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文化政治背景
1、楚国糜姓贵族起源于中原祝融部落。在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上,他们与中原地区非常一致。中原礼乐文化在楚国具有很高的地位。
2 从风俗文化和审美情趣上来说,楚国“信巫鬼,重淫祀”。其艺术多与祭祀神灵有关,充满奇异浪漫的色彩。
3、战国后期,楚国由盛转衰。其内部政治黑暗,贵族互相争斗,谄媚者独揽权力,贤能者受到排挤。
《楚辞》的本义是楚地之歌。该术语首次出现于《史记·酷吏列传》。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人以《诗经》和楚歌、巫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诗歌。北方诗歌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后人称其为“楚辞”。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及汉人的仿作编成一书,名为《楚辞》,“楚辞”也就成了一本诗集的名称。另外,由于楚辞与汉赋的关系,屈原的作品也被称为“曲赋”。
屈原著作:《楚辞》 《离骚》 《天问》 《九章》 《九歌》,23篇。
第2款《招魂》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全诗共370余行,近2500字。 《离骚》一词被司马迁认为是遭受悲伤的意思(《离骚》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意思是“摆脱悲伤”。)。其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屈原离开郢都时北汉时期的《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以及他热爱国家、愿意报效国家却得不到的悲伤。其主要目的是爱国、忠君,与宗族感情相联系,关系楚国的现实。
美国政治的理想: 1、国王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 2、选贤者,废奸者。 3、关注制度和法律,修改法律。
艺术成就《离骚》:
1塑造了忠诚高尚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珍惜有限的时间,充满探索热情和对未完成的成就的焦虑,表现出上进心、独立的人格和不屈的斗志。
2、香草美人的意象构成了复杂而巧妙的象征隐喻体系,使全诗深刻而生动。美的形象可能是对国王的隐喻,也可能是对自己的隐喻。屈原装作弃妻,情感悲凉、缠绵,哭泣、抱怨。香草作为装饰物支持并丰富了美丽的形象。一方面指高尚的品格和人格;另一方面,它与邪恶的杂草相反,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3 全诗缠绵悲怆,情感十分强烈。诗人的郁闷、悲伤情不自禁地反复爆发,形成曲折的特点。
4 创造清新、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风。
5、大量吸收楚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和生活气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夕”等助词的多种使用方式促进句型的变化,适合各种情感、语气的表达。
第三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离骚》 主要是南方巫术文化的产物,共11篇。按照闻一多的说法,前两章(《九歌》和《东皇太一》)分别是迎神曲和送别神曲,中间九章是娱乐神曲。《礼魂》 供奉至高无上的天神,《东皇太一》 祭祀云神凤龙(又称平仪),《云中君》 《湘君》 皆祭祀响水神,《湘夫人》 祭祀神长寿,01 0-30000向师父的后代牺牲《大司命》向太阳神献祭,《少司命》献祭给河河神献祭,3《东君》,3《河伯》向山上的上帝提供牺牲,牺牲牺牲牺牲,010-30《山鬼》阵亡的士兵。《国殇》 主要描写爱情,也表达了对神的赞美、牺牲者的虔诚、阵亡将士的英勇和悲壮。《九歌》是屈原长期流放的自然表现,表现出他微妙的情感和缠绵的哀伤风格。
《九歌》 显然是表演性的。 1歌、乐、舞融为一体,诗中对舞乐的描述较多; 2 《九歌》既包括独唱、对唱、合唱,具有一定的戏曲元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萌芽; 3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而深入。除了热情的表白之外,还描写了一些细节,用风景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
《九歌》的语言自然清晰,优雅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音乐是尽其所能地模仿风景而写的,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传达悲剧意境时,尤其能够做到含蓄、微妙。
《九歌》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所谓“天问”,是指列举历史和自然界中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向天提问,探究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全诗共提出172个问题。总的顺序是先问天地的形成,然后问人事兴衰,最后才问楚国的实政。一系列问号的背后,表现了屈原焦急渴望的情感状态和孜孜不倦的追寻精神。
《天问》 从“曰”字开始,几乎所有的诗都是由疑问组成的。短小直白的句子结构使节奏明快激烈,有效宣泄了酝酿已久的激情。全诗以四言句为主,少量五言、六言、七言句;四句为一组,每组有一韵,也有极少数两句一韵。全诗显得工整而不死板,参差不齐,奇异而生动。
《天问》是屈原创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九章》 《橘颂》 《惜诵》 《涉江》 《哀郢》 010-3000 0 《抽思》 《怀沙》 等9个作品。 “九章”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刘向在编纂屈原作品时加上的。内容主要描述生活经历和经历。其中《思美人》都是用四个字写的,通过吟诵事物来描述自己的志向,以坚定自己的性格和情操。第《惜往日》章是北汉屈原写的,其余是他流放江南时写的,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悲回风》描写了江南的流放之路,有情感、有场景、有心酸,很多都蕴含着人生的体验感。后半段,情绪变得激烈,语气宽厚,抒发悲愤之情。《橘颂》凸显了他行为高尚但不被世人理解的悲哀,表达了他永不改变初心、随俗世俗的决心。诗中用奇特的服饰来象征高贵脱俗的品格,文风沉稳淡雅,有坎坷安逸。另外,《抽思》和《哀郢》揭示了死亡的意志,很可能是在前往元朝之前不久绘制的,这也很感人。总之,《涉江》更加纪实,艺术上采用了直接叙事和重复的表现手法。情感直接奔放,浪漫色彩稍逊于《怀沙》。
《惜往日》是屈原为召唤怀王死后的灵魂而写的。全诗由引言、正文、随机词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是用华丽的房屋、华贵的服饰、华丽的妃嫔、精美的食物、繁盛的舞乐来吸引楚怀王的灵魂。这首诗表现了丰富的想象,采用了阐述的方法。根据其地域位置和特点,营造出或阴险阴郁,或华丽奢华的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修辞丰富多彩,富有汉代大诗的气息。
第四节楚辞、屈原地位的演变
宋宇作品:《九章》 收入《离骚》 收入《招魂》 《楚辞》 《九辩》 3336 0《昭明文选》 等,《风赋》 是其代表作品,主要表达了诗人因受谗言而流离失所的悲痛之情。不同的风俗习惯,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作品以微妙曲折的方式表达了对国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恩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高唐赋》显然继承了《神女赋》的抒情传统,将个人人生经历的悲痛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深沉悲愤的风格。宋玉的词、赋是在屈原的直接影响下创作的,并在文学等方面得到发展。它们是楚辞到汉赋的过渡阶段。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义屈原的坚忍不拔和特立独行的正直,以及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它激励和鼓舞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深厚而坚强的精神。
《二曲赋》的艺术成就是“一首大诗,影响巨大,卓越一生”。
1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更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复杂而强烈的情感。以杂词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字句结构;它善于渲染描写,词汇丰富,注重外在形式美,为汉代赋体文学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2《楚辞》突出表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热情奔放的情感、充满想象力的幻想、对理想的积极追求,凸显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奇幻、神话等创造雄伟壮丽的画面。
【中学文学常识讲座:楚辞与屈原生平及作品】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终于等到这期讲座了,之前一直想更深入地了解楚辞和屈原,期待老师的讲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楚辞和屈原的作品真的太美了,这次讲座一定能让我对他们有更深的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里的重点,这次讲座可以帮我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期待了!希望讲座能详细讲解楚辞的风格和特点,让我对它更有感觉。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屈原的《离骚》太经典了,这次讲座一定要认真听!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座主题很棒,希望能学到更多关于楚辞的知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楚辞和屈原的生平很感兴趣,期待这次讲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屈原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这次讲座肯定很精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可以系统地学习楚辞了,期待老师的精彩讲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这次讲座很不错,我一定要去听听。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楚辞的语言美妙,期待讲座能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屈原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次讲座一定很有意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学文学常识讲座,这个主题很有吸引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这次讲座,希望能学到更多文学知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楚辞是中华文化瑰宝,这次讲座一定能让我有所收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作品,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可以学到更多关于楚辞的知识了,太期待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讲座一定要认真听,争取学到更多关于楚辞和屈原的知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讲座能详细讲解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学文学常识讲座,这个主题太棒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