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杖策空去来,令人笑白头
明代文学,除小说、戏曲外,应以散文为主。每次读张岱、袁宏道等人的散文,真是令人耳目一新,惊叹不已。
归有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被誉为“一代文宗”,对后来的“桐城派”影响很大。因此,要想欣赏明代的散文,归有光的写作一定是重中之重。
关于桂有光的著名文章有很多,《寒花葬志》 《先妣事略》 《思子亭记》 《畏磊亭记》等等。确实是压倒性的,不过好评最多的是《项脊轩志》。据说这篇文章已经入选教科书了,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我很幸运,我很幸运。
“向继轩是老南阁的儿子,房间只有一尺长,只能容纳一个人。百年老宅,尘土飞扬,雨水倾盆而下,每每搬案子,没什么可在意的。它也是朝北的,所以没有阳光,中午后已经天黑了,前面开了四扇窗户,所以院子围起来了。太阳的影子反射了房间。”
这是他的杰作《项脊轩志》的开篇。文字不长,不到800字。风格“繁而不繁,闲而不闲”。这是非常令人着迷的。我不需要在这里解释这篇文章。细节我就不多说了,但文中的半壁月光和斑驳的桂花影,读起来确实让人口齿留香。
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梁实秋老师的《雅舍》,其中我很欣赏“明知无事可做,却又悠然自得”。这样的淡定、平和,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特质。
但相比之下,归有光的爱就更深了。 “人生有情有痴,此恨与风月无关。”他的文章是基于爱情,他写的回忆是对老朋友的缅怀。充满了让人感动的深情。翻完这本书,我突然感到“心酸”。
作为清代主要文学流派,“桐城派”尊崇曾巩、归有光。他们的散文是世界上最好的。其领导人姚鼐评价归有光的风格时,形容其“疏而不雅”。
宋代以后古代作家的排名是归有光、方苞、刘大奎。不过,后两人是“桐城派”的中坚力量,这其中肯定存在着一些偏见。
一般来说,文人的介绍似乎与诗人的定义密不可分,但归有光却没有这个称号。他只是一个散文家。当然,他也被称为官员,但他的官职太小了。他是一个有些勉强的官员,但却是一位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散文写作的著名作家。
归有光,字希甫,又名震川,世称“震川老师”,明代苏州府昆山人。嘉靖年间进士。先任长兴县令,后任顺德知县,最后任南京太仆寺宰相。所以他又被称为“鬼太仆”。最终在参与编纂《世宗实录》时病逝,享年66岁。
他的经历很简单,因为他和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几乎一样。他一生都在参加科举考试。他把最好的时间都用来写科举考试的八篇文章。然而,两人却迟迟未能通过考试。原因是不是也一样呢?蒲松龄写鬼神太多了,八足风格变得不一样了;归有光散文写得太多,八足造型自然就达不到标准了。
据说,鬼家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到归有光出生时,已经衰落到了贫困的地步。他的父亲是一个穷书生,没有什么名气。更悲惨的是,归有光八岁时,母亲去世了。放下心往西走,
幸运的是,他的父亲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管家庭条件多么困难,他还是想让归有光读书。归有光也知道生活的艰辛,所以他学习很刻苦。
他也很聪明。 9岁能文,童试第一名。但乡试屡屡落榜。直到35岁的时候,他才迎来了自己的惊人时刻。
当时的主考官看了他的文章后,称赞他是“贾、董的转世”,并直接选定归有光为第二考生。能和贾谊、董仲舒一样受到称赞,看来他的卷子确实不一般。
接下来,他自然就驱车北上,去争取进士,但运气不好,他常常失败而归。在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考试中,他会“上车八次不遇”,即连续八次不及格;但他一如既往,对自己充满信心,终于第九次跻身前三,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毕生心愿,而此时的他,已经是花甲之年了。
进士分为三个等级。一品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二品可以到京城各部任职。但由于他“与进士同出身”,只能在边疆任职。因此,归有光被派往长兴当县令。
长兴位于浙江省湖州地区。当时,这里被认为是一个偏僻、贫困的地方。甚至长期没有县官。都是下属官员为所欲为,以致整个政权处于无政府状态。
桂有光上任后,面对长期失学的学生,首先需要解决上学问题。他创办教育,让大批学生有书可读;其次,要重新审查监狱案件,依法办事,严惩违法犯罪的恶吏。随着攻击次数的增多,他一时赢得了民心,统治初步平静。
写《明史》的张廷玉有一段描述他的审判案子,我觉得很有趣。他说他“以古教治国,每闻官司,引妇孺至案,说吴语,然后无资格送走”。监狱。”
也就是说,归有光在审理案件时,不是用刑法,而是用圣人的教义来教化人们。他总是吸引很多人来听他的讲座。他的吴语在张先生看来很可笑,但我不知道他写了这一段话。是肯定的还是讽刺的?我记得他总是不习惯江南俚语。此类描述常用于《明史》。
然而归有光的所作所为不仅得罪了上级,还直接激怒了当地权贵,因此双方共同提起诉讼。归有光最终被派往顺德府,也就是今天的邢台,担任通判,管理马政。
我实在是搞不懂这个转会。总知县是州政府的官员,负责粮食、盗窃等事务,虽然不是土地,但却是六品的官衔。是集行政与监督于一体的中央官员。比七品边远县令高出不少。
但他却被指派负责“马政”,就像孙悟空的“弼马温”一样,顶着“孙悟空”的名义负责养马,堂堂的明朝进士,被强迫养马,不仅是对归有光的侮辱,而且违反了明朝“进士即令,无故迁走”的法律。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归有光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刚刚安顿下来,全心全意地做他的工作。闲暇之余,他不仅阅读了大量书籍,还根据自己的养马经验进行总结和写作。他写了一本书,《马政志》,这可能是我国第一本完整的专业书籍。我真的很佩服他的良好态度。
两年后,经大学士高拱推荐,赴南京出任太仆寺宰相。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悠闲的官职,他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更可喜的是,由于他的名气,他受到时任首席助理李春芳的器重,编制了《世宗实录》。他终于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字创作了。
然而,这种职业发展来得太晚了。此时,归有光已经65岁了。他沉浸在书香中,奋力写作一年后,厄运降临,病重去世。一代名人都悔不当初。最后安葬于家乡昆山。
归有光不愧为散文大师。他的文章虽然没有模仿唐宋,但给人的感觉却充满了唐宋的韵味。他的文章以非常平实的语气讲述,并不匆忙,而是从头开始。在最常见的风景中,选取了典型的形象,让你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真情,读起来颇有诗意。
“奴婢,我是魏国妃子,嘉靖丁佑于五月四日去世,葬于须丘,你若不为我而死,便是我夫君!”
婢女还是处女的时候,十岁。她垂下两个丫鬟,穿着墨绿色的布衣。有一天,天气寒冷,将荸荠放在火上煮。丫鬟把荸荠剥了皮,装满了锅。我把它放进去,然后从外面吃。女仆拿走了,不肯还给。魏如人笑道。每次孩子让丫鬟靠在几边吃东西的时候,她的眼睛就会慢慢地动起来。男孩又对他笑了。
回想起来,我去世已经十年了。噢,很难过。 ”
这是一篇只有一百多字的文章,《寒花葬志》。这篇文章平淡无奇,只提了桂夫人与丫鬟结婚的一些事情。没有任何情节曲折来吸引注意力。然而,在这淡淡的叙述中,女儿的现实形态和真实情感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正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的父亲穿越铁轨、爬上站台一样,人物的特征在这些小动作的描述中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读者的心里;这是司马公微妙的表现。
其文笔平实简洁,典雅和谐。 “桐城派”虽有他、曾巩为门派,但细分下来,还是有区别的。曾文也很“朴素”。同归有光的风格也类似,但他的遗言往往以教化为重。
比如题材《墨池记》,本来可以很煽情,最后却用场景来说明故事,而不是像如鬼幽光一样用场景来表达情感。这可能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李敖曾说归有光是“明代最好的文学家”,这是有道理的。当时,明朝和民间正以前、后七子为首的复辟运动为主导。这并不是说复古不好,归有光也不反对复古,他只是把古文写成了当代散文。
《明史》记录,归有光在《史记》上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一定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司马迁可以用短短的几句话来形象地表达人物的个性。这典贵有光学到了司马公的精髓,这就是前人所评论的“所谓深会太史公”。
沧浪亭
他的两幅作品选自《古文观止》、《吴山图记》和《沧浪亭记》。后者是他的早期作品。宋初,大学士苏舜钦被贬苏州为官。他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沧浪”。写入《沧浪亭记》作为记录。明代,因年久失修,后来有人重修此亭,请有光记录,故写此文。
……古今夫变,市场变。登上姑苏台,望五湖苍茫,青山苍翠,太伯与于仲所建,何鲁与夫差所争,子胥、仲、李所经营的,都已不复存在了。什么是庵、亭?
……
这篇文章,短短三百字,讲古今,却将沧浪亭的历史沿革记述得十分透彻。归有光以亭论古,以古论今。他说的是“金朝衣裳化作古山”。俗话说:“饮者留名”。
最后,“可见千百年读书人求名的愿望,若不竭尽,是有的”。那就是从天水之间的小亭子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将永远流传的名字。唯学者!
归有光的散文风格看似平淡,实则立意极为精妙。他常常捕捉那些不经意的、不曲折的细节。叙述富有表现力,短小精悍,文笔深情。他从不装腔作势,也不装腔作势。章句行文简洁、淡雅,读起来倍感亲切。
也有人批评归有光的文章没有反映明代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大部分都是琐碎的杂记。这就有点批评了,就像上面提到的朱自清的例子,他的《背影》,他的《荷塘月色》,反映的是哪一个阶级矛盾?它预示着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方向?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鲁迅那样写“刀枪”。
归有光的一生是悲惨的。他年轻时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科学考试的奋斗中度过的。他终于在花甲之年考上了进士,但因为年事已高,而当他被发配到边城时,也吃了不少苦头。他刚刚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却突然去世了。太悲伤了。
然而,他就是在这样一段悲惨的人生历程中,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文章。从这些深情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缠绵悱恻、无法释怀的悲情玩家。然而,他的珍珠是类似的文章串在一起的,但你看到的却是一个乐观地面对困难的真汉子,文里有温柔,心里有刚毅!
【归有光:童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他是一位生活艰难的著名散文作家。】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归有光的人生真是太苦了,童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太让人心疼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生活艰难,但他的散文却写得那么好,可见文学的力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尽管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依然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种人生经历简直太悲惨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散文总是能打动人心,也许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痛苦和悲伤都融入其中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但他的作品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真是一个坚强的人,即使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散文充满了真情实感,让人感同身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的人生充满了悲剧,但他的散文却充满了希望和光明。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作品总是能带给我思考和启迪。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他的散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坚强和乐观。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一位伟大的散文家!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散文语言简洁优美,读起来很舒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散文让我了解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依然用文字表达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散文充满了人文关怀,让人感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作家。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值得反复阅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他的散文风格朴实自然,读起来很舒服。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