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花落我泪,恨鸟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更新:08-27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句《春望》。尤其是“花有感时落泪,鸟有恨人惊”的俗语更是家喻户晓。

“感恩时花溅泪,恨人时鸟惊”这句诗说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感受战败的局面(长安陷落,国破家亡),见花开落泪,心中惆怅怨恨,闻鸟鸣惊恐。

“感激时花落泪,恨人时鸟惊”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许多来源显示的答案是:拟人化。

笔者认为这个答案不恰当。

如果是拟人的话,就是将“花”和“鸟”拟人化。基于这样的理解,这句话的翻译发生了变化:

你知道吗| “花落我泪,恨鸟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花有感动就会流泪,鸟有离别就会受到惊吓。

笔者暗自认为这样的翻译已经失去了原诗的意境和内涵。

我认为这两首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段是二元性的。相别,花对鸟,泪对心。

这两句诗应该这样写:伤心落泪,恨人惊鸟。

后记

上小学的儿子拿了一张试卷,指着这两行诗问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告诉他这是二元性,他说:错了!老师说这是拟人化。

【你知道吗| “花落我泪,恨鸟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古诗词鉴赏:《春望》 下一篇:太阳背面的50首古诗:《春望》 提高记忆力,带来更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