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是介于老庄之间的道家学派的重要继承者。他是除老庄之外的另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其学以黄帝老子为基础,主张清静无为。他与老庄有渊源,被道家尊为前辈。他创立了先秦哲学流派——列子学,对后世的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医疗保健、音乐、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子首先提出了宇宙创生的四个阶段的思想;《列子》年的“天体运动说”、“地球运动说”、“宇宙无穷大说”都远远早于西方同类理论;他开创了寓言和哲学理论。先秦散文风格。
《列子》汤问第五
长短、大小、高下
殷唐问夏歌:“太古之初有什么东西吗?”夏歌道:“太古之初,什么都没有,现在却发现了一些东西?以后的人会说,今天什么都没有,可以吗?”
商汤问夏歌:“古代有万物吗?”夏歌道:“如果古时没有万物,那么现在万物从何而来?以后的人说现在没有万物可以吗?”
印堂道:“可是事情没有先后顺序啊?”夏歌道:“事物的结束和开始是无限的。开始可能是结束,结束可能是开始。你如何知道顺序?然而,它在事物之外,它是自成一体的。”首先,我什么都不知道。”
商汤又问道:“那么万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没有区别吗?”夏歌道:“万物的死亡和出现是没有界限的。这个东西的出现可能就是那个东西的死亡,这个东西的死亡可能就是那个东西的死亡。我怎么能理解呢?”也就是说,在我看到一切之前,我所知道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未知的。”
印堂问道:“但是上下两个方向有尽头吗?” ”葛曰:“不知道。唐谷问道。
商汤问道:“那么四方有没有最终的结局呢?”夏歌道:“我不知道。”
葛曰:“无极限则无极限,有极限则有极限,我怎么知道呢?然而,极限之外没有极限,极限之内也没有极限。有没有极限,没有极限,所以我知道它是无边无际的。”
商汤再三询问他。夏歌曰:“无形之物无极限,可见之物无极限。我如何知道?但极限之上无极限,无穷尽之中无无穷。既无极限,亦无无穷。有没有极限,既不是穷尽,也不是无限。据此,我知道一切都没有极限,也没有终结,但我不知道它有极限或终结。”
唐又问:“四海之外还有息吗?”葛曰:仍是蕲州。
商汤又问:“四海之外是什么?”夏歌说:“和中国一样。”
唐曰:“你竟敢说实话?”葛曰:“我往东到营,人还是一样。我问营东,我还是营。我往西到宾,人还是一样。我问宾之西,宾也,故知四海、四野、四极,皆同也。它们是无限的。它们包含一切,所以它们是无限的。
商汤问道:“你用什么来证实这个观点?”夏阁曰:“吾往东至颍州,人与此同。问颍州东,亦与颍州同。吾往西至滨州,人与此亦同。”滨州之西,与此亦然,知四海、四荒、四极,与吾无异,故大事小事互相包容。万物无边无际,正如天地无边无际。
我怎么知道天地表面没有大天地呢?这也是我不知道的事情。然而,天地亦是物。材料短缺,所以当年女娲造了五色石来补缺口,斩断敖足以立四根柱子。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一怒之下触动了不周山,折断了天柱,而大地却完好无损。于是,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消失了;大地未满东南,故百河回流。 ”
岂知天地之外,没有天体比尧帝更大呢?这也是我不知道的事情。但天地也是物体。物体都有自己的缺点,所以过去女娲熔炼五色石头来填补天地之间的空隙,并砍掉龟的四足来支撑天地的四个角。后来,共工与颛祥争夺皇位。他们一怒之下,触碰了不周山,折断了撑天的柱子,扯断了撑地的绳索。天空向西北倾斜,于是日月星辰都向西北移动;地球向西北移动。它向东南下沉,所以河流、湖泊都向东南流。 ”
唐又问:“东西是大还是小?是短?是相似还是不同?”
商汤又问:“万物都有大小吗?有长度吗?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葛曰:“渤海以东不知多少亿里,有一条大沟壑,实为无底深谷,下无底,名曰归虚。八水九田,天汉之流,必灌其中,其中有黛玉、渊桥、方湖、瀛州、蓬莱五座山。
夏歌说道:“渤海以东不知道多少亿里,有一个巨大的峡谷,其实是一个没有底的山谷,下面没有底,名叫归墟。”地上有八极,天上的水和银河中的水都流在那里,那里的水不增也不减:第一座山叫黛玉。山,二曰元桥山,三曰方虎山,四曰瀛州山,五曰蓬莱山。
山高三万里,平顶九千里。两座山相距七万英里,我们认为它们是邻居。上面的台阶都是金玉所筑,上面的动物都是纯净的。竹竿树木丛生,花果俱香,食者不老不死。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之类的人;日夜飞来飞去的人无数。
每一座山的周长都有三万里,山顶的平坦面积也有九千里。两山相距七万里,却视彼此为邻。山上的塔楼宫殿都是用金银珍珠建造的,但山上的飞禽走兽却都是洁白的。珍珠宝石树生长茂密,花果鲜美。吃了它,就永远不会变老,也不会死亡。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能够一日一夜飞来飞去的人不计其数。
但五山之根不接筷子,时常随潮起潮落,一时站立不住。仙人和圣人毒害了他,他向皇帝抱怨。皇上怕他漂泊到遥远的西方,失去仙圣们的居所,于是命于强让巨傲十五抬头戴上。如此重复三遍,便是六万年了。五座大山静止不动。
但五座山的根部并不相连。它们常常随着潮水的波涛上下移动,一刻也不能稳定。仙人和圣人对此深恶痛绝,将此事报告给了天帝。天帝担心五座山会流向遥远的西方,让许多神仙圣人失去居住的地方,于是命于强指挥十五只巨龟抬起头来,占据了五座山的顶端。山。它们分为三类,每六万年发生变化。这五座山刚刚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
然而,龙波的国家却出现了一位伟人。他只走了几步,就到达了五座山所在的地方。他连续钓到了六条鱼,然后回到自己的国家,烧了骨头来数数。于是黛玉、元桥之山,流至北极,沉入大海,仙人圣贤,感动亿万人。皇帝一怒,侵伐龙波国,造成灾难,侵扰小龙波民,造成弊端。到了伏羲、神农的时候,他的国家的人还有几十丈高。
但龙波之国却有一个巨人。他抬起脚,走了几步,就到了五山所在的地方。他用一钩钓了六只大乌龟,把它们放在一起带回了自己的国家,然后把大鱼烧了。敖骨是用来预测吉凶的。于是黛玉山、元桥山便流向遥远的北方,沉入大海。迁徙的仙圣圣人数量之多,足有亿万之多。天帝发脾气了,于是他逐渐缩小了龙波的疆域,让它变得越来越窄,也逐渐缩小了龙波的人民,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矮小。在伏羲、神农时代,那个国家的人身高还有几十丈。
钜惠国得于中州东四十万里,其人长一尺五寸。最东北有一个人,名叫赵仁,身长九寸。景知之南有鬼,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古时有大树人,以八千年为春,以八千年为秋。
中国以西四十万里,有一个国家,名叫钜惠,那里的人身高只有一尺五寸。在遥远的东北有一个人,名叫景仁,身高只有九寸。荆州南有一种鬼树。长叶需要五百年,落叶也需要五百年。远古时期,有一棵大香椿树,八千年生叶,八千年落叶。
那些烂土上长蘑菇的人,生于朝,死于暗。春夏有蠓虫,雨生,日晒而死。
腐烂的土壤上有一种叫做真菌的植物。它在早晨生长,晚上死亡。春天和夏天有一种小飞虫,叫蠓。遇雨而生,见日而灭。
中北以北是明海,称天池。有羽琰,其宽数千里,其长曰琰,其名曰坤。有一种鸟燕,其名曰鹏,其翅如天上垂云,其身曰燕。世界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吗?大禹游历时见,伯益知而名之,易简闻而向之。
中北国的北边有一片海,名叫明海,又名天池。其内有一种鱼,宽千里。它的长度与其宽度成正比。鱼名鲲。还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翅膀像云一样悬挂在天空中,它的身体和它的翅膀是一致的。这个世界上的人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呢?大禹治水时见过他们。伯益知道了他们,并给他们起了名字。夷简闻之,并记录下来。
江浦地区有一种昆虫,叫螟虫。它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聚集在蚊子的睫毛里,彼此之间却无法接触。蚊子来来去去都睡不着觉。丽珠和子玉抹了抹眼,挑眉在白天看去,却看不出它的形状;垂雨和石狂夜里抬起头、竖起耳朵来听,却听不到它的声音。
江浦有一种非常小的昆虫,叫焦螟。它成群结队地飞上来,聚集在蚊子的睫毛上,使它们无法互相接触。蚊子停留在睫毛上,四处飞舞,根本没有注意到它们。李洙和子玉擦了擦眼睛,光天化日之下看去,却看不清他们的身影;夜深人静的时候,于和师旷竖着耳朵低着头听着,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只有黄帝和戎成子住在空洞里,一起斋戒三个月。他们的心已经死了,他们的身体也破碎了。徐以眼望之,如嵩山。徐用呼吸一听,只听轰然一声,如雷霆之声。
只有黄帝、荣成子住在崆峒山,一起斋戒三个月。他们的思想已经死了,他们的身体也被遗弃了。然后慢慢地用神念去观察,就可以看到像土块一样的东西,像嵩山的山一样。邱;用呼吸慢慢地听,然后你就能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就像打雷的声音。
在吴国、楚国,有一种大树,名叫燕。它是一种在冬天生长的绿色树。其丹药丰富,但味道酸涩。若食其皮及汁,则患肝火之病。蕲州珍惜它,渡淮河北上,转入芝岩。鸳鸯不过河,貉过河就会死;鸳鸯不过河,貉过河就会死。地球的能量是一样的。
吴国、楚国有一棵大树。它的名字叫柚子。它的绿叶在冬天依然翠绿,它的果实是红色的,味道酸酸的。食其皮及汁,可治疗气虚所致的疾病。中原人民十分珍惜它,但当它移植到淮河以北时,就成了枳壳。八哥无法渡过吉水河,獾渡过汶水河后就死了。这些都是地球能量造成的。
虽然形气不同,但性质相似,互不相通。生命是完整的,各部分都已足够。我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大小?如何认识其缺点?我们如何认识它们的异同? ”
即便如此,形态、气质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无需互相交换,本性完整,天赋充足。我如何辨别它们的大小、长度、异同? ”
异国奇俗
南方人戴发赤身裸体,北方人戴头巾穿皮毛,中国人戴冠穿衣服。
南方国家的人剪掉头发,赤身露体,北方国家的人头上戴裘皮、毛皮,中部国家的人戴高帽,穿衣服。
九大地的资产要么是农业,要么是商业,要么是田地,要么是渔业;如冬毛夏葛,水船陆车。它们是默默习得、自然形成的。
根据九州的不同情况,有人耕种,有人经商,有人打猎,有人捕鱼,就像冬天穿裘皮,夏天穿丝绸,水路、船行、陆路旅行一样。不言而喻自然明白,顺其自然自然成功。
越之东有昌穆国。大儿子出生时,新鲜吃,称适合弟弟吃。大父亲死后,他抛弃了大母亲,并说:“鬼妻不能同居。”
越国东边有一个国家,名叫镇穆。第一个儿子出生后,就被剥光吃掉,说这样对下面的弟弟有好处。他们的祖父死了,他们要把祖母抱起来扔掉,说:“死鬼的妻子不能和我们住在一起。” ’
楚南有燕国。亲人去世,肉腐烂丢弃,然后埋骨,成为孝子。
楚国南方有一个国家,名叫燕人。当父母去世时,他们必须把尸体上的肉摘下来扔掉,然后把骨头埋在土里,这才算孝子。
秦之西有义渠国,其亲人若死,则聚而焚之。炊烟升起,就叫登天,就成了孝子。这在上层被认为是政治性的,在下层被认为是世俗的,但仅仅有所不同还不够。
秦国西边的义渠有一个国家。父母去世后,他们只好在尸体下面堆起柴火烧掉。尸体被烧焦,烟雾直升,道:“升天”。这才算孝子。上层的人把它当作政治问题,下层的人把它当作习俗,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师文学琴
郑世文闻乐,弃家拜师。柱指弦,已三年未成。 ”石祥道:“你可以回家了。
用伽巴弹琴,可以使鸟飞,鱼跳。郑国的施文听说后,就离家与施祥一起游学。他用手指调弦,三年时间却弹不出一首曲子。石祥道:“你可以回家了。”
文子弃琴叹道:“文不弦不能钩,文不章不能成。文的精髓不在弦,目的不在弦。”内不可在心,外不应在器中,所以不敢用手拨动琴弦,弹一会,看看它去向何方。”
施文放下钢琴,叹息道:“不是我不会调琴弦,也不是我弹不好音乐,而是我心里的不是琴弦,我脑子里的不是琴弦。”音乐,我心里的东西无法集中,你的头脑无法对乐器做出反应,所以你不敢放手弹奏琴弦,给我一些时间,看看我会发生什么。将来。”
无论多久,我都会再次见到石翔。师祥问道:“子的琴怎么样?”施文道:“我知道了,你试试吧。”
不久之后,我又去看了石翔。石翔问道:“你的钢琴怎么样?”施文道:“好的。请让我试试。”
于是在春天,我敲响了上弦弦,呼唤南麓。凉风骤然袭来,草木变得坚实。秋天,敲响喇叭弦,刺激钟声。暖风徐徐回归,草木茂盛。夏天,敲击羽弦唤黄钟,霜雪飘落,江塘狂暴。
于是春天,拨商弦,奏南芦乐。凉风骤然吹来,草木成熟,结果了。秋天,又拨动喇叭弦,奏出钟声的旋律。暖风徐徐吹过,草木发芽、绽放。夏天,羽毛弦又被拨动,奏出黄铃的节奏。霜雪纷纷落下,江河池塘顿时结成了冰。
冬天,敲击琴弦以刺激藤蔓。烈日当空,冰雪散落。到了最后,如果命宫与四弦合二为一,则风景飞升,云飘飘,露珠落,泉涌流。
冬季,又拨郑弦,奏瑞宾乐。太阳太毒辣了,坚硬的冰立刻就融化了。演奏即将结束,宫弦再次拨动,奏响了四时和谐的旋律。这时,温暖的南风吹来,吉祥的彩云飘来,甘甜的雨露飘落,美丽的泉水流淌。
石象遂提心道:“这么小,是子吹的!石旷号角虽清,邹衍却吹奏曲子,临死时才加上去。将军拿了琴和管子,在后面听着。”孜。”
石象这才触动心弦,跳了起来,道:“你弹得真细腻啊!石旷的轻娇和邹衍的节奏都比不过你,他们会拉弦的,我带着小管跟在你后面向你请教。” ”。
绕梁三日
雪檀向秦清学习,对他很佩服。他以为自己已经耗尽了秦清的身手,便辞职回家。秦庆福停了下来。告别郊外的路,付洁悲伤的歌声摇动树木,
雪探跟秦清学唱歌,但他还没有完全掌握秦清的技巧。他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了,就告辞回家了。秦清没有阻止他。她还在郊区的一个主要路口与他告别,并随着节拍唱起了悲伤的歌曲。声音震动了树林。
声音停止,云朵移动。薛檀谢他的叛逆,终生不敢回家。
回音挡住了星云。薛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要求回国继续学业。他这辈子都不敢再提回家的事了。
秦清谷对友人说道:“昔日,寒娥在齐东,粮食匮乏时,过雍门,吟歌假粮。走后,余音缭绕。”梁三日,无人离去。
秦清曾对朋友说:“从前,韩娥东征齐国时,粮尽而过,路过雍门,靠歌声维持生计。她走后,声音就响了起来。”留下的声音仍然在屋梁里,三天没有停过,周围的人都以为她没有离开。
如果你逆境,逆境的人就会羞辱你。哈娥放声大哭,邻里老少皆悲痛欲绝,泪流满面,三日不食。
当韩娥路过酒店时,酒店里的人辱骂了她。于是韩娥伤心地长声哭泣,周围方圆一里的老人小孩也都变得伤心难过。他们都流泪了,三天没有吃饭。
一百个人追赶他。当E回来时,她又大声唱了起来。街坊邻里的老少都手舞足蹈,无法自抑,忘记了方向。这是一笔慷慨的贿赂。所以,永门人还是善唱善哭,奏鄂遗风。”
酒店里的人赶紧追了上去,并向她道歉。韩娥回来后,拉长嗓子唱了很久。周围方圆一里的老人和孩子们也纷纷拍手,高兴地手舞足蹈。他自己停不下来,他已经忘记了刚才的悲伤。然后他给了她很多钱,送她回家。所以永门一带的人还喜欢唱歌、伤心地哭泣,这是模仿韩墨留下的声音! ”
【《名著⑲》烈玉寇智慧书《列子》第五章唐问(上)】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终于看到《列子》第五章唐问了,这部分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期待后续的内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烈玉寇的解读太精彩了,每次看完他的文章都能让我对《列子》的理解更深一层。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问这一章真的很有意思,很多问题都很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下篇!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烈玉寇对《列子》的解读真是深入浅出,让我这个门外汉也都能看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种名著解读,既有知识性,又很通俗易懂。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问中提出的问题都很有启发性,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烈玉寇的文章总是能让我对古代文化产生更深的兴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五章唐问的解读太棒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文章,感觉受益匪浅,对《列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烈玉寇的文风,简洁明了,又不失深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问中的问答很有意思,很有哲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后续章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烈玉寇对《列子》的解读简直是神来之笔。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列子》第五章唐问真的很有深度,值得反复阅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烈玉寇的解读让我对《列子》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问这一章的内容非常精彩,值得反复推敲。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烈玉寇的解读,让我对《列子》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烈玉寇接下来的解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列子》第五章唐问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