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英
我第一次知道“古筝”这个词,是从读李白的诗《邯郸南亭观妓》《清琴缭绕,青云垂帘》中。二是看电视里的古筝独奏,然后近距离观看小同事们的演奏。学校艺术节演出《渔舟唱晚》。同事漂亮的汉服,飘逸的长发,飘逸的拨弦,神态之美,动作的神韵,古筝的音色、音域、韵味都美极了,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学古筝。
退休后,我就报名到城市老年大学学习古筝。开学前我买了一把古筝。卖古筝的老师介绍,标准古筝长1.63米,有21弦。离演奏者最近的第一弦是古筝的最高音;质量取决于木质音箱各部分的材质质感和制作工艺。我随机拨了几次,听起来都不错。
作者杨光英正在演奏古筝音乐
高专第一堂课,老师介绍了古筝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又称汉筝、秦筝、姚筝。它是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并与地方戏曲、说唱、民间音乐融合,主要形成了客家筝、潮州筝、山东筝、河南筝等流派。古筝因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誉为“音乐之王”,也被誉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特有的重要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筝最早的形式是一种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简单乐器。后来逐渐演变为人们所熟知的扬州古筝,即古筝的雏形。隋唐时期已发展出十二弦、十三弦,而在此之前的汉代,仍有五弦。真正应用广泛的是十三弦古筝。直到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王训之老师试制成功21弦S形古筝,这是古筝造型上的重大突破。
古筝——的主要特点
一、外观典雅、庄重。古筝通常用木或竹材料制成,具有古朴、自然的美感。经过打磨抛光后,表面呈现出温暖的光泽,更加美观,体现出其庄重、优雅的气质。
二是做工精美。古筝的制作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乐器精湛的制作水平。从选材到切割、组装、调音,每个制作环节都一丝不苟,确保音质与手感的完美结合。
第三,琴弦独特。古筝弦通常由丝绸、尼龙或金属制成,这些材料赋予琴弦特定的音色和质感。丝弦音色柔和细腻,声音温暖悠扬;尼龙弦弹性好,音色好;金属弦更明亮、更清脆。
第四,音乐优雅优美。古筝的音色纯净、高亢,给人一种宁静、崇高的感觉;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也充满了优雅的美感。古筝演奏技巧多样,演奏形式多样,使其音乐优美、深沉、富有感染力。
五是开放性。古筝音域宽广,能演奏起起伏伏、层次分明的乐曲,给人一种空灵、自由的感觉。它可以表达喜悦、悲伤、兴奋等情绪。同时,古筝的音色圆润、饱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开放可以放松、净化人的心灵,引发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当时我只是把老师讲的特点记了下来,我好像明白了,但又不太明白。在接下来几年的实践中,我逐渐对它们有了更多的理解。学习过程中,我买了有关古筝的书籍,并在网上听老师的课。我越来越喜欢古筝了。
古筝是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代表了古代音乐艺术,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古代很多诗人都偏爱古筝。因为古筝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可以表达诗人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而且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心情。古筝与诗歌之间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
白居易是一位古筝音乐爱好者。当他被贬的时候,他喜欢听古筝来排遣郁闷。据有关记载,白居易创作了20多首关于古筝的古诗,如《听崔七妓人筝》 :》《花面婢坐玉楼,十三弦一阵悲凉。平君去到》等。打路,江州司马全部被歼灭。” “就像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手持青羽,西行峨眉山。秋云何其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峨眉山下听蜀僧弹古筝的情景。诗人用“青气”来形容古筝的颜色和质地,用“万和松”来形容。形容古筝的声音和气势,用“流水”、“霜钟”来形容古筝的清脆、远近,用“碧山”、“秋云”来形容意境和韵味。通过对古筝的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赞叹和感悟。这里的“青鸟”和“望”都是与古筝有关的意象。“青鸟”是唐代古筝的装饰性弦乐器,“望”是唐代常见的演奏方法。
唐诗中古筝意象的大量运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韵味和意境,也赋予了古筝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老年大学老师几节课就打《高山流水》。她说:“这首曲子你每周坚持练三天,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熟练地演奏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当时我还是不相信。一年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演奏这首曲子。我在网上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教学视频,并逐句、逐段地练习了无数遍。四年后,我在区作协中秋诗会上给书法老师弹了这首曲子,效果还不错!
古筝音乐《高山流水》 音乐古朴典雅,意境深邃悠远。于伯牙将对挚友钟子期的情感与对山水的热爱结合起来,达到了无私的境界。音乐也想表达“巍峨如山,浩瀚如水”的境界。全曲以清奏为主,由山水两部分组成。的前半部分色调丰富优美,描绘了山峦的雄伟与活力;下半段细腻地描绘了流水的不同形状。 由细流和缓流组成。过渡到磅礴的气势。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教授演奏《高山流水》的视频我看过很多遍。他情绪饱满,跟随音乐,时而委婉轻柔,时而热情奔放。他用流畅的指法和跌宕起伏的曲调,创造了荡气回肠的音乐质感,将山川流水的壮丽呈现在大家眼前,激发我们对自然的崇高敬意、对生命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创造人物团结的精神交流。
我很喜欢王中山老师,才华横溢,才华横溢。他是古筝界的“天花板”,被誉为“古筝界宗师”。有人评价他的演奏是忠于原作与创造性二次创作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感与时代感的融合,是技法与音乐表现力的统一。王中山认为,古筝是一种具有东方智慧的乐器,柔和、含蓄、内敛。它有多种音调,一弦多音,一音多韵,变化无穷。这其中的美妙之处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我们要自信地走自己的路,让古筝音乐及其蕴含的中国哲学传播到世界各地。
王中山老师演奏古筝
沙元,中国当代杰出古筝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我经常听她的古筝教学视频课,特别喜欢看她弹奏《春江花月夜》。这首古筝曲取材于张若虚的诗,以“春、河、花、月、夜”五个意象,带领人们进入宁静而遥远的夜景。我们多次对袁沙老师的表演表示赞赏。在优美简洁的抒情旋律中,她流畅多变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让我们感受到了:典型的江南月光韵味:轻盈、飘逸、空灵、清亮。清晰,即使随着音乐的节奏,我们似乎看到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河水与天空同色,听到河岸诗人的天问与叹息: 谁在河边初见明月,江月初有人照,生生不息,年年江月相似……
沙元老师正在演奏古筝
每一首古筝作品都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致敬和传承。
放风筝是我的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在古筝的世界里,我可以沉醉于“高山流水”,也可以漫步“雪山春晓”。那些深邃的曲调仿佛古代文人向寂静的时空抒发着喜怒哀乐,而在他们身上,我找到了与他们对话的方式。在这美好的退休时光,在家里,丈夫经常练习书法,我则弹古筝。我坐在窗前或花坛旁,当手指在琴弦上翩翩起舞时,“渔船夜歌,汉宫秋月,荷花出水,月光”等画面荷塘月色”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优美的旋律犹如清澈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我渐渐进入梦乡,忘事忘我。美丽的!快乐的.
古筝音乐可以治愈人,也可以作为礼物。退休后,我在叙永山区教书。我打了《真心英雄》 《沧海一笑》来安慰两个叛逆的留守儿童。母亲节那天,我把玩《懂你》的视频送给了妈妈。中秋节,我打了《明月千里寄相思》作为礼物。致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国庆联欢会上,我演奏了鼓舞人心的《万疆》……
古筝所体现的魅力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其独特的音色、演奏技巧和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象征。宝藏。通过学习和欣赏古筝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内容为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艺”清正萦绕”杨光英】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杨光英老师的画作,真的很有“艺”清正的感觉,让人赏心悦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作品简直是“艺”清正的典范,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作品总是充满了“艺”清正,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美。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风格,作品很耐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萦绕,真是太美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幅画的“艺”清正风格,让人沉醉其中。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艺”清正的感受,让人放松身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让人感受到一种纯净的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真是一股清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杨光英老师作品中“艺”清正的意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幅画的“艺”清正,让人感到一种自然的和谐。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真是美不胜收!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作品很治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幅画的“艺”清正,让人感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作品,充满了“艺”清正,让人感到一种纯粹的美。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的宁静。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杨光英老师的“艺”清正,作品很独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