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倒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宾语介词(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2.定语后置(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3、主谓倒装(谓语谓语或主语后置)
4.介词短语后置,也称状语后置(状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2.宾语介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在某些情况下,宾语也会放在前面。条件是:
首先,疑问句中以疑问代词(常见疑问代词有谁、他、夕、曷、胡、恶、安、炎等)作为宾语,宾语一般在前。
例如:裴警察在哪里? (应为“载安”)(《史记.项羽本记》)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to”的宾语是相对主动的,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放在前面。例如:“剩下的就是要记住,以便观察人的神态。” (柳宗元《捕蛇者说》)“是”是一般代词,但也是介词。
其次,在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宾语放在前面。这类句子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子必须含有“不”、“为”、“无”、“无”、“莫”等否定词);另一个是作为宾语的代词。例如:“当时的人不允许。” (陈受《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当时的人不允许”。
第三,预先用“之”或“是”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以突出宾语。此时的“之”只是宾语介词的符号,并无实际意义。例如:“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读一个句子,你就不会理解它。” (韩愈《师说》) 有时,也可以在介词宾语前加范围副词“WEI”,形成“WEI…is………”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听从指令”等。
第四,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介词宾语放在前面的情况。当地点词和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放在前面;例如:“叶问坐北朝南。”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叶问坐北朝南”。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放在前面。
古人没有欺骗任何人。 (别欺负我)
等我三岁的时候我会照顾你的。 (没人关心我)
我对你没有欺骗,你对我也没有危险。 (我没有欺骗,你也不怕我)
每次我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没有人会同意我的观点。 (当时的人不允许)
老师……他把驴扛在肩上,但狼还不知道。 (狼的身份不明)
他没有信心,又问了自己的小妾,说……(谨防不自信)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放在前面。
国王有什么问题吗? (国王怎么了?)
裴警官在吗? (沛公在安)
唉!卫斯人,我还能归谁? (我与谁归去?) 福晋,你为何讨厌? (福晋,你怎么这么反感?)
裴警官在吗? (沛公在安)
” 孔子曰:“何以有此事?
3、用“至”、“至为”、“是”介词介词。使用这种宾语介词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前加上“伟(Wei)”,形成“伟(Wei).”.是.”或“only. of. ”格式时,强调对象的效果就更大了。
太阳住在月亮里,下面的地球暴露在外。 (太阳和月亮曾经闪耀过,太阳离开后,这片裸露的土地显露出来)
国王死了,他不会感到惋惜,但大臣们却会担心。 (关心部长们)
自领军以来,唯一的敌人就是寻求。 (只寻找敌人)
虽出入金朝,只以为有益。 (余伟士力)
父母只担心他们的病。 (只有担心他的病才是唯一担心他的病)
不知道怎么读句子,一头雾水就看不懂。 (不知道怎么读这句话,也看不懂混乱)
只有弈秋听。 (韦婷宜秋)
天帝无亲,唯德为辅。 (只为助德)
只求利益。 (仅以营利为目的)
我是唯一一个跟随领导的人。 (看看我的马头)
刻苦学习刻不容缓。 (只有渴望学习——的人才渴望在道德和专业上学习)
4.介词短语中宾语的介词
不然的话,我们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 (如何到达这里)
整块石头就是底座。 (以整石为准)
长安君为何将自己托付给赵氏? (长安君为何将自己托付给赵氏?)
白天和黑夜。 (白天和黑夜)
长安君为何将自己托付给赵氏? (长安君为何将自己托付给赵氏?)
3. 定语后置词
在文言文中,定语通常放在中心词之前。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位置,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常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人”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人称”或“中心词+of+后置定语+人称”的形式。例如:“求人报答秦朝者,不得其”。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如果石头有声音,它无处不在。” (苏轼《石钟山记》)等。需要注意的是,文言定语的后置仅限于表达修饰关系的句子,而表达从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可以后置。
定语后置有四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人称
计未定,求援报秦者,不得得。 (请给我一个可以报答秦朝的人)
村里的小捣蛋鬼驯服了一只昆虫。 (村里忙碌的男孩)
然后他带领子孙承担起三个丈夫的重担。 (然后他带领着三个轿夫的后裔)
王子和他的宾客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都戴着白帽子为他送行。 (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王子和宾客)
人马烧死、淹死多人。 (死者被大量烧死、淹死)
雁荡也是具体而微妙的。 (又具体又微妙,雁荡)
有客奏洞晓,以歌与之和和。 (有一位吹笛子的客人)
人和马对视一眼,都冻死了。 (冰冻的死人与马对视一眼)
当时的巫术界认为年轻女孩是心地善良的女孩。 (当时巫婆看的是小家庭的女人,心地善良)
有楚人过江(有楚人过江)
2、中心词+直+定语,“直”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蚯蚓没有爪牙的力量,也没有筋骨的力量。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但有强壮的肌肉和骨骼)
如果你住在寺庙的高处,你会担心你的人民;如果你住在寺庙的高处,你会担心你的人民;远离江湖,则忧君。 (居高庙则忧民,居远则忧君)
世界那么大,到底有多少人? (偌大的世界有多少人?)
卢里奚头戴长簪,崔嵬头戴冠剪云。 (头戴陆离长铗,冠翠微切云——,头戴长剑,头戴高高切云帽)
3、中心词+之(尔)+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到处都是铿锵的石击声。 (到处都是发声石)
这四人是天下无怨无悔的穷人。 (这四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告诉穷人)
一匹马行一千里,可以吃掉多少谷物或石头。 (千里马)
能直面他人错误的大臣、官员和人民,将得到丰厚的奖赏。 (能正视别人错误的人,将受到官吏的嘉奖)
荆州百姓循规蹈矩,强兵攻打。 (附练习者为荆州人)
在宦官大乱中,士绅之士都能不改志向。 (能忍住改变志向的,是晋士人)
乡下的孩子去旅行。 (乡下的流浪孩子)
富僧不能来。 (有钱的和尚不能来)
4、用量词作定语时,多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如:
两名官员绑一人去觐见国王。 (两名官员将一名官员绑在国王身上)
品尝不止一艘核船。 (尝一鱼一河船)
然后他带领子孙承担起三个丈夫的重担。 (然后他带领着三个挑担子的丈夫和孙子)
我有一对白玉石,想献给项王;我有一对翡翠玉石,想献给父亲。 (白玉一对、玉桶一对)
毕至陈时,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士兵数万。 (与陈相比,战车有六七百辆,骑兵千余,士兵数万)
一顿饭的花费可能相当于一粒小米或一石。 (一顿饭可能消耗一石谷物)
4. 介词结构作为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是介词短语。文言文中常用的是由“以”和“于”组成的介词短语。用作状语时,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由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在文言文中大多处于补语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部分移至动词前作状语。例如:“绿色取自蓝色,绿色取自蓝色。” (荀子《劝学》) 翻译时,两个“郁蓝”必须放在动词前面作为状语。
事情紧急。请孙将军帮忙。 (请向孙将军求助)
穷人对富人说.(穷人对富人说)
公骑其上,持杓斗。 (詹余昌绍)
他因勇敢而为王子们所熟知。 (诸侯间闻之有勇气)
这叫战胜朝廷。 (这叫战胜朝廷)
所以,燕王想娶你。 (所以燕王要娶你)
大臣的头颅和玉佩都在柱子上碎成了碎片! (大臣的头和玉都碎在柱子上)
朝堂设九客(朝堂设九客)
赵怎敢丢玉而得罪王呢? (赵怎敢保留玉石而得罪国王?)
绿色来自蓝色,绿色来自蓝色。 (绿色取自蓝色,蓝色即绿色)
李的儿子潘……不受时间限制,时时学习。 (不要被时间所束缚,时时学习。)
魏惠王的军队被齐、秦击败,国家空虚。 (魏惠王兵败齐、秦,国空。)
在他的坟墓门口立了一块石头(在他的坟墓门口立了一块石头)
至于失败者,他在路上歌唱,而行者则在树上休息。 (至于失败者,他在路上歌唱,行者在树上休息。)
其次,由介词“with”组成的介词短语在现代翻译中一般用作状语。例如:“具体地讲述某事。” (《史记.项羽本记》) 的意思是“具体地讲述某事”。这种句子前面经常省略动词宾语,但它实际上的意思是“具体地告诉某事(to)”。
其形状如酒瓶,饰有龟、鸟、兽等造型。 (以龟、鸟、兽造型装饰)
告诉一些事情。 (详细报道)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为什么不试试用脚呢)
一座占地五亩的房屋,是用桑树建造的。 (取自桑树)
他们为祭坛结成联盟,祭祀船长的头颅。 (用队长的头祭祀)
捡起锋利的草。 (用尖草剪)
用手掌盖住它。 (用手掌盖住)
谋士们关心的是世界事务。 (就世界事务向部长们提供建议)
董植虽然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他却被权力和愤怒所激发。 (虽然他对东植严酷折磨,但他用权力和愤怒来激励他)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由介词“hu”组成的介词短语处于补语位置时,可以根据翻译时的情况确定其组成。喜欢:
他先我而生,先我而闻道。 (即使是我的前世,他听道的方式也和我之前一样)
他的名字将世代相传。 (将名扬后世)
君子有学识,每日自省。 (君子有学识,只能反省自己)
5. 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思,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子夜,你是说攻打莒吗? (批评菊、子夜的那个?)
更何况,你还没有受到青睐! (这对你太不公平了!)
美丽的房间! (宫!)
尧为王,何其伟大! (尧为王,多伟大啊!)
燃烧它的美丽。 (美丽的光芒闪闪发光)
竹声回浣女,荷花移下渔船。 (竹声喧哗浣女归,荷花移渔舟下。)
少爷担心人家的困难,安全吗? (少爷可急人之难啊!“在安”,对象在前面)
美丽,我年轻的中国! (我的年轻中国真美丽!)
【要了解文言倒装句,请阅读这里】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终于找到一篇讲解文言倒装句的文章了,收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文言倒装句好难理解,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我豁然开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讲得真清楚,文言倒装句的规律终于懂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文言文,倒装句是绕不过去的坎,期待这篇文章的解析。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倒装句,让我头疼了很久,希望能在这篇文章里找到答案。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文言倒装句的文章不少,但这次的标题格外吸引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找到一篇关于文言倒装句的干货文章,感觉要认真学习一下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这篇文章,希望能帮我彻底掌握文言倒装句的规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想学习文言倒装句,这篇文章一定要认真阅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倒装句总是让我犯错,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我一些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倒装句的规律,终于找到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真棒,文言倒装句的讲解十分清晰明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文言倒装句,就看这篇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倒装句,再也不用担心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到文言倒装句的精髓。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倒装句,这篇文章让我豁然开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这篇文章,终于理解了文言倒装句的奥妙。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倒装句的学习,从此不再是难题!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很丰富,文言倒装句的解析很到位。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倒装句,我终于掌握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