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曾云:“天下只有一石,子健有八斗石,我共用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
作为当时流行的诗人,谢灵运的言语中充满了极度的自信和傲慢。这个才华横溢的男人,并不把世上的其他人当一回事,但在他的心里,曹子建却是最独特的存在。
曹子健还有一个被更多人熟知的名字,曹植。他才华横溢,作品极具文采,擅长诗、词、歌。无论是小孩子们唱的“同根生,何必相冲”,还是“轻云遮月,风飘雪”,被认为是极其美丽的,它们都在这里。它在后世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然而,曹植一生追求的不仅仅是文学造诣。他出身名门望族,也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和抱负。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波折。他自己犯了大错,被别人陷害,一步步被推离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01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他生来就被寄予厚望。曹操给他起名“子健”,是因为希望他有所作为,做出贡献。曹植没有让曹操失望。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经常说话很好,思维敏捷。他的聪明才智一度被曹操认为是最像他的儿子。
年轻时的曹植受到曹操精心培养,两人一起征战四方。那时的曹植意气风发,既有贵族少爷的高贵和意气风发,又有年轻人对未来的热情和激情。他感受到了魏国军马的威力,听到了那么多不畏生死、裹着马皮的勇敢战士的故事,写下了至今广为流传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箍,向西北驰骋。请问你是谁的家人?你和护林员。
年轻的时候,我到过乡下,在沙漠里放声高歌。以前有一张好弓,但箭却那么参差不齐!
如果控制住绳子,折断左一根,右毛就会毁掉月枝。举手接飞蝎,弯腰散马蹄。
他像猴子一样狡猾,像豹子一样勇敢。边境城镇里有很多警察,还有很多俘虏和骑兵正在迁移。
玉熙从北方而来,骑上高堤。驱匈奴久,左望鲜卑。
将自己的身体抛弃在边缘,生命还能安全吗?父母若不关心,又何谈儿女和妻子?
编撰强者记录时,不允许有任何私心的考虑。舍身赴国难,视死如归。
——曹植《白马篇》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 “灾难时牺牲自己去国家,视死如归”的歌词被广泛传唱。至今仍活跃在各类重大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人们用它来形容对国家的忠诚。岳飞,充满义气的杨家兄弟,还是不顾生死的江左梅郎。
《白马篇》全诗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不少人不禁落泪:这是怎样的坚定信念,能够支撑一个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奉献自己的全部武功?艺术来保护他的家庭和国家。
曹植作品的语言是如此精美。他的文字仿佛活了,融进了诗里,生动地展现了英雄们与敌人作战的不朽画卷。它不仅描写了奔赴战场的马背英雄,也描写了写这部作品的少年子健。
曹植就是这样在笔下融入家国情怀的。他的理想和抱负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他的父亲曹操的影响。他目睹了父亲的英勇容貌和足智多谋,也渴望成为一个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写下著名散文《:010—30000》,歌颂父亲的伟大政绩。
自明以来,四处嬉戏,台上闲聊娱乐,观天国浩瀚,观察圣德营垒。
高高的宫殿建在凹凸不平的地方,两座浮塔几乎看得太清楚了。站得直,可见花飞上天,连飞阁直达西城。
临漳河长流,期待着各种水果的繁荣。仰望和煦的春风,听百鸟的悲鸣。
天权久立,世家愿得而得。阳仁化为于内兮,一切庄重皆表现于上敬。
桓温虽盛,但不足以兴明王朝。真是太美了!其好处将广泛传播。
我是皇家边锋,我宁愿在各个方向。与天地同度,与日月同明。
永远尊贵无限,我将与东王同寿。
——曹植《登台赋》
《登台赋》是曹操修建铜鸟楼并带着儿子参观后写的。此时,曹植年仅十九岁。他一生中最敬佩的人就是他的父亲。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描写了雄伟的铜鸟台台,还将以此作为寄托来歌颂曹操。
曹植顾恺之全身像《登台赋》
全文可谓辞藻丰富,意境优美。曹植认为,无论是鸟语花香的春日,还是五谷丰登的大河大山、美景,都是曹操创造的盛世。朝堂上人才辈出,百家百家百家争鸣。这就是曹操善用人才、英明睿智的原因。
曹植看到雄伟的铜雀楼,感慨万千,赋诗一首。曹操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洛神赋图》。此时的曹植大概是真心希望父亲能够长生不老,与日月同辉。
除了对父亲的仰慕和对未来的憧憬之外,年轻的曹志本还拥有一种皇室中难得的兄弟情谊。他还与曹丕一起吟诗作赋,设宴款待贵族诸侯。曹植早年曾写过《登台赋》,描述了与哥哥在宴会上嬉戏的情景。
游目绝妙,清听厌宫商。主人默然无事,宾客皆入喜处。
长宴上有男女演员,空间里有斗鸡。英雄们光芒四射,双臂飞扬。
他挥动羽毛招风,凶狠的双眸闪烁着红光。轻者毛发脱落散乱,重者远则常痛。
它唱入蓝云,独自展翅翱翔。愿孟力高帮助我,我将永远擅长这个领域。
——曹植《斗鸡诗》
曹植笔下的贵族青年之间的斗鸡场面,历历在目。斗鸡的气势、振翅、长鸣,都可以构成曹植的优秀作品。似乎参加宴会的人可以通过文字饶有兴趣地看到自己,而没有参加宴会的人则可以通过全诗充分想象当时的场景。
这就是曹植,似乎与生俱来就有灵气。他从小就享有荣耀,似乎代表着世间最纯粹的美丽。他的一颦一笑都充满才华,曹操一度想立他为继承人。
这个时候,曹植就觉得自己很幸福了。他有一个足够伟大的父亲,有共同建设魏国的兄弟,有追求美好未来的雄心。
02
曹植人生的转折点是从“司马门”事件开始的。 《斗鸡诗》中有记载:“知昌行车在路上时,打开司马门出去,太祖大怒,命他死在车上。结果,知昌在诸侯中的好感下降了。” ”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外出时,曹植与好友杨修酒后偷乘御车。他们擅自从司马门进入皇宫,在皇帝专属的道路上骑马玩耍。
所谓司马门,就是只有皇帝或使节才能出入的城门。曹植的行为可谓大不敬。曹操得知此事后,处决了负责皇家车马的官员,对曹植大为失望。同年,曹丕被立为太子。
从此,曹植的兴致渐渐转为消沉。然而,他人生的最低谷远非如此。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曹操,将魏将曹仁困于樊城。曹操命曹植为征将,率兵救援曹仁。然而,临行前,曹丕请曹植喝醉,直至无法出征。曹操对此十分愤怒。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中有记载:“直将走时,太子喝酒,逼他喝醉。王召直,直不能接受国王的命令,所以国王生气。”
后世许多学者都对这段记载的具体情节进行了讨论和推敲。有人认为曹丕并没有陷害曹植,更没有故意让曹植喝醉。
无论历史的真相如何,无论有多少隐藏的秘密和故事,我们看到的总是一个悲伤的结局,那就是曹植不再是那个对未来怀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他失去了父亲的宠爱,也失去了对未来的热爱。他失去了继承人的地位,也失去了余生的希望。
曹丕即位后,因害怕与曹植的继承人发生争执,多次将曹植迁往荒凉偏僻的地方。曾经一起喝酒玩乐的兄弟,在权力斗争中早已渐行渐远。
直到曹丕的儿子曹睿继位,他仍然百般打压皇叔,不让曹植参与政务。
曹植也并非无动于衷。他多次自荐,一心想从政报国。但屡遭拒绝,无力改变现状。他只能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从此,他的所有才华都用在了悲伤上。
他把自己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士,她的容貌一度被人们遗忘,但多年来无人在意。
南国有一位美丽的女子,美如桃李。
上午乘车前往河北岸,晚上入住潇湘君。
此时美人虽瘦,但谁能牙齿洁白呢?
岁月流逝,荣耀不能长久。
——曹植《魏氏春秋》
此时的曹植已不再是写下《:010—30000》时的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而是成为了一个生活坎坷、离政治抱负越来越远的落魄诗人。诗中,他问曾对谁微笑过的美丽女子,又如何哀叹自己,谁还记得她昔日的才华。
岁月是残酷的,美好不能长久,而曹植报国的心也随着岁月的流逝一点一点消逝。
除了美女之外,曹植还通过抱怨女人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明月照在高楼上,光芒缭绕。
有一妇人,为她牵挂思念,悲叹有余。
请问谁在叹息?据说她是一个妻子。
君游历十余年,妾常独住。
你如清澈的马路尘土,我如泥泞的水泥。
不同潮流的盛衰,何时才能交汇和谐?
我愿借着西南风,永远逝去在你的怀抱里。
若不施恩,怎能依靠卑妾?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月光下闪耀的是女人对尚未归来的丈夫的思念,也是曹植渴望有一天能立下大功的愿望。曹植将自己的弃妻比作被国王废黜的自己。尽管他真心想和她站在一起,却总是被怀疑,无法信任。
即便如此,他依然关注着魏国的情况。他知道诸葛亮正在率军攻打魏国。危难之际,魏国派张郃出战。送行时,曹植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飞出百余丈,便可看见御格亭。
远眺千里,日夜可见平原。
烈士多有慈悲,小人则自闲。
国敌明而不挡,吾肯思国之失。
持剑向西南,欲上泰山。
弦急悲切,听我慷慨之言。
——曹植《白马篇》
曹植原本想做一个不怕牺牲、忠于国家的勇敢“烈士”,却一次次游手好闲,变成了过着不光彩的“小人”。现在大敌当前,他也想去前线。他怀念年轻时可以满腔热血为国杀敌的日子。如今知道国家有难,蜀军镇压战事,曹植就成了闲人,无英雄容身之地。
今天与过去不同。如今的曹植比年轻时有了更多的积累和沉淀,但他已经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力量了。
曹植就这样一次次被贬,最终郁郁寡欢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纵观曹植的一生,美好的开始与糟糕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提起曹植,常常形容他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和后人都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然而,这并不是曹植最想要的。想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国王。
曹植人生发展道路的转变有其自身的过错,也有身陷皇室纷争的不幸。事实上,从他醉酒闯入司马门的那天晚上开始,他的生活就充满了无尽的黑暗,没有阳光。上升。
我总以为岁月漫长,有足够的时间去弥补,重新开始,但这辈子,有些错误终究是触不可及的,有些结局早早就注定了。
【后人称他才华横溢,但他至死都不愿自认是学者。】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他明明才华横溢,却始终不愿承认自己是学者,这真是让人费解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个有趣的人,才华横溢却自谦,这才是真正的学者风范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后人称赞他的才华,但他自己却低调谦虚,这才是真正的学者该有的样子。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他不想被学者这个身份束缚,想要活得更加自由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或许是害怕被世俗的眼光所定义,所以才不愿自认是学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可惜了,他明明拥有如此高的才华,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学者。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或许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或许他只是想低调地过完一生,不想被世人所关注。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的才华和个性都让人难以捉摸。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他拒绝承认自己是学者,但他的才华却是不容否认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也许是认为学者这个身份太过于严肃,他不愿意被定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可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性,才不愿自认是学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可能只是不想被世人所束缚,想要活得更加自由自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也许是认为真正的学者应该低调谦逊,而不是高调宣扬自己。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可能是害怕被世人所误解,所以才不愿承认自己是学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他只是不想被世人所定义,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或许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学者的含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才华,所以才不愿自认是学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也许只是想低调地活出自己的人生,不愿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行为或许是想要告诉世人,真正的学者并不在于身份,而在于内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