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寇准算得上是一位著名的宰相。他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为人正直、刚直,善于在重大事情上作出决定。然而,他在仕途上屡进屡退,最终死于偏僻的雷州。原因是什么?这篇文章专门讲讲他的故事。
(一)勤奋好学,出仕为官
寇准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其远祖苏寅生曾在西周吴朝担任武官。由于他有许多丰功伟绩,所以以官姓为姓。我的曾祖父、祖父因乱世没有进入官场,但他们都非常有学问。其父寇祥,后晋开运年间(944—946年)中进士。入伍于魏王吉署(即王室尚书)。由于屡立功勋,被封为三国公(即燕国公、陈国公、晋国公)。
寇准自幼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加之他天赋极高,勤奋好学,年纪轻轻就脱颖而出。当他十四岁的时候,他就会写诗。十五岁时,熟读经典《春秋》等,能快速准确地分析问题。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年仅19岁的寇氏就考中进士甲科,获得参加宋太祖殿试的资格。有人劝寇准说,宋太祖喜欢聘用中年人,如果你的年龄再加上几岁,被选中的概率就会高很多。寇准说:“我不能欺骗大王,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进步。”由于寇准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一进宫就通过了考试,被任命为大名府成安县(今河北成安)县令。
寇准确实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决心和行动。他一上任,就严格遵守朝廷关于赋税徭役的规定,严禁巧名分拨,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征收赋税、征收征兵时,不准衙门官员下乡横行,掠夺百姓。后来他采取了一个好办法,既方便了老百姓,又堵住了漏洞。他在县衙门前张贴了一张告示,写下了候选人的姓名、地址、纳税(征兵)情况。老百姓见状,纷纷主动纳税或参军。
(二)勤政谋政,为国鉴戒
宋太宗在处理国家重大事务时,经常征求寇准的意见,他也常常能够畅所欲言。皇帝虽然被称为天子,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人有脾气,有喜怒哀乐。朝堂议事时,有时因言语不合,宋太宗发脾气,起身退去。然而寇准却上前,大胆地抓住了他的衣角,请宋太宗坐下。继续提出建议,直至达成共识。宋太宗冷静下来后,仔细思考寇准的言行,发现他确实是百分百为国家着想而不是谋取个人利益。宋太宗感动地说:我有寇准这样的大臣,就像唐太宗有魏征一样。魏征是唐朝的一位名臣。他辅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在唐代灵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宋太宗将寇准比作魏征,可见对寇准的评价有多么高!
唐末至宋初,渭水南北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俗称番民。宋太宗晚年,民间经常闹事,影响社会稳定。原因是什么?原来,当地的行政长官(知府)采取了驱逐政策,将渭南的人赶到了渭北。他还修建栅栏和堡垒,切断番人之间的往来。范人非常不满,经常找空子闹事。寇准深谙古今社会安定之理,主张汉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友好交往。宋太宗任命寇准在地方任职。
寇准上任后,召集了番族地方首领。经过多次谈判,拆除了围墙和堡垒,恢复了原来的小屋和帐篷,努力协调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从此,当地出现了和平稳定的局面。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军多次侵犯北宋北境,深入北宋城镇大肆掠夺,并故意佯装毫无斗志,引诱北宋军队。北宋军队来袭。寇准分析了敌情后,断定这是敌人大规模入侵前常用的战术。他立即请宋真宗下旨,加强军事训练,派出更多的精锐部队和将领,守卫要道,防范辽军偷袭。
同年十一月,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兵马大举入侵北宋。北宋王朝震动,宋真宗急忙召见大臣,询问退敌之法。寇准主张由钦差大臣亲自出征。陈耀叟等人建议西行到成都避难。两种意见争论激烈,宋真宗拿不定主意。
寇准沉声道,如果圣帝逃亡到偏僻的蜀地,全国军民的心都动摇了,大宋国家又怎能安然无恙呢?宋真宗认为寇准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决定亲自率军出征。
宋真宗来到澶州北城,登上城楼视察当地军民。所有人的欢呼声传遍数十里之外。令辽国将士无不惊恐,阵型打乱。
两国军队陷入僵持多日。孤军奋战、盘踞深入的辽军最喜速战,最怕持久战。前线督战军情的辽军统帅萧大澜被北宋将领射杀。辽军士气大跌。寇准建议趁此机会。胜利前进,不取得彻底胜利,决不撤军。因不少大臣贪生怕死,都说寇准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地位,纷纷求和。宋真宗被迫开战,急于尽快结束这场战役,于是同意在初战有利的情况下签订和约。然而,催皇上澶州这件事,却充分展现了寇准忠于国事、奋发反抗侵略的崇高精神。
(三)坎坷的职业道路
由于北宋统治者的愚蠢和软弱,正直的人很难容忍邪恶和虚荣的人。加之他生性正直,缺乏深度和气度,不懂得平衡刚柔。因此,寇准的仕途十分坎坷,令人沮丧。伤心。
淳化二年,寇准被任命为同治枢密院尚书。他与朝廷最高官员张勋不和。一日,他与同事文钟书骑马下乡。途中,一个疯子来到他们的马前高呼万岁。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寇准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张巡知道后,却命心腹向宋太宗汇报。宋太宗大怒,召寇准前来“处理情况”。他还传唤当时随行的文钟书出庭作证。法庭上,双方剑拔弩张。宋太宗痛恨张勋、寇准辱臣,不肯向皇帝表示敬意,于是将他们二人贬职。其中,寇准被贬为青州太守。如果寇准处理得更宽宏、更深刻一些,不和他在朝堂上对峙,至少比被贬要好吧?
由于寇准的政治能力,1005年宋真宗提拔他为中书侍郎、工部尚书。但王钦若等谄媚者心存芥蒂,时不时寻找机会陷害寇准。宋真宗听取了谄媚者的建议,逐渐疏远了寇准。最后罢免寇准宰相,贬为刑部尚书,出任陕州(今河南省陕西县)知县。
公元1022年,寇准被贬雷州(今广东海康)。寇准已经六十多岁了,生活在遥远的异乡,回首往事,没什么感慨。他曾写过一首诗,抒发仕途的艰险。
1023年9月,寇准病逝,享年六十三岁。当寇准灵车北返时,群臣百姓纷纷祭祀他。沿途放置竹枝,上面挂上纸钱和其他祭品。一个月后,枯萎的竹笋发芽了……人们争相为寇准建庙,每年按时祭祀寇准。
寇准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现有传世数量《感兴》人。
【寇准:著名宰相,清正廉洁,善于决断大事。】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寇准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宰相,他的清正廉洁和决断力值得我们学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一个时代的脊梁,清廉为官,果断决策,令人敬佩。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的决策能力真是太强了!关键时刻总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清正廉洁,善于决断大事,为民请命,真正的好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的廉洁和果断,在那个时代是多么难得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官要清廉,做事要果断。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一个时代的楷模,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正廉洁,善于决断,寇准的品格令人敬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宰相。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历史人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的清廉为官,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的果断决策,使国家免受了许多灾难。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是历史上的典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果断。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一个令人敬佩的政治家,他的功绩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的清廉和决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的清正廉洁,是后世官僚的榜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寇准,一个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的名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