,银河陡落。它们豪爽大方,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胸中的不平。阮籍的《咏怀诗》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写成的。他想表达自己的野心,却又害怕政治迫害,只能是表面疯狂,内心郁闷。他把自己的不满和苦闷,以及无人理解的孤独,写进了诗歌。元好问曰:“块何以能平?” “块”一般指停滞的事物。这里指的是人胸中的郁闷或愤怒。这说明元好问真正了解阮籍,认识到写诗需要真情,而阮籍写的这些诗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反映。
对于阮籍的疯狂,元好问并不认为他真的疯了,但他也无奈道:“老阮不疯,谁受得了?他出去一笑,河水就会被淹没。” ”。如果阮籍不生气的话,没有人会认出他,或许也不会。他会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但也可能会被默默地迫害致死。但看看他是多么英勇。他抬头仰望天空,大声笑了一声,然后出去了。他有河流过河的精神。这就是《诗经·彼黍》中所说的“认识我的人告诉我我的忧虑;不认识我的人告诉我我想要的”。
我们来看看阮籍的诗,详细感受一下他狂野不羁的外表下,内心压抑压抑的内心。
怀化诗·上篇
魏晋·阮籍
晚上睡不着,我就站起来弹竖琴。
薄帘映明月,微风拂膝。
古宏一号外场,北林飞鸟鸣。
如果你到处乱逛会发生什么?忧虑使我悲伤。
“晚上睡不着,就起来弹竖琴。”这两句出自王灿《七哀三首》(下):“夜里一个人睡不着,就脱了衣服起来弹琴。”王灿晚上睡不着,就起来弹琴。表达你的担忧。阮籍呢?他没有直接说,而是继续写。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进来,微风吹动了我的衣服。这时,他听到了野外孤雁的哀鸣,北边树林里飞翔盘旋的鸟鸣。这个时候如果你闲逛的话,你会看到什么?只是独自悲伤。乍一看,它描述了诗人在不眠之夜的所见所闻。所见是清风明月,所闻是号角鸟鸣。都是用动来形容静止,形容一种安静、荒凉、孤独的环境。以景抒情,景物交融,反映了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独忧愁愁”,是不是说我在担心没有人陪伴呢?还是没有出路?唐代吕象说:“谷鸿,谓贤臣独在外。飞鸟或鸷鸟,谓强臣近,故曰晋文王。”这大概意味着智者并不能真正得到皇帝的重视。从阮籍的一生来看,或许有,但不是这首诗的主要意义。结合他的一生来分析,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怨恨、苍凉、孤独、忧虑等复杂的情感。说明诗人的理想无法实现,险恶的政治形势给诗人的心灵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怨恨和怨恨。伤心。
怀化诗·第十七
魏晋·阮籍
独坐空堂,谁能与你欢喜?
出临永路,不见车马。
登高望九州,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孤兽东南降。
黄昏思念亲友,相见便写词。
诗人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找不到可以靠近的人。出门迎面长路,不见车马来往。登高望远,看天下山河。远远望去,只能看到荒野被分割开来。失群的孤鸟向西北飞去,散落的动物向东南方向飞去。每天晚上我想念我的亲人和朋友,愿意和他们交谈,而不是独自写下我的忧郁。你看,独坐无人,出门无人,登高望远,是多么的荒凉和悲伤。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理解他内心的孤独、压抑、孤独,也没有人愿意找人倾诉心声。从室内到山上,境界不断扩大,这种情感也逐渐膨胀。有建安时期的豪爽、悲凉的风格。如果你愿意多做一点,叶嘉莹老师有一本书,叫《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你可以看一下。
小结
魏晋时期阮籍社交时的疯狂或许源于他天生的放荡和追求自由,但更多的是因为乱世和政治黑暗。如果他不疯狂,或许就无法避免灾难。然而,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他并没有只是疯狂地反抗。他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所以他也出来做官,妥协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寻求恩惠。因此,除去诗风依然保留着建安风格之外,这大概也是元好问对他的欣赏之处。比如在接下来的一首歌中,袁好文就调侃潘岳与他不一致。
【与袁好文读诗五:老阮不狂,谁得?如果你出去微笑,河水就会过河】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太美了,读完让人感觉很舒服,袁好文老师的解读也很精彩!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阮不狂,这句太霸气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如果你出去微笑,河水就会过河”这句,意境太美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里的意象很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袁好文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种诗歌的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感觉很放松。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诗,感觉心境平和了许多。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袁好文老师的解读很细致,让我学到了很多。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有才了,让人佩服!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阮的诗,真是让人读了还想再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的意境很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优美,读起来很舒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主题,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袁好文老师的解读很有深度,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感觉很温暖,很舒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的意境很美,让人流连忘返。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有感染力了,读完后让人忍不住想思考人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阮的诗,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觉很振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结尾,充满了希望和光明。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