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徐浑
远方夜色清朗,西风吹出绿玫瑰。
残萤离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大的树丛里晨曦密布,远处的山峦更加阳光明媚。
淮南一叶下,洞庭波涛。
洞庭湖是中国最美丽的湖泊之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来赞美它的美丽。晚唐著名诗人徐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洞庭湖崇拜者的大军,写下《早秋·其一》,表达看到洞庭湖美景后的喜悦之情。这首诗的画面极其美丽、精美。读完之后,只能由心底发出一声叹息。洞庭之美,令全国和城市着迷。此生,只想乘船入洞庭,在洞庭湖上做客,在洞庭水下做魂。
这首诗向我们描述了洞庭初秋的景象。诗人用极其优美的笔调,将西风、青萝卜、白露、秋萤、大雁、银河、远山、木叶等一系列初秋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聆听这美丽动人的初秋。秋天的琴声,我感觉全身有一股宜人的秋凉,仿佛置身于洞庭湖上游。
全诗以时间为轴,描绘了洞庭从夜晚到清晨的秋景。前四句描写夜晚的景色,后四句描写早晨的景色。它就像一幅精心雕琢的画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驾驭技巧。
开头两句,寒冷而美丽的秋夜,不知从何而来的琴声和竖琴声。西风凉爽,吹遍了绿油油的萝卜,轻轻飘扬。竖琴和翠绿的玫瑰,都是初秋静谧而动人的意象。在这静谧的夜晚,眼睛看到的是随风摇曳的曼妙绿玫瑰;耳朵听到的是风吹来的钢琴和竖琴的声音。这从声音和色彩的角度动态地捕捉了这个初秋之夜的美丽。
第二联用秋夜最常见的两种动物来表现夜晚的美丽。一张是萤火虫,一张是大雁,一张是近景,一张是远景。萤火虫翩翩起舞,忽明忽暗,轻轻地停在沾满露珠的草叶间;天空中,一行大雁叽叽喳喳地叫着,穿过星光微弱的银河。秋天到了,萤火虫即将离开,所以被称为“留萤”。 “早雁”是指当雁二字到来时,长夜已过。这副对联也将时间从晚上逐渐推到了凌晨。萤火虫在草丛中微微发光,大雁在天空中高声歌唱。这是一个多么安静的初秋时节。这副对联从形声两方面都渲染了秋色的美丽。
第三联,天色已经大亮,诗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处的高树和远处的群山。初秋的清晨阳光下,树木绿油油的,没有像深秋那样枯黄。初秋的美丽,既没有夏天的炎热,也没有深秋的忧伤。恰到好处的美丽与美丽。诗人的目光从眼前的树移到了远处的山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山峦也清晰可见绿色和黑色。天高云淡,山如眉。这景色无疑令人心旷神怡、心旷神怡。这幅对联由近及远立体地展现了秋天早晨的美景。
最后一副联概括了全诗。前三联从黑夜到白昼,从声音到形状,从近到远,从多个角度渲染了秋天的美丽,最后一副联用《淮南子》“看一片落叶,就知道这一年有几岁”。 ”。 “暮色”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初秋美景的赞叹和怀念。诗人从前三联所描写的秋景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洞庭秋天的气息。徘徊在洞庭波涛上的诗人,已然陶醉在这无边美妙的秋景中,无法自拔。
【洞庭湖到底有多美?读完这首诗你就知道了】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把洞庭湖的美丽刻画得淋漓尽致,读完之后真的想去看看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人用精妙的语言,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的美,真的让人心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简直是洞庭湖的最佳代言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首诗,我对洞庭湖的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美了,感觉诗中的洞庭湖仿佛就在眼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中的洞庭湖,简直美不胜收!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对洞庭湖充满了向往!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的美,真的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中的意境太美了,让人流连忘返!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让人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畔!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的美,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让人如痴如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语言优美,洞庭湖的美景跃然纸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看到了洞庭湖的另一种美!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真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湖”!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更加了解了洞庭湖的文化内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首诗,我更加想去洞庭湖旅游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洞庭湖的独特魅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的美,真是让人心生敬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