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分析
首先是神学。《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理论的第一篇文章,具有概括介绍的性质。神学除了概括地描述艺术思维的特征外,还强调三点。一、“理思妙,神物徜徉”。艺术思维与具体对象紧密相连,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产生艺术形象或意境,刘勰称之为图像。其次,强调“志向”和“辞令”在思维中的作用。 “志气”是指情感、气质,“辞”是指语言或文字。刘勰一方面认识到语言是艺术思维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但同时他也看到了语言在表达文学形象时的局限性。面对词义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他提出了“得意忘词”的理论,从而将语言的局限性转化为语言的优势。第三,强调创作前的准备,构思时“重虚静”。这是对创作主体的要求。 “虚静”理论起源于老庄。刘勰认为,这是作家修养文学思想的一种方法,要求作家在虚静的状态下直观地认识艺术的本质,从而由虚入实,由静入动,由静入动。思考与澎湃的影像。最佳的创作状态。
二是体性说。《体性》从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讨论文学风格。其优秀之处不仅在于指出了作家才华与作品面貌之间的内在和外在关系,还在于他用理论推论进行阐释并举例,力图揭示文学风格多样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指出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根源于创作个性的巨大多样性。其次,在构成创造性人格的四个因素中,天赋是基础和根本;同时强调后天学习对于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张后天的努力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三是提出“以形体定才,以性育才”,以此作为创作的指导。
【《古代文论》《文心雕龙》文论观点的精神思想与物质本质】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古代文论”与“文心雕龙”的结合,让我对古代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分析透彻,将“文心雕龙”的理论观点与物质本质联系起来,很有启发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心雕龙" 的精神思想和物质本质,真是相辅相成,值得细细品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文心雕龙”的理论,令人受益匪浅!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心雕龙”的思想,放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文论”与“文心雕龙”的结合,真是一次精彩的碰撞!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文章,我对“文心雕龙”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对“文心雕龙”的解读很有深度,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新的认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心雕龙”的思想博大精深,值得反复研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语言流畅,文笔优美,读起来很舒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心雕龙”的理论,对现代文学创作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文论”与“文心雕龙”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的观点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心雕龙”的思想,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文论”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心雕龙”的思想,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史很有帮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对“文心雕龙”的分析,非常细致入微。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心雕龙”的理论,不仅有精神思想,还有物质本质。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值得收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文论”与“文心雕龙”的结合,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