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字月氏,中山围场人。西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是光禄大夫刘范的儿子,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继承人。怀帝年间,为并州刺史。闽帝建兴二年,被任命为大将军,兼幽、并、冀州节度使。他善文学,精通音乐,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9卷《刘琨集》,有12卷《别集》。明代张溥编为《刘中山集》,收入为《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诗的风格苍劲清新,慷慨悲壮,在诗坛上独树一帜。
将军出征
扶风歌
上午前往广磨门,晚上入住淡水山。
左手弯曲得很虚弱,右手则握着龙渊。
抬头看着宫殿,低头看着玉飞轩。
据安昌回忆,他叹了口气,泪如泉涌。
拴马如松长,鞍如头高。
强劲而悲伤的风吹过,溪水流淌。
我挥手道谢,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回旋。
回家的路已经很远了,我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在宽阔而贫穷的森林里,我抱膝,独自毁掉隐藏的宝藏。
麋鹿在我前面游,猿在我身边嬉戏。
资源枯竭,蕨类植物可以安全食用。
握着缰绳的弟子们在岩石中惨叫。
君子之道弱,夫子之穷。
但当年,李谦却将其送到了匈奴朝廷。
忠信被定罪,韩武却没有看到真相。
我想弹奏这首歌,悲伤而悠长。
把它扔掉,不要重新使用它。重述它会让你的心悲伤。
【注】广磨门:洛阳城的北门;丹水山:山名,即今山西晋城县丹朱岭;万:弯曲的弓;扇弓:古弓名;龙渊:古剑名;顾瞻:远方回首;宫阙:指洛阳的皇宫;阙:宫门前的角楼;俯仰:这里描述宫殿的起伏形状;喻: 柱;飞轩:指富贵宫走廊的檐角;根据:根据。这句话说:倚在马鞍上长叹一声;泪如泉:表达了对洛阳、京都的眷恋;发送:把它取下来。高岳头:高高的山顶。这两句话说:备好马,准备宿淡水山。
探险地图
玲玲:流水的声音;谢:告辞了。这句话说的是:登淡水山顶看洛阳,挥手告别;结:浮云凝结不动;轩:徘徊。这两句话说,白云凝结,鸟儿回旋,都像我一样不愿前行;琼林:偏僻的森林;德藏:隐藏,同“肮脏”。德藏,就是悲痛欲绝、肝肠破裂的意思;魏蕨:野菜名;兰莉:握着缰绳;弟子:同行的下属;吟啸:大声唱歌的意思。
君子道微:据记载《论语·卫灵公》:孔子被困在陈国时,没有食物吃。他的学生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就对他说:君子虽贫穷,仍要保持节操;如果他是小人,当你贫穷的时候,你什么都会做。魏,衰落,衰落。这两句话用这个典故来形容自己的贫穷,意思是:君子也有政见不灵的时候,正如孔子也有贫穷的时候一样。
夫子:专指孔子;琼:路不通,谓之穷;路不通,谓之穷;李千奇:指李陵。汉武帝时期,李陵为将军,率部与匈奴作战。他被敌人围困,因支援的士兵少而投降了匈奴。汉武帝为此杀了李陵的全家。干期,迟归。这两句说:昔日,李陵迟归不归,因不得已而被暂时送到匈奴朝廷。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认为,李陵无论对国家有什么贡献,都是忠于国家的,迫不得已投降了匈奴;静:结束,唱完;丢弃:扔到一边; don"t Repeat:不要再提。这句话说的是:实在是很难过。
边境地图
【刘琨受命游州,叹唱《扶风歌》|游汉魏六朝诗苑(21)】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刘琨的《扶风歌》真是雄壮悲壮,让人听了热血沸腾!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琨这首《扶风歌》真是太经典了,每次听都感觉震撼人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扶风歌》充分体现了刘琨的豪迈气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了刘琨的《扶风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国情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州的风景一定很美,不知道刘琨在游州的时候有没有写其他的诗歌?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期节目,讲解详细,而且把诗歌的意境和背景都讲清楚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系列节目,让我对汉魏六朝的诗歌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琨的《扶风歌》真是太好听了,我已经循环播放了好几遍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期节目让我了解了刘琨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受益匪浅。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系列节目真是太棒了,期待下期节目,继续带我们领略汉魏六朝诗歌的魅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琨的《扶风歌》真是慷慨激昂,充满了英雄气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节目中对《扶风歌》的解读,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琨受命游州,这应该是他的一个人生转折点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完这首诗,感觉刘琨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扶风歌》里的“风萧萧兮易水寒”,真是太经典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琨的《扶风歌》真是名副其实,充满了豪迈的英雄气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琨的《扶风歌》真是太感人了,让人听了忍不住流泪。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期节目真是太精彩了,让我对刘琨和他的《扶风歌》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系列节目,讲解生动有趣,让我对汉魏六朝诗歌有了更深的兴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琨的《扶风歌》真是太震撼了,让我对这位英雄人物肃然起敬。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