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王《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4分)
小松树
【唐】杜荀鹤
从小我就被困在草丛深处,
现在我逐渐感受到了罗勒的味道。
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凌云树。
等到凌云开始迈向更高层次的时候。
【解析】《小松》 以松写人,以物比喻,寓意深刻。松树,树中的英雄和战士。寒冷的天气里,草枯了,树枯了,但它碧绿阴云,抵御着风雪,依然平静从容。而凌云巨松却是由新出土的小松树长成的。松树虽小,却已显出成为佼佼者的迹象。《小松》 前两句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特点。
杜荀鹤出身卑微。他虽然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巨大的才华,但由于“不识皇帝”(《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他多次尝试失败,无从报效国家,一生过着贫困的生活。那埋在草丛深处的“小松树”不也是诗人的自画像吗?由于诗人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而富有表现力。诗歌与哲学、幽默与严肃在这首诗中有机地统一起来。字里行间充满了理性,发人深省。
杜荀和(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岱(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擅宫廷诗。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中,错误的是(C)(2分)
A. 前两句说松树本来是藏在草丛里的,现在感觉已经超出了罗勒的高度。
B.最后两句说,松树年轻时,人们很难认出它。只有当它长成参天大树时,才受到人们的称赞。
C、《刺头》中的“刺”勾勒出了小松的外貌特征,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刻。诗中的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充满了理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C、错误。 “刺头”中的“刺”字很接近。不仅准确地勾勒出了小松的外貌特征,还生动地勾画出了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勇敢的精神。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诗人通过塑造生命力旺盛的小松树来表达对自己命运的感叹;不懂小松树的人
拥有非凡才能的人不就是今天不识才的统治者吗?
【解析】本题考验的是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从小到大草丛深处都是有刺的,现在也渐渐感受到罗勒了。”小松树埋在“草深”里,但在“草深”的包围下,它没有低头,而是不断向上冲刺,书写了“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的斗志; “时人不知凌云之树,而待其至顶”。目光短浅的“当时的人”不会把小宋视为支柱,所以他们用支撑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它以物为隐喻,用物来写人。通过塑造小松的形象,表达了无能为力报国的无奈。
【参考译文】
松树年轻的时候,生长在很深的草丛里,埋得很深,看不见。现在我才发现,它已经比那些野草(蓬松的草)还要粗了。
蒿)要高得多。那些人不知道树可以通天。直到它到达天空时,人们才称它为高。
【中考国文古诗词欣赏:杜荀鹤《小松》】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真的写出了小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太感人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荀鹤的这首《小松》描写得真好,把小松树的坚韧不拔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了这首诗,我更加理解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松树真坚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对小松树的坚韧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词真的很有魅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有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它让我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荀鹤的这首诗,把小松树的生长环境描写得十分生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对小松树的坚韧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很有感染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首诗写出了小松树的坚强与勇敢,很有正能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它让我更加热爱自然。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很适合中考的学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的很经典,值得反复品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荀鹤的这首诗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对小松树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深,值得细细品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