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经》 60%以上的山脉蕴藏着宝藏?专家:看来人类历史要被颠覆了

更新:08-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今天我们继续探索《山海经》中的《山经》。在连续的几个视频中,我们谈到了对《海经》中神话人物的分类和分析,以及不周山真实位置的猜想等等。实际上,我们是在试图推演《山海经》的文字。通过对线索的分类和总结。隐藏在其背后的信息。

有的朋友觉得很有趣,自然有的朋友认为纯属无稽之谈,废话十足。这是正常的。我们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试图说服任何人。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敢说师弟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但哪怕一两句话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认可,我的视频也不会白费,所以我也要感谢那些支持师弟的朋友们!

上一期我们说过《山经》的很多山都是寸草不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背后可能的原因。这里我们不再重复描述。

《山经》 60%以上的山脉蕴藏着宝藏?专家:看来人类历史要被颠覆了

除了缺乏植被之外,《山经》中的记录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书中详细描述的464座山中,有266座拥有不止一种宝藏,而这个比例达到了近60% !什么宝物?它们基本上是金、银、铜、铁、锡和玉。

你可能会想,也许这只是山里的矿藏?不排除有些是矿藏,但也不全是矿藏。其实一切还是和那场大洪水有关。

我们说洪水的发生必须有一个过程,先是沿海地区,然后进入中原,最后淹没高山。一般来说,当洪水来临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他自然是带着金银财宝逃命了!那时的人们恐怕并不是松散地逃亡,而是有组织地逃亡。他们能带的东西有限,所以他们挑选了贵重物品或生活用品,甚至还有一些自卫武器。

《山经》 60%以上的山脉蕴藏着宝藏?专家:看来人类历史要被颠覆了

也许当时的三星堆人觉得搬运这么多东西太麻烦,就挖了两个坑,把它们全部埋了。几千年后,我们也有机会发现了如此多的三星堆宝藏。不然你想,为什么会有如此集中的稀有古代文物呢?一定是当时故意埋在那里的。

我们不知道史前中国有多少人,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当时的人类数量就这么少了。这没有意义,对吧?我想那里住上几千万、几亿人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一场大洪水之后,只有不到一万人幸存下来。毕竟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洪水连高山都被淹没了。除了仅存的几座高山还有幸存者之外,其余的都将被彻底消灭。

这不仅仅是随意的谈话。新疆天山和甘肃、四川岷山的主峰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山海经》实际上记载其上有大量废弃的金玉。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他跑到哪里去了?

我们不知道当时的洪水是否甚至淹没了这么高的山,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带着这些东西逃到山里的人没有一个活下来。要知道,洪水还会引发地震和山体滑坡。那时的人们即使没有被淹死,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其他灾难中丧生。这也导致了千年之后,山上的宝物却无人取走。

如今考古学家在良渚、龙山、红山、齐家等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少量青铜器,这至少证明当时人类已初步进入青铜时代。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一直认为最早的青铜器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

然而,1974年,联合国考古队在泰国班清的一座古墓中意外发现了5000年前的青铜器,这一下子让这一说法变得难以成立!

当时的考古学家感到很奇怪,如果五千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已经使用了青铜器,为什么史书上却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呢?

大家,如果当时这一带的人都被杀了,怎么可能有文字记录呢?为什么我们在探索一些文化遗址时有时很难找到那个时期的金属宝藏?这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洪水来临时被人们抬上山的,也有一些是被后人捡到的。

所以我们总说眼见为实,认为考古可以验证历史,但有时候历史往往会欺骗我们的眼睛和思维。结合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文物,事实证明,古人在更早的时期就已经掌握了金属冶炼,而且可能不是三星堆人的专利。只是后来这种冶炼技术突然失传,导致中间出现了历史的空白。

据记载,《山经》年有金山144座,分为黄金、铂金、红金三种。

有铜山26座,其中以紫铜居多。

含铁山有35座,大多分布在该国中部、西部和北部山区,表明这些地区已经能够冶炼和使用铁工具。但东部和南部山区却没有发现铁的记录。很可能当时这些地方还没有相应的冶炼技术和用途。

我们现在认为铁没什么稀奇的,但当时铁刚刚出现,它的存在价值和金银没有什么区别!此外,发现玉石的山区最多,有200多个地点,几十个品种。从《山海经》中的描述来看,这些不仅仅是玉矿石!

书上叫什么?绿柱石、绿玉、烟玉、玄玉、瑶碧等等,大家这绝对是加工玉石的成品啊!由于种类和品质不同,名称也不同。如果玉矿只是未开采的话,那是不可能这么称呼的!

例如,藻玉就是用玉石和羊毛制成的成品,中间有一个圆孔,上面有金饰。《中次一经》 据说要用一只羊来祭祀山神,然后挂上藻玉。文章还专门对藻玉进行了说明,由此可见藻玉是成品。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山经》不仅仅是一本地理书,它可以说是一张远古时期的藏宝图。那是国家收集的有关古人在大洪水期间遗弃的宝藏的情报资料,而且都是根据真实写出来的,没有任何水!由于涉及宝藏,当时被认为是国家情报信息,需要保密,所以没有列入其他公开信息。

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山海经》不是一个作者一次写出来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情报收集、整理、修改工作,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这就是为什么《山海经》没有明确的作者。沿途的记载详细记载了哪些山上有哪些动植物,水中有哪些鱼,哪些动植物有药用价值,哪些猛兽有毒,山上有哪些妖怪。为什么它们被记录得如此详细?我想这只是为以后正式寻宝时做的准备工作而已!

但山上那么多宝藏到底是什么时候被谁拿走的,现在在哪里,我们无从得知,因为这在当时是国家机密。而大禹治水时,究竟只是为了治水,还是也在收集前人留下的宝物呢?这也给我们留下了猜测的空间。

还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山经》记录了很多奇怪的鱼。鱼类记录有76条,其中35条是我们在河流、湖泊、河流中看不到的鱼。《北山经》记录了一种奇怪的鱼,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海狗。

《东次一经》 提到了海牛,其他账户甚至发现了海豚、海龟和鲨鱼的图像。山上为什么有海洋生物?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我们的猜测。山周围的水里充满了海洋生物,可见当时的海水侵蚀有多么广泛。这也使得《山经》在描述山之间的距离时经常使用“水行了多少英里”。

例如“东水行千里,名中湖社山”。 “南水行七百里,名中孚山。”这说明当时的东部基本上是一片汪洋,导致很多地方山与山之间没有陆路。这进一步印证了“地势向东南倾斜”的古语。

说到这里,我相信有人会认为我在胡说八道,但是对于《山海经》,不仅仅是我们,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研究。

古代记载的大洪水基本上已经被证实发生过,而且很多学者认为记载的其他灾害也曾发生过。除了大洪水之外,您认为还有其他灾难的记载吗?比如,大家都听说过“后羿射日”、“共工摸山”、“女娲补天”吧?这些真的只是神话吗?

难道古代留下来的最真实的历史记载只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与那个时代的差距而成为神话吗?我想随着我们科学文明的进步,很多以前没有解开的谜团一定会被解开,很多我们曾经认为的胡言乱语可能会成为现实。

用户评论

繁华若梦

真的假的?60%的宝藏?这要是真的,那山经得重新解读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专家说得对啊,如果山经是真的,那历史都要改写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这消息太劲爆了!山经里的山脉,竟然藏着那么多宝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离我

人类历史要被颠覆?这太不可思议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非昔比'

山经里写的是真的吗?这要是真的,那可是个大发现!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60%的山脉蕴藏着宝藏?专家你怎么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山经里的宝藏,到底是什么?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怕挣扎

如果山经是真的,那人类历史真的要被颠覆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发

好期待山经里宝藏的发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这新闻太吸引人了,山经里的宝藏,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山经里说的宝藏,会不会是古代文明的遗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默默的爱

这篇文章太吸引人了,让人忍不住想了解更多关于山经的内容!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染陌人

希望专家能尽快找到山经里的宝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坠入深海i

山经里的宝藏,到底是真是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易動情也是罪名

60%的山脉蕴藏着宝藏,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硬

山经里的宝藏,到底有多珍贵?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这新闻太震撼了!山经真的太神奇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专家的话,真是让人浮想联翩!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山经里的宝藏,到底在哪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あ浅浅の嘚僾

希望专家能找到山经里的宝藏,揭开历史的真相!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山经》 60%以上的山脉蕴藏着宝藏?专家:看来人类历史要被颠覆了】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神秘的《山经》记录了数千座山脉,充满神奇而又遥远。 下一篇:解读《山海经》全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