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郑武公欲伐胡,先立其女胡君为妻以招待。因问群臣:“我欲用兵,谁可攻之?”官关其斯曰:“胡可攻之。”武公愤怒,杀了他,说:“胡是兄弟之国,我要攻打他。” “为什么?”胡军听说后,把郑视为自己人,所以没有为郑做好准备。郑人攻胡,取之。
注释
过去:从前。郑武公:春秋时期郑国国王。胡:国名,在今安徽阜阳附近。是:回答。杀(l):杀死。
译文
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于是故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王来取悦他。然后他问大臣们:“我想用兵打仗,可以攻打哪个国家呢?”大夫管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攻打。”郑武公大怒,杀了关起嗣,说道:“胡是我们兄弟的国家,你说可以攻打它是什么意思?”胡国国王听说了。得知此事后,他认为郑国对他友善,便不再提防郑国。郑国秘密进攻胡国,占领了胡国。
文言知识
说到“着”:作为文言虚词,“着”有以下用法。
1.放在时间副词之后,起语言辅助作用,不需要翻译。喜欢,
“昔郑武公欲伐胡”。《孙权劝学》:“你如今的天赋,与吴手下的阿门不一样。” 2.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然后解释或作出结论。它不需要翻译。喜欢
《愚公移山》:“北山愚人九十岁了。” 《陈涉世家》:“陈胜哲,阳城人。” 3. 附加在其他单词或短语后面,构成名词短语,可译为“person of.”、“thing of.”、“thing of.”、“reason of.” 。喜欢,
《爱莲说》:“陆地和水中的花朵,植物和树木是如此可爱,如此美丽。” 《出师表》:“若有人犯奸淫,又为忠人,应受法官赏罚。”
文化常识
郑果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的弟弟姬由被封为都城镐京附近的一个国家。国号郑,成为周朝的诸侯国。郑桓公成为第一位君主。
著名的“烽火戏诸侯”闹剧之后,郑桓公、周幽王死于申侯之手,皇位由其子郑武公继承。
在郑武公的治理下,郑国逐渐强盛。郑武公病逝后,郑庄公继位。郑国凭借他的才华和宽广的战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强盛并称霸诸侯的国家。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被尊称为郑氏三公,也是郑姓的始祖。
毛主席曾评价郑庄公是“一个比较有权势的人”。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亡。
出处
《韩非子·说难》
启发与借鉴
郑武王为了攻打胡国,首先从战略上迷惑敌人,先后使用了蜜计和苦肉计。与郑武公缜密的谋略相比,胡军却被这些小恩小惠所欺骗,失去了防备意识。结果,郑国军队趁机入侵,导致郑国灭亡,家破人亡。
“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你必须先给予它。”如果你想要得到某种东西,就必须先支付相应的价格,然后才能兑换。另一方面,如果无缘无故地给你好处,那么你在采取行动之前需要三思而后行。
【国学经典鉴赏:郑武公伐胡】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这篇文章对郑武公伐胡的分析太精彩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文章中对郑武公用兵策略的解读,很有启发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郑武公伐胡这段历史,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读完后感觉热血沸腾!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左传》中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语言生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十分细致,让人身临其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这篇文章让我对国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郑武公伐胡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智慧和谋略。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分析透彻,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很有深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棒了!这篇文章不仅介绍了历史,还探讨了其中的思想和文化。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对国学经典的鉴赏很有价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郑武公伐胡这段历史,真的是值得反复学习和思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很舒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古代战争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不错的文章,推荐大家阅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学经典,值得反复学习和品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读一读这篇文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郑武公伐胡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生动。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国学经典的鉴赏,很有帮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