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怎能死?宁当鸳鸯,不做神仙。”这首诗害了卢兆麟。

更新:08-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公元699年,卢兆麟第二次进士后辞去官职,离开蜀国,隐居洛阳。他写《长安古意》得罪了某人,被关进监狱。幸运的是,他被朋友救了。后来他得了风病,他的师父药王孙思邈也未能治愈他。他还中了药丸中毒,手脚都残废了。

后来,他买了几十亩花园,挖了颍水将自己的房子围起来,还建了一座坟墓,闲着的时候就躺在那里。但后来因病痛,他喝了颍水,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功成名就,怎能死?宁当鸳鸯,不做神仙。”这首诗害了卢兆麟。

由于当年卢兆麟溺水自杀,其师父孙思邈也去世,因此有人认为卢兆麟是去追随其师父的。

我们熟悉的那句“既得功成何必死,欲做鸳鸯不羡神仙”出自卢兆麟的《长安古意》。这首长诗描写了权贵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的不满和不满。

【“功成名就,怎能死?宁当鸳鸯,不做神仙。”这首诗害了卢兆麟。】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长安古义(陆兆麟)“既得功成,何须死?愿为鸳鸯,不羡神仙。” 下一篇:古人经典情感诗词:既得功成,岂可死?愿为鸳鸯,不羡神仙。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