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倪芳柳
做花笔记、剪纸,都是闺房技艺,但闺房技艺又远不止这两者。刺绣、编织、针织也是闺房活计。学习刺绣和编织的女性仍然有很多,但现代女性会编织的人越来越少。在古代,这是女孩子的必备品,是闺房的必备品。
(古代仕女图)
编织需要灵巧和聪明,也就是所谓的“心”。这是一项非常古老的工艺。干活的时候,就叫“打”。可分为“绳编”和“竹藤编”两大类。其中,绳编是古代妇女所擅长的,而现在过年节日流行的“中国结”就是绳式编织工艺。
在古代,闲来无事的时候,坐在闺房里,和闺蜜们比比编织,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针织与我们更熟悉的针织不同。工作时无需借用竹针等工具。只需一双手,一根普通的线(绳)就可以编织成各种“酱子”、“螺子”图案。
(中国结)
例如,《红楼梦》之间的清代女子很多都擅长编织,尤其是薛宝钗的姑娘莹儿,最擅长编织。在第三十五章中,作者曹雪芹专门写了一段“金黄莺巧结梅花”的段落。当时,贾宝玉请黄莺做一些梅花。 ——
莺儿道:“你装什么?”宝玉一问,便笑道:“不管你装什么样子,各打几个就行了。”颖儿拍手笑道:“那就好!就这样,我们十年也完成不了。”
十年之内,每种类型能打败多少?颖儿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她的编织技艺非常纯熟。她声称可以为家宝制作一炷香、倒凳、眼座、方笙、链子、梅花、柳叶等多种款式。最受欢迎的是“救心梅花”。
(红楼梦画)
编织不是一项花哨的工作,而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手艺。比如,在没有纽扣的年代,人们衣服上的纽扣都是根据需要编织的。原始的编织是出于实用性而诞生的。史前“打结记事”的传说,就是编织的起源。
编织文化形成后,出现了丰富的编织技法:双链结、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蝴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绕结等。结、平结、沉箱结。结等。这些结都有其特殊性和不同的含义。
(腰间系结的唐代人)
结与“吉”谐音。过去把衣服纽扣的八结、多结称为“八极”、“八极”。就是这个意思;结必须用一根钱(绳子)来完成,最后还会有一点多余。这叫“吉祥有余”。因此,如果你过去赠送针织品,收礼者会很高兴。例如,如果对学者用“双联”,则表示“连胜三元”、“即使得第一”;长辈、富人用“双钱(春)结”,与“双成”谐音,寓意“好事成双”。
作为一种闺阁艺术,古代女孩子喜欢编织当然有一个特殊的原因:这是表达爱情的需要,也是闺阁的吉祥物。北宋诗人张宪《千秋岁·数声鶗鴂》最有说服力。他在诗中写道:“天不老,情难断。心如双网,里有千结。”
(古代婚礼上新郎和新娘是绑在一起的)
词中的“丝”指的是编织所用的线,与“思”谐音,“结”则代表着浓浓而深厚的感情。有了这份“情结”和“情网”,一定是“上帝不老,爱情难断”。此时的编织蕴含着一种寄托,一种对深爱的追求是“结盟”,深爱是“姻缘”。
【“心就像一张双层网,里面有成千上万个结。”这首诗里隐藏着一个秘密。连古代的女孩子都知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