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杨溥
我不知道晨牛是什么意思,只好请织女来玩金梭。
年年向人间乞求聪明,却不知人间已然有许多聪明。
【翻译】
如果织女没有遇见牛郎,会发生什么?我愿意和织女一起编织、编织。
我期待着每年都能这样度过,但事实上,世界上有那么多这样的事情吗?这只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
【笔记】
(1)七夕节:节日名称。农历七月初七夜。在古代神话中,牛郎织女在七夕这一天在天河相会。
(2)伟辉:不明白,不明白。
(3)步道:你不知道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年份不详。根据题目的意思,应该知道这首诗是作者在某年七夕写的。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郎与织女会相会一次。古老的习俗是,妇女们在这天晚上将布料放在空中,向织女乞求智慧和技艺,称为“乞巧”。这首诗通过吟诵七夕乞巧,讽刺了人间勾心斗角、欺骗的丑恶现象。
【欣赏】
唐诗重情感,宋诗重理论。对于喜欢唐诗的人来说,这类宋诗常常给人一种小事一桩的感觉。但如果一首诗能用简单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就不能不说它有其特殊的趣味。杨璞的《七夕》就是一首具有这种机智的哲理诗。
这首诗的作者从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出发,别出心裁地表达了作者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不知不觉间,你对牛郎有何感想?一定要请织女来织金梭。”前两句提出一个问题:我不知道牛郎的想法是什么,他的想法是什么。他得请天上的仙女来编织满天美丽的云朵。这里的“许”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积极的解读来看,这一切都没有必要请织女来做。这两句话来得非常奇怪和出人意料,因为很多人都把牛郎织女的神话当作一个美妙的故事,从来没有质疑过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认为神比人优秀,天上的仙女们自然比世间的一切都要聪明的多。但诗人对此表示怀疑。前两句的疑点只涉及神话故事本身,但足以制造悬念。这两句话为诗最后联的奇怪论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年乞天下聪明,殊不知天下聪明多”。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每年7月7日晚上,人们都会向天上的织女祈求智慧,求得刺绣、纺织等方面的智慧。但其实,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智慧了,有点吓人。诗人在这里并不是在赞美世界的聪明才智,而是来了个大转弯。此时,诗人所思的,既是造人间幸福的巧思,又是作恶的巧思:有狡诈,有拉扯,有相互较劲。还有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阴谋诡计。诗人在诗的最后一行所赋予的“巧”的含义与诗中第三行的“巧”的含义不同。正是这种新的意义不无道理,也非常出乎意料地拓宽了诗歌思维的领域,深入挖掘诗歌的情感思想和哲学,赋予诗歌一种新、奇、玄的品格。美丽。当世人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搞尔虞我诈的时候,请织女就没有意义了。从四行诗的整体和诗的深度来看,诗人的玩世不恭是非常恰当的,巧妙而深刻的。
杨璞在这样的时代有这样的思想和感悟,是非常深刻的。加之诗言简意赅,清朗朴素,使诗词凝重凝练,意趣盎然。
参考:
1. 沉向远千家石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622,贾三强。钱嘉诗新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25-1263,孟万福。千家诗歌鉴赏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97-98
【关于作者】
【七夕七夕诗赏析(宋:杨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