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如何看透一个人

更新:08-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世界充满智慧,人心充满情感。

可以看得清楚,但也可以被低估。

作者:洞察莱拉

苏轼:如何看透一个人

如果你问我,古代哪些文人交友最广泛?

我只有一个答案:苏轼。

据学者统计,苏轼的朋友圈里有近千名好友。

苏轼:如何看透一个人

从王公子弟到贩子走卒,从繁华的京都到山村,苏轼的朋友可谓是遍及天下。

在手机和电脑出现之前的时代,这个朋友数量堪称奇迹。

但苏轼也说:“惆怅,东柱雪中的一棵树,竟然能看清人生。”

接触的人越多,你就越了解人心的复杂性。

经历过喧嚣之后,苏轼告诉你如何快速看清一个人。

1

通过小事看人性

人类是善于伪装的动物。

但无论一个人多么精明,他最真实的性格都会在不经意的小事中显露出来。

毕竟潜意识的言语和行为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

有一次,苏轼和好友谢静文相约去郊外散步。

一只受伤的鸟从树上掉下来。苏时正要俯身去捡那只鸟。

然而谢静文却大步上前,将小鸟踢到了一边。

一个不小心的动作,让苏时心头一凉。

他认定此人一定是一个损人利己的恶霸,不应该与他深交。

果然,后来谢景文为了名利,诬陷苏轼贩卖私盐牟利,并多次试图置苏轼于死地。

一眼可知豹,一片落叶可知秋。

人性的丑陋与光辉,最能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看出。

苏轼早年还有一位挚友,名叫张惇。两人同列进士。

一日,两人在山中玩耍,来到一处悬崖边。面前只有一座独木桥。

张惇请苏轼过桥,并在悬崖上留下他们的名字。

苏轼看到桥下万丈深渊,摇摇头表示拒绝。

但张惇面无表情地轻松走过,并在悬崖上写下了“苏轼、张惇来此一游”四个字。

当他回来时,他看上去很平静。

于是苏轼不禁感叹道:“总有一天你一定能杀人的。”

张惇问道:“为什么?”

苏轼说:“你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就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几年后,张惇成为宰相,他以前的政敌要么被杀,要么被谩骂。

与他争论的司马光此时已经死了,但张惇仍然不肯放弃,要求挖他的坟,挖他的坟,鞭打他的尸体。

其残忍程度可见一斑。

中国有句古话:“质显于世,心藏于身”。

生活是鱼龙混杂,很多时候我们眼前看到的只是表象。

我们需要通过日常的线索来了解一个人的深层外表。

有品格的人能够坚持自己的真实意图,即使在最小的细节上也能保持善良。

缺乏德行的人则相反。

他们可以在小事上放弃底线,也可以在大事上麻木不仁;他们现在可以和你一起喝酒,或者他们可以转身背叛你。

细节往往能最清楚地揭示一个人。

2

幸福来的时候愤怒看胸

在《吕氏春秋》这本书里,曾经有过“八观六体会”的辨人术。

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高兴时可以考验你的坚持;生气时可以考验你的诚信”。

想要看清楚一个人的结构有多大,就必须通过喜怒等情绪来检验。

因为人只有在极端情绪的时候,才能表现出真正的自制力和气度。

宋哲宗元年,宰相司马光去世,一批官员前往相府吊唁。

没想到,到了门口,司马光的儿子却没有来迎接。

一问才知道,是洛党首领程毅不许他们出来的。

原因是程颐认为,古代礼仪中没有这样的规定,孝子若真孝顺,就应该伤心得不能见人。

面对程颐的说法,苏轼认为十分荒唐:“这是腐朽的礼制,不可取。”

本来这句话只是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已。

但程颐却觉得苏轼当着众人的面侮辱了他,所以他生气了。

他不顾司马光的葬礼正在举行,在众人面前提高嗓门争辩。

从此,程毅视苏轼为肉中刺,由此引发的“蜀罗党争”持续了数十年。

俗话说,你通常不自知,但你却通过愤怒窥探人心。

心胸狭隘的人会在意别人的言行而变得愤怒。

性格大的人,能包容别人,又能约束自己,不会喜怒哀乐。

苏轼在扬州时,宴请宾客,书法家米芾也在场。

当时的文坛认为,米芾虽然才华横溢,但性格怪异,狂怒傲慢。

于是,宴会结束后,米芾站起来,问苏轼:“人们都说我疯了,你觉得呢?”

苏时无奈,笑了笑,实话实说:“我随波逐流。”

如果你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你可能早就恼火了。

但米芾不同。他和大家一起开怀大笑,气氛十分融洽。

山高如峰,海纳百川。

一个人的生活如果有伟大的格局,就不会陷入琐碎的装饰之中。

真正大度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不会因为一点矛盾而记恨。

与一言不合就生气的人相比,只有在愤怒中仍能保持豁达的人,才值得深交。

3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看到你的真诚

杨江老师说:

当你处于高位的时候,你看到的都是浮华的梦想。当你处于卑微的地位时,你才有机会看到世界的真相。

当人们处于聚光灯下时,掌声和追随总是很容易发生。

一旦跌倒,你就能真正看出谁是假的,谁是真心的。

苏轼有一个画家朋友,名叫李公霖。

当苏轼还是一位很受人爱戴的大臣,名满天下的时候,两人有说有笑,喝酒唱歌。

尤其元佑年间,李公麟为苏氏画师庙塑像。

但当苏轼被贬南迁时,他带着家人出京的路上遇到了李公霖。

苏轼的儿子苏过想跟他打招呼,李公麟骑上马,用扇子遮住脸,转身走开,假装不认识他。

我想起一句话:“你身边有多少人是真心待你的,有多少人只是想占便宜?遇到麻烦你就知道了。”

人心的难测,感情的真假,都需要时间去检验,才能真正看清。

苏时身边还有另外一群人。

他们在苏轼失意时送去无数温暖,在他逆境时给予他最大的善意。

比如陈世忠。

“乌台诗案”后,陈时忠受到牵连,吃尽苦头。但他并不介意,主动一次又一次地给苏轼写信。

在日常生活中写的诗文中,《十常四五》中提到了苏轼的兄弟。

就连苏轼也忍不住感叹:“我们相爱之深。”

比如马孟德。

马孟德是出了名的穷。

苏轼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与孟德同年同月生。我们都穷,但是相比之下,孟德还是更穷。

苏轼被贬黄州后,马孟德四处奔波,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为苏轼找了一块地耕种,解决了苏轼一家的生计问题。

泥中能认出马,困境中能认出人;如果你不经历任何事情,你就无法获得智慧。

真正的友谊,从来不是春风得意时的举杯相助,而是贫穷落魄时的伸出援助之手。

虚伪和谎言在时间的洗礼下将无法逃脱;

真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永恒。

那些在你失意时不离开你的朋友,值得你珍惜一生。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三起坎坷。

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人称赞他、帮助他,也有人诽谤他、诽谤他。

但无论他看清了多少人,看透了多少事,他都能以平静的微笑消除烟雾。

人性是复杂的,人心也有各种各样的态度。对于他来说,他可以看清他们,也可以看不起他们。

所谓明智的处世之道,莫过于此。

请点个赞,希望你能在纷繁的世界中保留一双慧眼。

用户评论

温柔腔

苏轼的智慧真让人佩服!看透一个人,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你,很幸福

苏轼的这篇文章让我对“看透一个人”有了新的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苏轼的见解真是一针见血,太有道理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反正是我

感觉苏轼的这篇文章很实用,以后可以试试用他的方法来判断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着哭着就萌了°

看透一个人,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观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年华

苏轼的这篇文章,让我对“看人”有了新的认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少情在

苏轼真是一个天才,他的文章总能让人茅塞顿开。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瑾澜

苏轼的这篇文章,值得反复阅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原来看透一个人,可以这么简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采姑娘的小蘑菇

苏轼的这篇文章,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我发功喷飞你

苏轼的这篇文章,很适合用来了解一个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咆哮

苏轼的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浪漫罪名

看透一个人,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用心观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江山策

苏轼真是一个智慧的人,他的文章总能让人有所收获。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苏轼的这篇文章,让我对“看人”有了新的认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知相惜

感觉苏轼的这篇文章,很有道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梦初醒

苏轼的这篇文章,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寂莫

苏轼的这篇文章,值得收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不爱了

苏轼的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潇潇

苏轼的这篇文章,让我对“看人”有了新的认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如何看透一个人】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惆怅东柱树有雪 下一篇:苏东坡给朋友写了一首诗。表面上讲的是梨花,实则讲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