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如灰树,身如无系之舟。
问君一生成就,黄州、惠州、儋州。
当我们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我们会发现这首诗的字数很少。这在苏轼的浩瀚诗作中也是不多见的。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诗中人物却不少。描述的内容还是很丰富多彩的。此时,诗人的心仿佛是被烧焦的木头,而他的身体更像是一艘没有缆绳束缚的小船。最近,总是有人问我这一生的成就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在黄州、惠州、儋州。我想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已经是晚年了,所以他对自己有如此透彻的认识。
我们看到,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用自嘲的语气来描写自己的漂泊生活,其成就无非是被贬多年。如今,诗人面对当年留下的遗像,回望过去。他不禁感慨。我们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不仅描写了他现在的年老和衰弱,而且概括了他的一生。也正是这些复杂而感人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凄凉、悲凉之情,字斟句酌,意蕴无穷。
其实,了解诗人的读者都会知道,苏轼的诗风往往非常豪迈,在艺术表现上也很独特。当然,这篇诗篇仍然具有这样的特点,但这篇诗篇显然更加令人震惊。诗一开始,诗人就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心痛之情。当然,这样的描述会让我们感觉与诗人以往的风格完全不符。然而,当我们进一步了解诗人近年来的经历时,我们很难不深深同情诗人的处境。诗人的一生都在苦难中度过。我想仅此一点就足以值得我们同情的目光。
大诗人苏轼写下这首诗后不到两个月,就西行了。因此,诗人写这首诗时显然已经六十多岁了。可以说,这首诗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们留下的。诗中,诗人还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坎坷坎坷,风风雨雨。尽管他满怀报国之志,但显然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在我们看来,此时诗人只能独自慷慨悲凉地吟唱,叹息徘徊。在下文的描写中,“我如无系之舟”主要指诗人晚年的漂泊生活,从而表达了他漂泊过程中的忧伤。如果我们发现诗人仅限于“陷入其中”的时候,诗人只能抒发自己生活中的苦闷。大诗人苏轼不会成为让人会心一笑的“东坡老”,也不会逐渐陷入悲伤。
我觉得这首诗最有意义的就是这两句“问君一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我们看到诗人一反原来的忧伤心情,用生命换取了自己独特的世俗。失意时的悲伤,在我们看来,诗人解脱自我的能力实在超乎我们的想象。诗人苏轼认为,他的人生成就不在于他担任礼部尚书、殿尚书时,也不在于他担任过费州、徐州、密州知府时。正是因为诗人在这三州期间被贬,才将挥之不去的伤痛埋在诗人的心中,所以诗人才如此关心这一时期的事件。
【苏轼60岁时写的一首诗,用短短24个字概括了他的人生经历。它极具感染力,堪称一首独特的诗。】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真的太震撼了,苏轼60岁时的感悟,用24个字就能概括人生,太有力量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很有共鸣,苏轼的人生经历真是太丰富了,值得我们学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短24个字,却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哲理,苏轼的才华真是令人佩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有感染力了,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60岁时的感悟,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很有力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的太经典了,值得反复品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人生经历真是太传奇了,这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精炼了,用24个字就概括了苏轼的一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轻松,却又不失哲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诗歌总是充满着哲理,这首诗也不例外。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有思想性了,让人忍不住想要深思。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人生经历太丰富了,这首诗就是最好的缩影。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有艺术性了,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诗歌总是充满着生命力,这首诗也不例外。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有震撼力了,让人忍不住想要大声朗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让人感到很平静。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诗歌总是充满着正能量,这首诗也不例外。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有教育意义了,让人忍不住想要学习苏轼的人生哲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有收藏价值了,一定要把它保存起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