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
葛大爷说:21世纪最贵的东西是什么?天赋!
即使在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
你可能想不到,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国家是三晋之一的魏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魏先生的就业故事。
如果你是老板,你能学会如何招聘、识别和使用人才吗?
如果你是下属,你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追随?
《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周天子立魏斯、赵姬、韩干为诸侯。
当时,魏国正处于四战之中,北有赵国,南有楚国,西有秦国,东有齐国。
在这样的国家生存是很困难的,但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魏文侯却对王乍下了狠手。
1
本书继续前一章。在上一章中,我们讲述了豫让为了正义、为主报仇而牺牲生命的故事。豫让死后数十年,还有一位国王还记得他。
魏文侯在曲阳饮酒。文侯叹了口气,说道:“我毫不犹豫地让你担任大臣。”建忠举起酒来,道:“傅先生请您。”文侯问道:“为什么?”他回答说:“听说父母有命,不知道如何做孝子;君主有道,不知道如何做忠臣。君主不肯让步,又如何呢?”文曰:“好!”曰:“除管仲外,包伯伯为臣,故有豫让之功。”—— 《说苑·尊贤》
一日,诸大臣正在宴会。酒喝到一半,文侯叹息道:“这样的大臣,我为何不屈服呢?”
大臣建忠举杯道:“大王应饮一杯,以示惩罚。”
”文侯问道:“为什么?
大臣说:“听说有福的父母不知孝子,有德的君王不知忠臣。你看看豫让国君,他是怎样的人?”
豫让王不就跟失身失国的智叔一样吗?结局并不美好。
文侯明白了,便给他一杯酒作为惩罚,说:“豫让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没有管仲、鲍叔牙这样的贤臣。”
作为大老板,文侯最关心的当然是国家的繁荣和公司的做大做强。有豫让这样一个尽职尽责的兄弟固然好,但是没有能人,公司就破产了,大家也只能喝西北风了。
同样的道理,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追随?做好人是没有用的,只有把事情做好了。
所以孔子这样的智者并不适合魏文侯。然而,孔子的学生卜子夏却成了文侯的太师。这是为什么呢?
2
魏文侯以布子夏、田子方为师,每次经过干木屋时,都会这样做。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智者都回到了那里。
—— 《资治通鉴》 周继一
卜子夏是孔子十大哲学家之一。有“孔子讲礼,曾参礼,子夏取法”之说。
他的观点非常“务实天下”,如“为官则学良,善学则为官”、“侍奉君王则得其道”。身”,这一切都符合国王的胃口。文侯遂拜子夏为弟子,这是连孔子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文侯拜师的目的是要树立一种风气:魏国尊师重道,用人唯才。
魏国首先打破了贵族政治的传统,任人唯贤,不分出身:李逵、吴起是魏国平民,乐羊、西门豹是魏国平民。而翟璜出生于荣地……
李逵、吴起、段千木都是紫霞弟子。一个是改革开放的良相,一个是开疆辟土的良将,一个是品德高尚的智者。
文侯几次去看望段千慕,却都不肯见,每次经过他家,都要向段千慕行礼。
文侯的这个动作,不仅是段千木看得到,也是所有人都看得到,而且不是一两次,而是每一次经过的时候。
即使只是一场表演,如果你能坚持做十年,它也会变成现实。
不像现在有些领导,口号喊得大声,执行得轻,人前做一套,幕后做一套。身体是诚实的,不要看它说什么,要看它做了什么。
看看文侯做了什么?
3
文侯与群臣饮酒作乐,遇下雨,便命诸将下乡。他对左右说道:“今天我们喝酒玩乐,却又下雨了,你们安全吗?”文侯曰:“我与虞人狩猎已久,虽乐在其中,怎能不等一时呢!”然后他就放弃了。
一日,文侯宴群臣。文侯见天要下雨,命人准备车马,准备下乡。
大家奇怪地问道:“我们正在开派对,吃喝玩乐,外面要下雨了,你们要去哪里?”
”文侯道:“今日我与虞人约好去打猎,我不能食言。
出去玩的时候要守信用,说要打猎的时候要守信用。
于仁古时是漳山泽园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动物园园长。这是最低级别的官员,但文侯并不只是让属下传递消息。而是冒雨赴约,并亲自取消了约会。
你看,老板做出这个手势给大家看。
正如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地位卑微的士人非常喜欢君主的礼遇。
对待下属以礼相待,会给下属留下好印象;以礼待下属,才能树立领导者的崇高形象。这种业务上的相互支持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文侯对一个卑微的下属如此信任,群臣都称赞他。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作为老板,要想有令禁止,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首先要说到做到。
相反,一些企业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结果到了年底,他们觉得自己收到的钱太多了,于是就不顾承诺,想办法克扣。钱省了,但信用却丢了。
建立信任很难,摧毁信任只需要一瞬间。
韩借魏兵攻赵。 ”文侯曰:“我与赵氏是兄弟,不敢听命。赵借魏兵攻打朝鲜,文侯也效仿。两国愤怒地逃离。已知文侯自言,皆在讨魏。从此魏国强于三晋,诸侯无能与之抗衡。
韩国借魏兵攻赵。 ”文侯曰:“赵是我弟,我不去。韩军很生气。
赵国向魏国借兵攻打韩国。文侯曰:“韩国是我兄弟,我不去。”赵军很生气。
但当他们听到文侯说出同样的话时,都佩服他是一个挑剔的人。
你看,文侯不愧是老江湖。借兵没有好处,还会得罪人;不借兵只会招来怨言,却会善待别人。
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你发现有人默默地帮助你,你就会对他刮目相看。这比亲自做某事寻求功劳要好得多。
就这样,文侯也在外界树立了自己的威信。魏国与三晋形成统一战线,稳定了基本盘,开始对内改革,对外扩张。
4
文侯遣乐羊征讨中山国,封其子。
庆功宴上,文侯问群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众人齐声道:“仁俊。
有一个叫仁佐的人,肯定是喝醉了,无知地说:“你得了中山,你把它给了你的儿子而不是你的弟弟,你怎么能叫仁君呢?”
文侯怒了,任佐连忙跑了出去。
文侯还在生气,问翟璜。翟璜也赞同道:“你真是一位仁王。”
文侯对任佐很不高兴,心想:你们都在愚弄我吗?他说我是仁慈的君子,心里却暗暗咒骂我。于是他直接问翟璜:“你怎么知道我是仁君?”
你看,这就是老板心情不好,想找茬发火的时候。你称赞老板聪明,他却问他聪明在哪里?这显然是职场中PUA 的争论和先兆。
而翟璜却是一位为国家谋划的老人,他给出了一个可供后人学习的标准答案:“臣闻天子仁,则诚也。地位高了,说话直白,大臣就会知道。”
翟璜的意思是:你是一个好领导,所以敢直接说话。
文侯大喜,让翟璜去请人祖回来,亲自下殿迎接,奉为上宾。
翟璜树立了高情商的榜样。他不仅称赞文侯、任佐,还变相出谋划策。
你看,情商高的下属都是这样的。他们不会错过自己需要说的话,但领导仍然喜欢听。
当李世民说:“我要杀掉那个乡巴佬魏征”时,长孙皇后便穿上礼服向他道贺,并说了同样的话:“听说主公正直了大臣,现在魏征正直了。” ,因为陛下的决定,我不敢不恭喜。”
正是因为魏文侯和唐太宗的德行,才有敢于直谏的大臣。如果你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高兴,你听到的只是奉承话。
无论你鼓励什么,你都会得到什么。
文侯采纳了建议,大家都很高兴。翟璜称赞文侯,文侯也以礼相待。然而,你却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山国到底该不该传给自己的儿子呢?
这个儿子名叫卫姬,后来被封为卫武侯。
不但任佐不同意授予魏杰这个称号,还有一个人也不同意。他要教训一下卫杰。
5
紫射出去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田子方。他下车向他行礼。子方也不客气。子方生气了,对子方说:“富贵人都嚣张吗?贫贱人也嚣张吗?”子方说:“贫贱之人傲慢,富贵不敢傲慢!君主如果傲慢,就会失去国家。”君子如果傲慢,就会失去家人。如果他失去了国家,他就不会被当作一个国家来对待。如果他失去了家人,他就不会被当作家人对待。把鞋脱了,把耳朵去掉,你就平安了,不贫贱了!”紫池谢了。
韦出去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国师田子方,连忙下车行礼。
伏野的意思是趴在地上,报出自己的名字。这是一份很棒的礼物。
田子方其实并没有还人情。韦怒曰:“是许富人以人为荣,还是许贫人以人为荣呢?”
田子方答道:“当然是贫贱,富贵岂敢傲慢!君王傲慢,则失国;大夫傲慢,则丧家。”失去了国家的人就不再有国家了,失去了家庭的人就不再有国家了,但是贫穷而卑微的人不听他们的话,不跟随他们。不按其行动而行,穿鞋走时怎能不贫贱?”
韦吉受到了教训,所以他道歉了。
田子方形象地描述了老板与人才的关系:世界不缺人,缺的是人才。对于老板来说,人才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
一个地位高、有权势的老板,可以利用权力和地位招揽人,可以用利益勾引人,但不如用愿景和目标来团结人,用真诚来感动人。
当刘秀刚集结铜马军时,投降的将领们都对他产生了怀疑。为了取得信任,刘秀不顾危险,只带了几名随从,深入军营慰问劳民。 ”诸将皆曰:“萧王已信任我们,我们怎能不侍奉他呢?刘秀的坦诚对待,赢得了大家的诚意。这些人成为了骨干,所以光武帝刘秀也被称为“铜马皇帝”。
今天许多老板会抱怨员工只关心钱。员工心里想的是:除了钱,你就不给我别的东西了吗?
正如豫让所说:以常人之礼待我,我也以常人之礼报答你;以国士之礼待我,我也应以国士之礼报答你。
权力和资本只是你的食物。为了谋生,还需要一个能干的女人。没有才华,一切都是空谈。
田子方给少爷上了一堂课,课名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刚刚给少爷教训完了,现在又要给文侯爷教训了。
6
文侯与田子方正在喝酒。文侯道:“钟声不也一样吗?左边高一些。”田子方笑道。 ”文侯道:“你笑什么? ”子方道:“我听了,你认识乐官,但不懂乐,现在你来判音,恐怕他也会和官一样聋了。 ”文侯道:“好。
有一次,文侯和田子方正在喝酒。文侯闻钟声走调,说道:“左边的钟声走调了。”
田子方笑道。文侯一脸奇怪,问他笑什么。
田子方道:“我听说国君应该管的是乐官是否称职,而不是音乐是否准确。今天我看到国君已经把音乐做得很完美,恐怕他不会注意。”给音乐官员。”
作为一个国王,应该以大事放小事,管好乐事和官员,但不要事事亲力亲为。
你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我作为领导不懂音乐,我怎么知道音乐官是好是坏?
我不懂科技,但我能懂人。正如韩信评价刘邦所说:“不能将军,但可以为良将”。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作为领导者,识人、用人比自己做事更重要,管好人比管好事更重要。
另一方面,作为下属,在具体的业务层面,你必须比领导更专业、更精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比领导更聪明、更强大。
如果你在这个层面上想不清楚,你天天抱怨,心里暗骂领导,你就拿不到加薪。抱怨天地,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
因此,聪明的上级应该充分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大胆地向前奔跑。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能将而不制王者胜。”
如果像诸葛亮一样,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最终就会落得“蜀中无将,廖化为先锋”的下场。
另一方面,刘邦却什么都不知道。当他遇到问题时,他会问四个字:“我能做什么?”但他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他有萧何、张良、韩信为他打天下。
不理解是优势,信任是能力。
曾经有一位客户来华为参观。会议中,对方询问任正非华为在做什么。徐直军随口说道:“我们老大知道什么?他只知道IPD这三个字母。”任正非听后笑道:“是啊,我怎么理解?如果我理解了,我要你做什么?请快点介绍一下。”
任正非曾说过:“我什么都不懂,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懂财务。我只是用一桶胶水把你们粘在一起,把18万员工粘在一起”我不能使用它。”够了吗?
能够团结人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主人。魏国也面临这个问题。如果要选一个受民众欢迎的人来当总理,该选谁呢?
7
文侯对李恪说:“老师曾云:‘家穷无良妻,国乱无良相’。现在如果皇帝不成功,那两个儿子怎么办?”
文侯问李克用(又名李逵):“你曾说,家穷无良妻,国乱无良相。现在,魏成和翟璜,你认为谁好?”适合当首相吗?”
这种问题仅次于问下属:“谁可以立为太子?”这几乎是一个提议。
《红楼梦》中间,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近则不远,第二不霸第一”。当外部人参与内部人做出的重要决策时,外部人很容易成为内外不同的人。
所以,李恪只能婉言谢绝,称自己身份低下,不适合参与这样的军事和国家大事。
对他说:“谦卑不求尊,远不求亲。我在门外,不敢听命。”
文侯道:“老师,遇到事情不要屈服。”
柯说:“你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家是你所亲近的人,财富是你所给予的,财富是你所做的,贫穷是你不做的,而贫穷就凭这五个就够了,有什么意义呢!”
文侯道:“老师,放了我吧,我的关系就定了。”
文侯再次询问,李恪只能间接给出参考答案。这种识别人的方法堪称经典,至今仍然非常适用。
观察一个人,要看这五个方面:“居处,看亲人;富时,看布施;富时,看做什么;富时,看他做什么;穷时,靠不做;穷时,靠不取。”
你通常和谁亲近?近朱者为赤,近墨者为黑。当你有钱的时候,你会如何使用你的钱呢?君子仁义而疏财,物尽其用;小人视财如命,奢侈好色。当你出现时,你会推荐谁?任人唯贤或裙带关系。当你感到尴尬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在逆境中你是否仍坚守自己的正直?当你穷的时候,你想看到你想要的吗?生活清贫,生活幸福,不取不义之财。问问自己,我们如何践行这五项人类行为原则?
8
普通螺栓最危险的就是长期使用后松动。
你可知道?有一种特殊的螺栓,有很多反向图案,即使一旦松动也能及时阻止。
如果从上到下只有一个视图,就像普通的螺母一样,安装时会很顺利,但出了问题就会塌陷。
诚实的忠告,冒犯耳朵,对于贤王来说是一剂良药。虚心接受建议,就会为家、为国带来福气。
战国时期,战国英雄纷争,实力并不占优的魏文侯之所以能够将烂牌变成王,最终还是因为一句话“有德”。他是一个有德的君王,懂得用有德的人。
文侯听从主子,拜布子夏、田子方为师;他尊崇智者,任命李逵、翟璜为相。他任用能人乐阳、吴起为将,用西门豹治理邺城,这是一段佳话……
正如唐太宗所说:“用人如兵器,各尽其长”。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对我卫文侯来说就是好猫。
故文侯享国三十八年。国泰民安,文化昌盛,军事昌盛。西攻秦地,北灭中山,南破楚于商洛,东伐齐入长城,使魏成为战国英雄中第一个崛起的强国。国家时期。
我们把魏国强盛的经验总结为三个方面:用人以才、变法强国、巩固三晋联盟。
这与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类似:“党的建设”是组织队伍的建设,是用人的问题;“党的建设”是组织队伍的建设,是用人的问题;“党的建设”是组织队伍的建设,是用人的问题。 “武装斗争”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军事问题; “统一战线”是团结,领导大多数是政治问题。
有了这三件法宝,魏国怎能不强大?
但后来魏为什么倒台了呢?因为“失德”,就不需要人了。
继任的魏王逼走吴起,利用商鞅,迫害范睢,利用庞涓害孙膑……这些不被重视的小人物,都被其他国家重用,反过来又给魏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伟.
魏国子孙不能低头拜名师,不能以义带兄弟,对内失才,对外结怨,诉诸军国主义,四面树敌,毁掉文侯留下的好牌。
魏文侯是《资治通鉴》中描述的第一个明君。他认为文侯的故事值得皇帝学习。比如尊师重教、言出必行、听从劝告、知人善任……
文侯不是一个完美的老板,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知错能改,听取别人的建议,不争论。
《资治通鉴》是御书。文侯是司马光心目中的第一个好榜样,也是最合适的读者。
另一方面,今天有些领导,别说“听了我就高兴”,别人只要提出一点不同的意见,他们就认为这是对他们权威的挑战,是与他们作对的。
他浑身是铁,能钉多少颗钉子?一个人一个人能做多少事情?
孔子说:“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为知之”。作为一个大领导,你不聪明并不可怕。自以为是最可怕,一意孤行最可怕。
不服从上级是犯罪,不听忠告就会有灾难。
让我们鼓励大家。
注意不迷路,每天读好书
【《资治通鉴有意思》 3:文侯求智者,言而信之;知人善用,言行顺利。】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真的太有意思了!文侯的治国理念简直是经典,言而信之,知人善用,太棒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侯求智,果然厉害!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简直是宝藏!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侯的治国之道值得我们学习,言行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自己又学到了很多东西!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知人善用,太重要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后,感觉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更深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侯真是个明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太吸引人了,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烈推荐!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侯的治国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让我对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侯求智,言而信之,真是明君的典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文侯的治国理念很实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知人善用,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真是太精彩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侯的治国方略值得我们学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感兴趣的人。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