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慈母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服。
出发前,我担心回来晚了。
谁言一寸草,报三缕春光。
译文
慈爱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做衣服。
临走前,我一针一针地缝好,生怕儿子回来晚了,衣服会被损坏。
谁敢说像小草这样弱小孝顺的孩子能够报答春晖普泽的恩情呢?
注释
云游者:古称云游四方的人。吟:诗体的名称。
游子:指诗人本人以及离开家乡的各类游子。
林:会。
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说:一是“难将军”。严:说话。寸草:小草。这是对孩子的比喻。心:语义双关,既指植物、树木的茎,又指儿童的心。
偿还:偿还。三春晖:春天明媚的阳光,指的是慈母的慈爱。三春:农历正月旧称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己春,合称三春。惠:阳光。母爱被形容为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在孩子身上。
作者
唐代: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沂东北),祖籍洛阳(今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词500多首,其中以五言古诗短诗最多,代表作3336万010首至3万首。被誉为“诗囚”,与贾岛齐名,又有“寒郊薄岛”之称。元和九年,病逝于能乡(今河南灵宝)。张继的私人谥号是振耀老师。
背景
《游子吟》 写于溧阳。孟郊在这首诗的标题下自己注释:“作于黎迎母”。孟郊早年无家可归,一生贫困。直到五十岁时,他才得到了溧阳郡尉的卑微职位,结束了自己长期的职业生涯。过着漂泊的生活后,他带着母亲一起生活。诗人仕途失意,经历了世事的严酷。这时的他越来越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于是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诗来歌颂母亲。
【《一日一首诗》《游子吟》 唐代:孟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