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忆江南诗三首

更新:08-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忆江南诗三首

(唐)白居易

江南多好,风景似曾相识;日出时,河花红如火,春天河水绿如蓝。你能不记得江南吗?

忆江南,最想起杭州;山寺月中寻桂花,县亭枕观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拜访!

白居易:忆江南诗三首

忆江南,再忆吴宫;一杯春竹叶吴酒,一对吴女醉芙蓉舞。迟早再见!

评论

熟(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访江南。

河花:河边的花。一种理论涉及河流中的波浪。赤胜火:颜色比火鲜艳。

白居易:忆江南诗三首

绿如蓝:比蓝更绿。例如,用法类似于“yu”,意思是克服。靛蓝,靛草,其叶可制绿色染料。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 诗自注曰:“旧时相传,每逢中秋,杭州天柱寺便落桂子。”桂子,桂花。

君亭:疑似指杭州城东楼。看潮水:钱塘江入海处,有两座山,南北对峙,如城门。水被困住,气势极其凶猛。这是世界著名的景点。

吴宫:指武王夫差为西施修建的观洼宫,位于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白居易:忆江南诗三首

竹叶:酒名。也就是说,竹叶是绿色的。亦指一般美酒。

吴娃:原为吴国美丽女子的名字。这个词泛指吴国的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妓的美丽。

迟早:仍说何时何日。

白话翻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太阳从河里升起,照得河花比红还红,绿河水比蓝草还绿。怎能不错过江南?

江南的记忆最容易让人想起杭州:漫步天竺寺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县亭卧其上,看潮起潮落。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次旅行?

江南的记忆,然后是苏州的吴宫,很容易让人想起。饮武宫美酒春竹叶,看武宫歌姬翩翩起舞如迷人芙蓉。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次旅行?

忆江南:唐教芳的歌名。作者在标题下的注释中写道:“此曲又名‘谢秋娘’,每句五行。”按《乐府诗集》:“‘忆江南’又名‘望江南’,因白作词,后改名为‘江南浩’。”唐末五代成为词牌之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

欣赏

诗人早年为避乱来到江南,曾旅居苏州、杭州。晚年曾多年担任杭州、苏州巡抚。江南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直热爱着他们,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三首《忆江南》字的歌曲就是这种心情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对以后文人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停留两年。后任苏州刺史,任职一年多。青年时期曾云游江南,旅居苏州、杭州。应该说,他对江南很了解,所以江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二年后,他因病辞去苏州知府之职,回到洛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追忆江南的诗,可见当时的江南美景。江南的景色在他的心中依然历历在目。

用十几个字概括江南的春色并不容易,但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描写江南并没有通常从“花”、“黄莺”入手,而是巧妙地以“河”为中心来写。他还用“红如火”、“绿如蓝”来对比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一幅明媚、耀眼的江南春色。对比色的描写手法常见于大诗人杜甫的诗中,如“两黄莺鸣翠柳,一排白鹭上青天”、“江中青鸟,不止白了,山里的蓝花都快要燃烧了。”两种不同的色彩相互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也走过了这条路,我们从他的诗中就能看出端倪:“夕阳比火红,晴空比蓝更蓝。” 、红柱三百九十桥”。因此,江南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早期的阳光、河花、河水中获得了色彩,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画面。通过染色和对比的手法,色彩绚丽夺目,层次丰富,几乎不用多想,江南的春色就在眼前。

标题中的“记忆”二字和诗中的“旧时光相识”二字,也表明这个词还有更重要的层次:北方的春色衬托着江南的春色。全诗用怀旧的感觉来描写“昔日我们熟悉的”江南春色。此时,作者人在洛阳。与江南相比,洛阳的春天来得更晚。作者在《洛阳《魏王堤》七绝云》中写道:“花冷慵懒,鸟儿叽叽喳喳,马儿西游西天。无春之处,先有思念,柳树成荫。”在威王堤上无能为力。”江南“日出江花红”。 “火”的季节,洛阳“花冷慵懒”,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透着一丝春意。

花开得比江南晚,水也不同。洛阳有洛水、沂水,距黄河不远。但即使春天到了,水也不会像江南的泉水那么绿。于是,作者极力回忆江南春色,从心底赞叹“江南之美”。当他用生动的笔写出自己“熟悉”的江南好风景后,不禁以“忘不了江南”的怀念之情结束了它。河。”将整个单词捆绑在一起。这一结论既表达了出生在洛阳的作者,也表达了他对江南春色的无限仰慕和怀念,也营造出一种悠远深邃的韵味。言语虽已告终,但余下的情感却萦绕在空气中,飞散而去,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二首、第三首诗。

第二首歌紧扣上一首《我可不记得江南》的结尾,将记忆的镜头移到了杭州。

“山寺月里寻桂花,县亭看枕上潮”。中两句是明月下灵隐寺寻桂花籽,登县阁,卧其上,观钱塘江潮起潮落。

杭州确实有很多令人难忘的场景,但按照这个小令的结构,只能包含两句话。这就需要选择并关注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和他感受最深的事物。就杭州的风景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浙江潮和月桂花是杭州风景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笔者对此感触最深。

月中鬼子是什么?《南部新书》 李曰:“杭州灵隐寺桂花树甚多,僧云:‘此乃正月中。’”至今中秋夜望,桂花常落,僧人亦尽力寻之。”既然修士能找到,其他人也能找到。可能会被发现。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时,也想摘取其中几个。《留题天竺灵隐两寺》 诗曰:“留县六百日,上山十二次,留桂桂落,醉时石榴花开。”. ”自注曰:“天柱中,月中有桂子落,灵海中亦有石榴花。看来他在杭州的时候,曾多次到月下寻找桂花籽,并在三秋月夜赏桂花。于是,当他把记忆的镜头转向杭州时,他第一次再现了“山寺月寻桂子”这样感人的场景。

如果说天柱寺的月桂花落只是神话,那么浙江的潮水则是真正的奇观。发源于浙江,流至杭州市东南,称钱塘江;又向东北流,至海门入海。海门的潮水非常壮观。《方舆胜览》 云:“钱塘潮水日日夜夜再次上涨,直到8月18日。”请看《钱塘候潮图》的描述:“百里外常见潮潮,如过江;近则见潮潮。头高数丈,卷云遮盖”。正是因为“潮高数尺”,作者在担任杭州知府时,躺在县衙亭子里才能够看到。 “卷云抱雪”的壮丽景色。

两句都是人有风景,人是观赏风景的主体。不同的是:第一句以动观静,第二句以静观动。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次旅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次旅行?就作者的内心活动而言,这首诗已经包含了生命有限而宇宙无限的哲理,值得人们深思。

第三首诗追忆苏州往事。 “想起江南,就想起吴宫。”开头是江南的记忆,然后是苏州吴宫的记忆。呼应第一首歌曲的结尾和第二首歌曲的开头,镜头移至苏州。

“一杯春竹叶吴酒,让吴氏和她的两个姑娘醉芙蓉。”中间两句说,春竹叶饮武宫美酒,看武宫歌女共舞如美丽的芙蓉花。一边品酒,一边看美女翩翩起舞。 “春竹叶”是“一杯吴酒”的补充。这里的“春天”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可以解释为春天酿造的酒,或者可以解释为能给饮用者带来春天的酒。从“春”与“醉”的二元性来看,后者的解释可能更符合本意。 《醉芙蓉》是“吴佤双舞”的形象描写。 “醉”字用来形容“芙蓉”,意思是花朵红得像醉美人一样。 “宝贝”,美丽。西施被称为“宝贝”,武王夫差为她建造的住所被称为“观娃宫”。我一开始不说“忆苏州”,而说“忆吴宫”,不仅是为了与后面的文字相呼应,也是为了引起读者对西施这位绝世美女的联想。当读到“吴氏与两女醉荷舞”时,这种联想变得更加活跃。这两句中,前宾、后主饮酒观舞、招待,焦点落在“醉芙蓉”般的“乌娃”上。

“我们迟早会再见面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迟早”是当时的口语,与“何时”的意思相同。

【白居易:忆江南诗三首】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免责声明:部分作品来自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更好的传递 好内容 ,正能量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者您不想在本站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信息!

上一篇:忆江南诗三首 下一篇:白居易忆江南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