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1年,徐渭嫁入绍兴豪门潘氏,随岳父被任命为典史的潘克敬前往环阳江(今广东),协助处理公文。不久,他回到山阴,参加乡试,屡次落第。
公元1547年,他在山阴开设“一芝堂”,招收学童,授私课谋生,开始学习王守仁的教诲。
1550年,他在北京作诗斥责奸臣严嵩的“庚戌之乱”。
1564年,徐渭担任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帮助他擒拿徐海,诱骗王直等倭寇,并代其撰写了《进白鹿表》等文书,受到了赏识。皇帝和朝臣。但胡宗宪入狱后,徐渭在恐惧和疯狂中自杀了九次,却仍然活了下来。 1566年,他因杀害继妻而被监禁七年。在狱中,他完成注释《周易参同契》篇,并学习书画艺术。
1573年除夕夜,徐渭被释放。此后,他云游京城,南至金陵,北至山谷。望江塞边疆,常高歌悲壮。他在诗词、戏剧、书画方面独树一帜,与谢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其画能汲取前人精华,加以彻底改造,创造了一代画风,对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后世影响很大。着有我国第一部南戏理论专着《南词叙录》。
1593年,他在贫困和疾病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73岁。被誉为中国“泼墨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常青藤画派”的鼻祖。
第一首《题葡萄图》
半生清贫已成老人,独立书房晚风呼啸。
笔下的珍珠无处可卖,就被扔进了野藤里。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浓缩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用一种淡然、悲伤的语气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气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半辈子在贫困中度过,他已成为老人,独立的书房在晚风中呼啸而过。描写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心境。他半辈子都无家可归了。他已经年事已高,只能独自站在书房里,对着晚风郑重地呐喊。这里的“潦倒”、“承更”暗示了作者的不幸和岁月的流逝,而“独立”、“嚎叫”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不屈。
笔下的珍珠无处可卖,就被扔进了野藤里。它描述了作者的才华和环境。他的文中明珠无数,就是他的诗、文、画都是精品,却没有人欣赏和重视。他只能将它们随意地扔在野藤之中,这就是他所说的“抽葡萄”。
这里的“珍珠”是对自己作品的自嘲,“无处可卖”体现了社会的冷漠和无知,“游手好闲”则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豁达。
第二首《风鸢图诗》
将柳条线和棉花放入其中,揉搓至千寻能放纸鸢的程度。
春风能消散多大的力量,带着孩子们飞向天空。
这首诗是虚构与现实的结合。它既有现实生活的浓郁气息,又有想象世界的壮丽。诗人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想象力丰富。诗画相得益彰,充满生机和情趣。
把柳条线和棉絮揉进棉花里,就够千寻把纸鸢放上去的了。在写放风筝前的准备活动时,用了“擦”三个字,可见孩子们的认真和急切。柳枝、柳絮都是天然材料,埙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千巽的意思是极长,说明孩子们希望风筝飞得又高又远。纸风筝上常绘有一只老鹰,故名。
春风能消散多大的力量,带着孩子们飞向天空。他写出放风筝时的感受,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愿望。春风是指将纸鸢送上天空的和风,也指父母和老师的培育。
代将是领导的意思,子辈是指孩子们。蓝天指的是高远的天空,也指光明的未来。诗人希望孩子们能借助春风飞上蓝云之巅。
第三首《王元章倒枝梅画》
明亮而孤独的美压倒了庸俗的姿态,这是浮云枝的枝条无法复制的。
一切都太高级了,难怪梅花都挂在地上了。
这是一首歌颂王冕所画倒梅花高尚品格的画上诗,同时也表达了徐渭的愤世嫉俗和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思想感情。
明亮而孤独的美压倒了庸俗的姿态,是风中枝条所无法复制的。这两句话描写了梅花的性格和姿态,与倒梅画密切相关。浩州是指梅花的白色,也寓意高贵无瑕的意思;古芳是指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独自绽放,不与其他花相比较;俗姿是指梅花使其他花相形见绌的高贵气质;无法复制,指着梅花的姿势很难再画;刷云枝指向向上挺直的梅枝,与倒立的梅花形成对比。
这两句用夸张、对比的手法,凸显了梅花的奇特、不落俗套。
一切都太高级了,难怪梅花都挂在地上了。这两句是戏外词,引申为抒发对世事的感想,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万事万物”是指自古以来的一切事物; “太高”是指厌恶高尚的品格;“太高”是指厌恶高尚的品格。 “别责备”既有“别责怪”的意思,也有“别感到惊讶”的意思; “倒地”是指倒挂在地上。
这两句话用寓言和转喻的方式暗示了作者对世间不公、小人横行、维护正义之难的愤恨和不满。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坚忍不拔、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敬佩和同情。
第四首《竹》
枝叶因景而生,高低因人情而生。
两根嫩芽直拔到蓝天,留下根发出雨声。
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表现了竹子高贵、坚韧、飘逸的品格。
叶枝随景生长,高低随人情。用“叶枝”和“高低”两个双字来形容竹子的茂盛和层次。竹子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生长,时高时低,就像人的情感一样,有悲欢离合,有酸甜苦辣。这里作者用竹子来比喻生命,也暗示了竹子的适应性和多变性。
两根嫩芽直拔到蓝天,留下根发出雨声。用夸张的比喻,把竹子的两端描写成冲天而起,可见竹子的挺拔。竹根在雨中发出清脆的声音,给人一种凉爽舒适的感觉。
在这里作者用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趣,也歌颂了竹子的高贵和优雅。
第五首《题画梅》
我从未见过梅花谱,但我可以轻松地从上帝那里得到它。
如果你不相信,看看这数百万棵树就知道了。东风一吹,春天就来了。
我从未见过梅花谱,但我可以轻松地从上帝那里得到它。诗人认为画梅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随心所欲地画,就能体现出梅花的神韵。诗人用“从未见过”和“容易上手”两个对比词来强调他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如果你不相信,看看这数百万棵树就知道了。东风一吹,春天就来了。诗人认为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只要有梅花盛开,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诗人用“不信就试试”、“必成春天”等词来表现他的英雄气概和情感。
总结
徐渭,明代中期杰出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开创了一代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渭诗歌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一是创新突破,不墨守成规。徐渭的诗歌创作并不满足于模仿古人,而是力求创造性,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不被传统的格律、韵律、对仗等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选择合适的形式和语言。他的诗有盛唐的豪放,有南朝的清新,有宋元的灵动,但最终却从未迷失自我。
【徐渭的五首名诗“久居落魄已成老人”,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徐渭的诗,真的有那种“久居落魄已成老人”的沧桑感,却又不失豪迈和清新,太喜欢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徐渭的诗,感觉他的人生经历都浓缩在里面,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真奇妙!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徐渭的诗歌风格竟然如此多样,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真是个天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仿佛穿越时空,将盛唐的豪放和南朝的清新完美融合,令人惊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徐渭诗歌中那种“久居落魄已成老人”的沉淀感,却又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读起来很舒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这种风格的融合,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五首名诗,让人看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对生活的热爱,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感悟,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风格真是独特,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让人耳目一新!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徐渭的诗,感觉他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徐渭的诗歌中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真是难得的佳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读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令人回味无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让我看到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情感,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真是妙不可言!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五首名诗,真是难得的佳作,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值得反复品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美感,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真是令人着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真是美不胜收!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充满了智慧和哲理,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徐渭的诗歌,读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