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就是韵。因此,韵是写诗的基本条件。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是如此。然而,由于各种新兴文化的影响,现代诗歌有许多不同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看法。当我们谈论韵律时,我们仍然关注古诗词。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诗、现代诗、词牌、散曲等。每个小分类的韵的大概念是不同的。包括用的韵书也不同。
押韵格式
从韵格式本身来看,可分为行韵和行韵两种。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隔句押韵是我们最常见的偶数句押韵。喜欢:
山间炊烟袅袅,渐渐充满天空。
星星隐约可见,很想念林夏风。
这里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这是交替句押韵。而押韵的句子就是押韵的,比如杜甫的《丽人行》:
3月3日天气新,长安水边美女多。
姿态刚健,意远而真,质地细腻,骨骼均匀。
绣衣辉映暮春,金孔雀银麒麟皱眉。
……
随着诗歌逐渐独立于音乐,成为一种朗诵体裁,没有音乐附加的调调功能,朗诵时需要断句,所以后来的诗歌逐渐不再使用韵脚。我们读一首诗的时候,如果不押韵,就说明这句话还没有说完,下面还有半句。然后到下一个偶数韵脚,就意味着一个句子或一首诗的结束。
因为文言文没有标点系统,押韵与否其实是古人朗读句子片段的重要依据。
在后来的现代格律诗的发展中,只有两种韵律。一是平(斜)韵模式,即整篇文章每句都押韵。以上五首诗都是这样的格式。另一种是平(斜)韵格式,即首联采用对韵格式,后续所有对联均采用隔行韵格式。简单来说,除了第一句之外,其他奇数句都不押韵。比如李翘的《中秋月》:
圆魂之上的寒天,皆说四海同。
你怎么知道千里之外无雨无风呢?
后来的诗歌基本只有这两种韵律。唯一的区别是第一句话是否押韵,押韵模式被放弃了。不只是诗词、词牌、散曲等,只要是用韵来背诵的,就不再用韵。
那么有没有现代押韵作品呢?是的,它有时存在于现代歌词中。这是因为音乐的依附会让汉字脱离了自己的声调,可长可短,节奏也依附于音乐。汉字本身的内在音乐性被忽视了。这个时候,即使出现行韵的押韵方法,也没有关系。所以这种格式偶尔会出现在歌词中,但是非常少见。毕竟很多作词人在写歌词的时候还是要把歌词发音流畅。
韵律规则根据诗歌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这里我们概括地讲一下现代诗、古诗和词牌。
近体诗的押韵
现代诗是古诗,遵循平斜节奏。押韵有其自身的规则,因为现代诗歌的主要类别是押韵(四行)和押韵(八行)。在互句押韵的前提下,绝句最多可以有三个押韵字(第三句不押韵),押韵诗最多可以有五个押韵字(除第一句外,单句不押韵) )。这基本上是不会缺少押韵字的。因此,格律诗不允许相邻的韵脚押韵。
不允许与相邻的韵脚押韵
什么是邻韵?就是有些单词的最后的发音可能和我们今天听起来很相似,而且发音似乎还可以,但实际上这两个单词可能属于不同的韵脚。
比如“心”和“真”两个字,如果用它们作为押韵词写一首诗,按照今天的普通话可能会押韵,但“心”属于平水韵的“十二侵”部分。 “震”属评水韵“十一震”部。这是两个押韵相邻的单词。它们的韵部分相邻并且发音相似。但如果用平水韵来写现代格律诗,那就不合节奏了。这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使用新韵,这两个字就会合并到“九文”部,不属于相邻的韵字,而是属于同一个韵部。所以如果用平水韵写格律诗,这两个词就不能押韵,但如果用新韵写格律诗,这两个词又可以押韵。
只能用平声字押韵
这是现代格律诗的特殊规则,与语法或节奏无关。大概是唐代诗人在创造现代诗歌格式时,觉得平调有利于吟诵,摇头摆尾的状态表达了一种舒缓、宽广的意境,所以制定了这个规则。
这是一条规则。它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并不是说斜韵诗不好,但斜韵诗不是现代诗。如果我们想参加这个游戏,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感情不只是用现代诗来表达,如柳宗元的《江雪》:
万山飞鸟已绝,人迹皆荡然无存。
一个穿着蓑衣的男人孤舟一人,在冰冷的河水里,在雪地里独自钓鱼。
这是一首斜韵诗,不是现代体诗,但纵观现代体诗,除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没有其他作品能与《江雪》相媲美。
无法改变韵律
一共四首绝句,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问题在于现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律诗有四联八句。不能对前两联使用相同的韵脚,而对后两联使用不同的韵脚。押韵是一首极长的押韵诗。即使有数百行,也只能在一个韵部中选词使用。否则,它就会失去节奏,不再属于现代格律诗的范畴。
楚鲁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古诗词。
古风(古体诗)的押韵
古诗中小诗的韵律一般只用一韵。形式与现代诗相似,但斜韵的运用更为普遍。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古体仍然使用句韵。例如《江雪》,押韵词是“厥”、“灭”、“雪”,但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翁”。不仅不押韵,而且语气也不同,只是为了制造一种停顿感。打破押韵的枯燥感。
这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是一样的。
古诗词韵的不同之处在于,歌行等长诗允许韵律变化、平仄韵律变化等,但比词牌的韵律变化更为简单、清晰。古诗韵律变化的原因在于它明显地体现了文章的不同层次。
例如,在长篇叙事诗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不能像文章中那样用“孔子说”来指定。那么如何区分不同人所说的话呢?没有标点符号。这时,往往会改变韵律,以提醒读者这里的说话者已经改变。
对于抒情歌曲来说,韵律变化与情感和情节有关,如李白的《将进酒》:
不见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愁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如果你对生活感到骄傲,你就必须拥有所有的欢乐,不要让金瓶子空对着月亮。
……
前两句“来”、“会”韵平声。后四句改为斜韵,“法”、“雪”、“月”,邻韵与斜韵押韵。
这在古诗中是允许的,但比现代诗灵活得多。只是古体并非出于必然,也不是经常变韵。毕竟古风的特点就是简洁、笨拙。换韵是为了剧情的推进,不换韵是为了词牌之类的言词修辞。
词牌的押韵
词牌是为固定的乐曲而写的歌词。每个词都必须符合音乐的要求,才能易于演唱。因此,词韵不仅比现代诗歌要求更高,而且更加复杂多变。
我们举个例子,看看辛弃疾的《西江月》:
明月留枝喜鹊惊,清风半夜蝉鸣。稻花香诉说着丰收,蛙声响起。
天上有七八颗星星,山前下着两三点雨。昔日,茅店社林边,转弯时,忽见溪上有一座桥。
这首诗的上下韵律是一样的。
第一句“喜鹊”显然不押韵,以斜声结尾。第二句“蝉”和“年”都属于平水韵“逸仙”,而第一句的最后一句和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剑”属于平水韵“十七雹”部分韵。《词林正韵》中,“蝉、年、干、边、骈、简”均属第七部分,但最后两字为斜字。
这种情况叫做平斜,在诗歌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古诗虽可以平声变佃韵,但韵段中的平声或俚韵,则不允许混韵。
词牌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词牌的韵律要放松。这其实对词牌的创作要求每一个作品、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就好比我们现在分析的是这首歌《西江月》。如果我们换一张字卡《如梦令》或者《定风波》,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字卡的韵律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规则可循的——。因为根据古乐和当时的音乐来写歌词的押韵基础都已经丧失了,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根据歌词来一一填写。
那么为什么同样源于音乐的诗歌也能被概括呢?诗歌时期的音乐是简单的,但词牌发展后期音乐的复杂性却远远不是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可以比拟的。也就是说,虽然《诗经》的音乐早已失传,但诗人却在唱诵的基础上发展了汉字的音韵。然而,这种音韵学应用于更复杂的音乐进行分析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如果我们用今天的常知来看现代歌手写的歌词,我们仍然毫无头绪。因为外在的乐感太重,所以不需要汉字本身的内在的乐感。
词牌能够独立于音乐之外,是北宋官方音乐机构周邦彦进行广泛编撰、规范和记录的结果。现在不可能有人对现代歌词做这种工作,也没有必要。白话口歌流行了一段时间,自然就被遗忘了。
押韵的忌讳
现代诗和词牌都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这些要求都规定了韵律。所以我们在创作现代诗、词牌时,首先要遵守格律的要求。违反格律要求的随机押韵称为押韵,是不能容忍的。
古诗词中不能出现的问题,上面也提到了。虽然可以换韵、与邻韵同韵,但绝对不能“斜韵与斜韵混用”。
此外,格体(现代诗、歌词、音乐)和古体也存在“双韵、落韵、混韵、倒韵、同义词同押韵、复调词非本义押韵”等问题。注意。
双韵:同一首诗中,两个相同的词不能押韵。
落韵:平水韵中的“东”和“冬”不在同一个韵部。如果它们一起押韵,则被认为是落韵。现代诗如果用平水韵,这就是“无韵”。
押韵:押韵是为了押韵而使用非常尴尬的单词。乍一看,这些词似乎是为了押韵而编造的。
倒韵:比如我们习惯说“春夏秋冬”,却为了配合“十一日”,强行改成“春夏秋冬秋”。这是倒韵。
互相押韵的同义词:如“芳”、“香”、“忧”、“愁”等,虽然押韵,但含义相似甚至相同,这也是不可取的。
复音词与本义不押韵:例如“更”字,如果其现义要求有四声,则不能与“明、清、成”等“八更”字押韵,但如果其字“五光”平声,故能押韵。等等。
这些问题在检测平仄韵时不一定能检测出来,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单词确实押韵,影响了诗的水平。
我们要想写出好诗,不仅要学会押韵,还要学会如何避免上述问题。
【写诗时,如何押韵?】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写诗押韵好难啊,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跟字典过不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诗押韵,感觉就像是给自己的文字编织了一件华丽的外衣,更能打动人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写诗的时候,押韵规则简直是噩梦!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押韵,是技巧,也是艺术,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押韵可以让诗歌更朗朗上口,更容易记住,但是也要注意不要为了押韵而牺牲了诗歌的意境。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学写诗,押韵是绕不开的课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押韵可以让诗歌更有节奏感,读起来更有韵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诗押韵,就像是在用音符谱写一首动人的歌曲。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文章,对押韵有了更深的理解,感觉写诗更有信心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终于明白怎么写诗押韵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诗押韵,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的押韵,就像是一根红线,将诗歌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让诗歌更具整体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押韵技巧很重要,但是诗歌的意境更重要。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诗的时候,押韵要自然,不要为了押韵而强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押韵让诗歌更有音乐性,让人忍不住反复吟诵。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诗歌的押韵,其实就是学习如何用语言创造美。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诗押韵,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韵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押韵技巧可以学习,但诗歌的灵魂需要用心去感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对写诗押韵的讲解很实用,值得收藏学习。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诗押韵,就像是在用文字搭建一座桥梁,连接着作者的内心和读者的感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