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周士钊后来担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副省长,为湖南科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吴令军
主编王新伟
1949年7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已经几个月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迅速发展,湖南长沙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曾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教学主任的周士钊接到了担任第一师范大学校长的通知。周士钊没有拒绝,精心组织全校师生保护学校财产,维护学校安全,迎接解放。
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正在北京香山的毛泽东收到湖南发来的电报。原来,周士钊带领全校教职工和一师校友会向毛泽东致敬,并汇报学校接管情况。 11日,毛泽东回了两封电报。致信第一师范大学校友会,希望校友会“努力进修,服务人民文教工作”。另一封信专门寄给周时钊:“非常感谢读了于先生的电报,目前革命尚未成功,今后还有很多困难,希望老师团结全体老师。”和在校学生要加强学习,投身人民革命事业。”毛泽东对周士钊这个老朋友的情谊很深。
周士钊与毛泽东是五年同学。他是毛泽东交往最多、无话不谈的老同学。他也是毛泽东的诗友,与毛泽东吟唱时间最长的。 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狮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距韶山冲约15公里。 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院(1914年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与毛泽东成为同学,直至1918年毕业。在校期间,两人还担任学校干部。学生会。毛泽东任学生会总务(主席)兼教研部主任,周士钊任文学部主任。两人经常合唱和声。毛泽东赠予周士钊数十首诗,可惜后来全部丢失。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八班合影。第四排右二是毛泽东,第五排右一是周时钊。
1918年夏,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周士钊支持和协助毛泽东的革命活动。第一师范毕业后,周士钊到长沙秀业小学担任语文老师。 1919年,应周士钊邀请,毛泽东在秀野小学担任高年级历史教师。他家和周士钊家之间只有一堵木墙。严冬里,毛泽东感到寒冷难受时,他就会抱着被子到周士钊的床边一起取暖。在秀野小学期间,毛泽东创办了《湘江评论》,并在长沙领导了五四运动。周士钊作为助理参加了这些活动。他们有着完全相同的梦想,改造中国、改造世界,打败列强、军阀。
后来,毛泽东走上了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解放事业。周士钊始终留在湖南,致力于人才培养和教育。虽然不再并肩作战,但两人的心思却是一致的。周士钊时刻惦记着毛泽东的安危。 1945年8月,当周士钊得知毛泽东赴重庆为和平建国而奋斗时,立即写了一封慰问信。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收到这封信。
1949年9月28日,毛泽东收到周士钊的来信。周士钊在信中坦白了自己对于担任一科校长的担忧:“虽然我很想努力工作,为文教事业竭尽全力,但我怕事与愿违,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成果。” 10月15日,毛泽东给周士钊回信,内容比8月的回信更丰富、更生动,同时也深深怀念:“我接二连三地收到电报,9月28日写了一封长信,辛勤工作。” ,就好像我在延安见到了一位老朋友一样,寄了一封信到重庆没有收到。”怀念之余,他还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和鼓励,“虽然我过去没有参加过革命斗争,但教书育人是有益于人民的。我也接到了城南社朋友的电话,请转告他们谢谢他们的良苦用心。”周士钊深受毛泽东“马骨未枯”的号召所鼓舞,他总是乐呵呵地对人说:“毛润之称呼我,‘马骨未枯,还活着。’”在信中,毛泽东还提出诗词。当事人的要求:“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尊重古诗,祈求能抄送一些,越多越好。”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开始频繁交往和诗词演唱。
周士钊(左二)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教师徐特立(左五)合影
1950年,毛泽东邀请周士钊出席国庆大典。 10月5日,两人在中南海会面。自1927年在长沙分道扬镳后,二十多年前我们再次相见,友谊依旧。他们分属两个地方,有很多交流。每当毛泽东到湖南考察调研时,他总会约见周士钊;当周士钊来北京开会或学习时,毛泽东总是抽出时间与老朋友见面。
1955年6月,毛泽东到湖南视察工作。周士钊陪他游湘江,登岳麓山,写下七韵诗《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
滚滚河声流过白沙,飘扬旗帜的影子卷入红云。
攀登三千尺,直达云端,看长沙百万家园。
祖国连年猛虎上天,东风满地绿桑麻。
南游已见升平乐,何必用学者来歌颂事物的美好呢?
随后他把信寄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收到后,很感兴趣,写下了一首优美动人的诗,并于10月4日回信给周士钊。信中说:“我对这部名作的每首诗都很感兴趣,恳请指正。 ”这首和谐诗是齐鲁《和周世钊同志》:
浩浩荡荡的春江流淌了一会儿,我便踏上山顶,环顾四周。
风把海浪吹离绿洲,雨从绿野上山。
眼前人言笑依旧,唯见域外鸡鸣虫悲。
不要感叹时光飞逝,三十年后你还在和西台。
全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生动地再现了那天渡湘江、游览岳麓山的场景,使人深深感受到毛泽东对家乡的深情和故乡的友谊。
周士钊是毛泽东最长久的诗友。图为周士钊为毛泽东写的诗笔记本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在长沙会见周士钊等人。前排右起是周士钊
毛泽东非常喜欢老朋友的“筋骨犹坚”,赞赏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造诣和他坦荡、正直、无私的品格。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周士钊后来担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副省长,为湖南科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两人约会了一生。 1976年4月,周士钊在长沙病逝。同年9月,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他们的友谊长达63年。
本文原标题:《马骨不枯》勉励老朋友
【毛泽东为何称他为“马骨不枯”?】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毛泽东说他“马骨不枯”,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马骨不枯”的理解,感觉很深刻,真的很有见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毛泽东为什么用“马骨不枯”来评价他?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马骨不枯”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马骨不枯”这句话真的很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分析得很好,对“马骨不枯”的解读很有说服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了“马骨不枯”的真正含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分析了“马骨不枯”的多种解读,很有参考价值。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马骨不枯”这句话真的很有深意,值得反复品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对“马骨不枯”的解读,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马骨不枯”的理解,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思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更多关于“马骨不枯”的故事,期待更多相关内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马骨不枯”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分析得很好,对“马骨不枯”的解读很有说服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了“马骨不枯”的真正含义。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分析了“马骨不枯”的多种解读,很有参考价值。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马骨不枯”这句话真的很有深意,值得反复品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对“马骨不枯”的解读,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马骨不枯”的理解,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思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更多关于“马骨不枯”的故事,期待更多相关内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