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高邮散记》(二)

更新:08-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作者朱海燕

当时的虞城站还是运河以东里下河平原的粮盐中转站。从《明代高邮州境图》可以看到,在南门大街的东侧,有一片广阔的水域。从水中延伸出来的南城子河将泰州、南通东南连接起来;另一条北城子河东北连接兴化、盐城。也就是说,当时的里下河地区,依靠发达的水运,在高邮采集了大量的粮食和盐,然后转运到运河上的红船去北上或南下。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地名、港口名就是最好的证明。北城子河又称运盐河,将沿海盐田向东连接;马印塘、盐塘是粮船、盐船的停泊处;粮运港和盐塘巷是搬运工向大运河运送粮食和盐的地方。渠道。可想而知,一旦到了装粮盐的时候,从河里运盐粮到大运河的壮观场面,只能在电视剧《天下粮仓》中才能看到。在这样的小城里,自然就诞生了土匪和妓院。

由于南门街、麻岩塘、盐塘是明清时期粮盐的中转站和集散地,这里的粮盐贸易十分发达。北起西门湾,南至五里坝,船只接连,一帆接一帆,从北到南四五里,停泊的船只不下千艘。那里人山人海,号角声此起彼伏。

/江苏扬州高邮于城邑世界遗产又一景(图片来源网络)/

朱海燕《高邮散记》(二)

南门大街和虞城邮区不仅水运发达,而且由于邮政邮政功能向多元化经济发展,驿站的接待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明永乐十九年,开国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陪都,并设立六部。大运河上的官方文件和信件往来不断,官方往来频繁。高邮作为京京线上的重要驿站,接待任务十分繁重。王攀,明代散曲大师,高邮人。他长期生活在高邮城西,熟悉这一带的运河风俗。他在著名散曲《朝天子.咏喇叭》中感叹“官船交通混乱”。这想必是明代虞城车站进入大运河繁忙景象的真实写照。据史料记载,玉成邑有“五间送礼房”,可见当时送礼的任务有多么繁重;还有“礼宾室”三间,是官员们美餐美酒后留宿的“余兴”大厅。这里有几座“小红楼”,本质上是歌女表演的地方。此前,元代士大夫诗人佐渡在《第:010—30000首》诗中写道:“官船到时,多人知,楚关赋诗客又来。”褚阁,又名秦楼褚阁,是男女嬉戏的茶楼兼酒楼。在大运河上漂流了一段时间后,京城的官员、商人和随从们心中已经积聚了澎湃的激情。当他们到达“山色淡云”的高邮时,美女出现了,他们上岸,看到那些美女随风摇曳。刘如一位清秀迷人的高邮女子走在大街上,怎能克制自己呢?于是,北方的硬汉与水乡的柔美女子每晚在茶馆酒馆里谱写出一曲刚柔相济的和谐之歌。

除了这群人之外,高邮的豪门也都去客栈,住豪宅。他们想要享受、享受乐趣、享受乐趣。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南门街一带自然就成了他们的好去处。明清时期,这里的三层旅馆和明暗烟火场就闻名于世。一栋三层楼的建筑非常高。如今,三层胡同依然存在,成为南门街的历史见证。总之,官员达官显贵如梭来去,文人墨客云集,官兵如蚁涌,商贾工匠如蚁云集。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无法调查他们在这里到底做了什么。

为了节省笔墨,我在这里写下几个有价值的字。

朱海燕《高邮散记》(二)

/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1271年他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直到1292年才回到威尼斯。他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报道中国幅员辽阔的人。欧洲人的资源。 (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按顺序出现,第一个出现的是马可·波罗。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威尼斯,少年时就随父亲和叔叔开始了他神奇而伟大的旅程。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中国。 1288年,被忽必烈任命为扬州盐务总管,领元三年俸禄。他乘船从北京出发,沿途停留观光考察,这样描写高邮:

距宝应一日,向东南步行便是高邮,建筑精美,面积大,十分繁华。所有人都崇拜偶像。这座城市非常繁荣,人们以做生意和手工艺为生。健康必需品极其丰富,鱼、兽、鸟、野味繁多。一个格鲁索可以用一枚威尼斯银币购买三只孔雀般的雉鸡。

不仅如此,京杭大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也让马可波罗惊叹不已——“注意了,亲爱的读者们,他们走的不是我们所走的大海,而是湖泊和洋流!”

朱海燕《高邮散记》(二)

马可·波罗在高邮受到怎样的接待?丰盛的晚餐之后提供了哪些服务?历史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这里自然不会添加细节。

/崔溥(1454-1504)朝鲜官员。遭遇海难,他在中国总共停留了135天,行程4000多公里。他成为明代第一个走完全程京杭大运河的韩国人。作者:《秦邮驿》(图片来源网络)/

崔朴是韩国人。 1485年,他和船上的43人在海上遭遇风暴,漂流到我国海岸。这让他抓住了一次前往中国的绝佳机会。他不知道自己是通过哪条路来到高邮的,也不知道是通过哪条河离开高邮的。后来,他回到朝鲜后,写下了一部重要的著作《漂海录》。从书中得知,他于1488年2月24日二更抵达郓城站,25日访问高邮。他写道:

周城坐落在一个大湖上,这就是高邮湖。江湖之大,人物众多,犹如江北之国……湖中有一座岛,岛上有启公庙,视线一样昏暗作为一个仙女.

这人还惊魂未定,哪里有这么多闲心?我们不仅去了高邮,还游览了高邮湖,还去了启功寺,短时间内收获了很多信息。

顺治十三年1656年5月26日,荷兰特使约翰·尼霍夫随荷兰朝贡团乘商船驶入高邮。他在著名的《漂海录》中写到了高邮:

这座城市人口众多,几个郊区也人口密集,产业繁荣,风景优美……远远望去,只能看到房屋挨着堆放,连在一起,仿佛只有一个大城镇整个陆地上……这里有很多水车,用来引水的,而且制作得相当精致。

本书还出版了尼霍夫的两幅反映高邮风格的水彩素描作品。

[五]

如果只是一个邮政驿站,恐怕很难孕育出如此富有的高邮。邮局是它的经济增长点,而真正让这个小镇如此有品味的,恐怕就是它的美丽山水。

/一城一湖两河三堤,京杭大运河畔江苏高邮水乡景区(图片来源网络)/

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流经高邮。京杭大运河从淮阴至瓜州的这段,现在叫黎运河,古称灌河。这是河流最古老的一段。它的前身是古邗沟,是武王夫差下令开凿的。运河。后来隋炀帝为了缩短南北交通路线,再次征集数十万民工重新开凿、疏浚运河。大运河经历了数千年,也孕育了高邮的古老文明。清代诗人张增乐曾这样描述高邮的运河:

运河里的水汹涌澎湃,岸边时而波涛汹涌。

人们忘记了大锅底下的危险,常常看着船帆的影子从屋子上空掠过。

蒲松龄在高邮做官时也写过一首七韵诗《荷使初访中国记》:

湖外烟如水,湖内凝水如烟。

海滩平坦,海浪移向沙滩,孤村是夕阳下的客船。

黄昏时渔船依然灯火阑珊,每年春天桃花盛开。

长河北上无数帆,寒天低如青天。

紧邻大运河的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就江苏而言,是继太湖、洪泽湖之后的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位于高邮市西部,又称西湖。相传北宋时期,一颗巨大的蛤珠照亮了湖面,后人称之为高邮虎牙珠湖。

/高邮湖醉美人(图片来源网络)/

高邮湖自宋代至明代由数个小湖组成,其中较大的有朱湖、宗湖等12个湖泊,“湖水相近如珠”。到了明朝末年,由于淮河入海航道淤积,大量泥沙堆积,千条河流汇聚高邮,形成总水域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高邮湖。自古以来,高邮湖就神秘莫测,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各种奇特的自然景观。

这里碧波万顷,水域辽阔;或许风平浪静,风帆点点,鸟群栖息;或许辽阔,云雾缭绕,水天相连,芦苇摇曳;或急急高高,碧雪碧波,波涛声不绝于耳。夕阳下,水天红,渔舟唱晚。由于其水域面积广阔,一旦刮起大风,水浪就会高达数米,水滴会被搅起,如同雪花飞舞。湖上雪浪滚滚,蔚为壮观。

高邮湖底有一座古镇,名叫范良镇,大约位于今清水潭以西。 1975年,水利勘探队在高邮湖发现了古河床。发源于安徽滁州,向东经清水滩注入射阳湖。这条古河名叫石梁溪。范良镇就在这条河边,明末该镇沉入湖中。当湖水较浅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古镇的街巷。

/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图片来源网络)/

高邮湖芦苇场是一处生态度假村,湖水辽阔,湖天一色,芦苇丛生,绿意盎然,景色独特。沟里、滩上芦苇茂盛,绿荫倒映水,鸟儿叽叽喳喳。春天的芦苇是绿色的世界,秋天的芦苇是金色的海洋。有大面积的围栏,网箱养殖的水面倒映着蓝天、鸟影、翠绿的芦苇,煞是好看。

诗人佐渡游过高邮湖,留下诗赞道:“雨湿鼓声重,风轻湖平,官船南北行,帆影挂”。在新的晴朗的天空上。”

康熙帝赋诗赞道:“天上晨光水月相连,雁归千千川带霜。 玉城寒晓犹在,春风夹紫烟”。一边说一边笑。”

当然,写得更详细的是郑板桥。他写了一首关于高邮湖的诗《河堤远眺》:“我们住在水上云烟雨衣,鞋船螺屋,卖青钱买酒,铺荷叶,最美的鱼是湖里买的水煮鱼,划了十年,鹭认我是渔夫。”

这首诗把高邮湖人们的生活描写得如此生动、生动、有趣。

仅仅有水并不能让高邮变得完美。一个有品味的小镇,一定要有文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城市只是一堆断砖。对于高邮来说,文化是这座小镇高高飘扬的旗帜。

高邮老城东北角有一座土山。山不高,只有35米。一千多年前,北宋太平兴国时期,一位名叫李守俭的道士见此山古柏古柏,环境清幽,便在山上修建了东岳宫,俗称“东岳宫”。泰山寺”。寺内有泰山王塑像。还有东宫皇后和西宫皇后。一些善男信女前来烧香许愿,求算命。那时候,这里的香火再旺,最多也只是一座寺庙而已。

/高邮文友台(图片来源网络)/

机会来了,一股文化之风让这座山、这座寺庙生机勃勃。

宋元丰年间,苏东坡、秦少游、孙辛老、王定国四位文人在涂山后的庙台上煮酒论诗,顿时使这座涂山名声大噪。

苏东坡和其他四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当然,这还要从苏东坡说起。

元丰七年,苏东坡在黄州接到圣旨,“量迁汝州”。苏东坡从黄州乘船东行,游览了庐山、石钟山,直赴金陵拜见王安石。 “乌台诗案”之前,苏东坡专门写信给王安石,向他推荐秦少游。这次到了金陵,他在王安石面前夸奖了秦少游的才华。秦少游就是秦观。他是高邮人。苏东坡本应从金陵谢六合北上汴京,却听说秦少游第二次进礼部,未能考上。他心情低落,于是改道从金陵到京口,从京口过河,进入大运河到达高邮。特地来看望安慰秦少游。

秦少游很高兴,热情接待了他。恰巧苏东坡的好友孙新老和另一位学者王定国也在高邮,秦少游便邀请这两人同行。他们在泰山寺后的高台上煮酒谈情谊。

四人在高台上对话的具体内容,在文学史上并没有留下。如果真的留下来,那将是一件巨大的文学宝藏。广陵巡抚得知了苏东坡访问高邮的事,以及秦少游、孙辛老、王定国所写的《烹酒文》。他认为值得纪念,贤人云集,特意为此站题写了一块“文友”两字的牌匾,寄到了这里。因此,被后人称为“文游台”。广陵就是扬州,广陵太守就是今天的扬州市委书记。当时,高邮属扬州管辖。

这里我们必须深刻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果不是苏东坡,而是一个只会练空功夫、说空话、吹牛、说空话的州官,这里还会一样吗?成为一个文化平台怎么样?我不这么认为。文化在这里打败了空话和大话,文人在这里打败了官员。这说明文明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对文化的尊重意识是无敌的。第二,广陵太守太懂得文化的含义了。从古至今,像这样懂得文化的分量和意义的官员还真不多。他们只会用手中的权力来装饰自己肚子里那些非文化的文化之物,以为说些空话,文化就能生存、繁荣。事实上,这群官僚本身就是扼杀文化的刽子手。因此,我们必须对广陵太守表达深深的敬意。

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画了一幅四人烹酒论诗的作品,刻于石上。被誉为“怀云胜境”,留下了不朽的遗产。自宋代以来,文游台就吸引着各地文人墨客前来参拜、祭祀先贤。历代文人墨客赞颂文游台的诗词有500多首。

南宋时期,文游台上的泰山寺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由于人们相信泰山寺的东岳大帝掌管着人们的生死,每逢香火季节,农历初一、十五,尤其是东岳大帝的生日,信众络绎不绝,来寺庙烧香的妇女。当时以淮河为界,淮南属宋朝,淮北属金朝。由于南宋文武官员不能上山东泰山,所以都到高邮泰山庙烧香礼拜。因此,这里的盛况空前,庙前的城子河也烧毁了香港。故有“香火盛在江南”之说。

/高邮镇国寺塔(图片来源网络)/

高邮还有镇国寺塔,始建于唐代,宋、明、清历代重修。镇国寺塔古朴高大,矗立在大运河中央的岛上。塔影更加飘逸,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长的绿带上。岛上风景优美,从运河上划船看去就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登上城楼,东望古城,西望湖光天色,身边流淌的运河,美景尽收眼底。今人有诗赞之:“回程还来不及,古塔夕阳下思念,不惜再翻秋波,两相宜”。水陆。”

邗沟还有熏柳树。相传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下令在运河两岸栽柳。每当寒来春来,河岸两岸垂下的万缕丝丝随风摇曳,如雾似烟,名曰“邯沟熏柳”。如今,在存在了数千年的古运河旁,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参军,历任铁道兵七师战士、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1983年调至《水乡》。 1984年2月调入《铁道兵》,任记者、首席记者、首席记者。 1998年任《人民铁道》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 2010年3月调入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局级副主任,专门从事铁路建设报告文学写作。

用户评论

无所谓

朱海燕老师的散文总是能带给我很多思考,这篇文章更是让我对高邮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颜倾城

很喜欢朱海燕老师的文字,细腻温柔,充满情感,读完感觉像走了一趟高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聽風

《高邮散记》系列文章都很有意思,期待后续更新。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_心抽搐到严重畸形っ°

高邮散记(二)读完,感觉作者对高邮的感情很深,文字也充满诗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良人凉人

朱海燕老师的散文总是充满着人情味,让人读完之后心生温暖。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高邮散记(二)读完,感觉作者对高邮的了解很深刻,文章也充满细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颜洛殇

很喜欢朱海燕老师对高邮这座城市的描绘,充满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年华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让人读完之后对高邮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日久见人心

朱海燕老师的文字总是充满了温暖和力量,读完之后感觉内心平静了很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高邮散记(二)读完,感觉作者对高邮的感情很深,文章也很有画面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安я

很喜欢朱海燕老师的散文,总是能带给我很多启发。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怀念·最初

高邮散记(二)读完,感觉作者对高邮的文化和历史都很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朱海燕老师的文字总是充满了生命力,读完之后感觉自己也充满了力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很喜欢高邮散记(二)中的细节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朱海燕老师的散文总是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读完之后感觉内心充满了幸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慑人的傲气

高邮散记(二)读完,感觉作者对高邮这座城市充满了热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荒野情趣

朱海燕老师的文字总是充满了诗意,读完之后感觉自己也变得温柔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隔壁阿不都

很喜欢高邮散记(二)中的故事,让人读完之后回味无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朱海燕老师的散文总是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真谛,读完之后感觉自己更加坚强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婉笙歌

高邮散记(二)读完,感觉作者对高邮这座城市充满了敬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海燕《高邮散记》(二)】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这位明代无名诗人,一生与官场为敌,却赢得了“南戏桂冠”的美誉 下一篇:任性天才瞬间成名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被选入中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