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代所著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们被历朝历代视为正统史书,故又称“正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代所著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从《史记》到《明史》,为历朝历代所公认的正统史书,故又称“正史”。它始于传说中的黄帝,结束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它涵盖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以纪、传、表、历的统一体裁书写。它涵盖了道德教育、治国理民、修治安宁、选拔任用人才、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二十四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有许多名言警句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警示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择善而行。以下是一些摘录:
1、行善者有福报;作恶者,必遭灾祸。 (《史记》)
【译文】行善的人,上天会赐福;行善的人,上天会赐福给他们。做坏事的人,上天会赐予灾难。
2、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子知道,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汉书》)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怎么能说你不知道呢?
3、靠德者昌,靠力者亡。 (《史记》)
【译文】依德者必昌,依暴力者必亡。
4. 把一切都做好。 (《后汉书》)
【翻译】只要一切来源正确,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5、祸福无门,只能人呼(《后汉书》)
【译文】祸福无定路,都是人自己的念头造成的。
6、祸福无道,逆境无数,天道影响微乎其微。以人事之先谋,不顺义则福不至,顺恶则祸不至。 (《宋书》)
【译文】祸与福虽无出路,但逆与顺各有命运。天道隐藏在快速感应之中,人事将在未来得到验证。不行仁义,福气不长;不行仁义,福气不长;如果你作恶,灾难就不会降临。人们相信上帝能够洞悉世间一切,也是最公正无私的。善行必有善报,恶行必有恶果。
7. 富乐能通上神,调和下民理,治理化化,使万国太平(读音y)。改变风俗不擅长音乐。 (《三国志》)
【译文】音乐可以在上层与诸神沟通,在下层中和人间的法则,给世界带来和平,实现巨变,给万国带来安定。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改变习俗了。
8、以德应对,则不会成功;以德应对,则不会成功;以德应对,则不会成功。如果你懒惰地回应,你就会受到惩罚。 (《晋书》)
【译文】以德报神,则善吉祥自来;如果你以轻蔑的态度回应神,灾难的征兆就会出现。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愿上帝保佑你好运,没有任何缺点。 (《后汉书》)
【译文】能得到神的保护,万事吉祥,无一不利。
11、天网广阔,疏而不失。 (《后汉书》)
【译文】法律网络浩瀚无边。再松再疏,也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寓意天道公义,作恶必有报应,告诫人们不要试探法律,自取灭亡。
12、正义所在,就要坚决去做,知足于富贵名利。 (《明史》)
【译】行道德而果断,而轻视富贵名誉。
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翻译】有志向、有决心、有毅力的人,工作一定会成功。
14、天虽不高,身却威严。地球并不厚,但形状很大。如果它厚,它就会容纳一切,如果它高,它就会覆盖一切。 (《旧五代史》)
【译文】天地之大德,包容宇宙万物,覆盖万物,承载万物,使万物昌盛,生生不息,但不以之为功德。
15、大风知草壮,严霜知纯木。 (《宋书》)
【翻译】在猛烈的大风中,你能看到不畏风雨的坚韧小草;在严寒的冬天,你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树不屈服于寒冷。比喻一个有忠诚品德的人,在严峻的考验中,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6、智者未生先有远见,知者以隐形避险。 (《史记》)
【译文】明智的人能在事情发生之前预见到事情的发生,明智的人能在无形中避免灾难。
17、立人之道是仁义。 (《梁书》)
【译文】立人之道在于仁义。
18、清贫而乐道,知足于志趣。 (《后汉书》)
【译】身处困境,仍肯坚守道;身处困境,仍肯坚守道;潜心追求理想,享受道。
19、明辨是非,审问深思,仁义在其中。 (《后汉书》)
【译文】知识渊博,知识渊博却又坚持自己的志向,对不懂的事情深刻理解,时刻思考自己能做什么。这就是仁的美德。
20、言必真实,行必果断,诺言必实(《史记》)
【译文】说话一定要说到做到,做事一定要果断,答应过的一定要兑现,以体现诚信。
21.相信天地,你永远不会欺骗我。 (《旧五代史》)
【译文】效仿天地的纯朴无私,如画般诚实坚定不移,真诚相待,决不互相欺骗。
22、至诚所到之处,金石皆开。 (《后汉书》)
【译文】人的精诚所到之处,可以感动天地,金石崩裂。比喻只要真心做事,任何困难都能解决。
23、桃李不言,自有错(《史记》)
【译文】本义是桃李树虽然沉默,但其花果的芬芳却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以致在树下开辟出一条小路。比喻道德高尚、自律严格的人,自然会影响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24、五斗米不能让步,我的拳击在村里算小事! (《晋书》)
【译】我怎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对这些小人卑微地行贿礼让呢?表明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为利益和财富所动,不关心权贵。
25. 有志之士不饮盗泉之水,诚实之人不食源头之粮。 (《后汉书》)
【译文】仁人志士再渴,不饮盗泉水;一个卑微的人,无论多么饥饿,他都不会吃从他嘴里出来的食物。
26、不是不尊位,而是不尊德;薪水不多不是丢人的事,而是没有知识的事。 (《后汉书》)
【翻译】不要担心自己的职位不够高,而要想想自己的道德是否完善;不要因为自己的薪水不够高而感到羞耻,而是想一想自己的知识是否足够深刻。他认为,不应该为官俸禄而患得患失,而应该追求道德和智力的进步。
27、欲疗身,必先疗心;欲疗其身,必先疗其心;欲疗其身,必先疗其心。欲怪别人,必先怪自己。 (《元史》)
【译文】要想修身,先从心灵开始;想要要求别人,首先应该要求自己。
28、仁义如何才能长久?行之则为君子,不行则为小人。 (《三国志》)
【译文】仁义不是特定人的专利。遵循它,就是君子;遵循它,就是君子;遵循它,就是君子。如果你违反了它,你就是小人。
29、养心,不宜寡欲。 (《明史》)
【译文】修心的好方法就是减少欲望。
30、欲望不能放纵,也不能长久。 (《明史》)
【译文】欲望不可放纵,小错不可酿成大错。
31、夫若有志,穷时坚强,老时坚强。 (《后汉书》)
【翻译】真正的男人必须有远大的志向。他的处境越是贫穷,他的意志就越坚定。即使他老了,他的野心也会更强烈。比喻人要有决心,不畏困难,逆流而上。
32、老人仍有志向,但志向是达千里;烈士晚年仍志存高远。 (《三国志》)
【译文】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老了仍有志向;英雄的志向不因晚年而减弱。
33、迷茫而懂得回归,就离大道不远了。 (《魏书》)
【译文】如果你知道迷途的归路,如果你能醒悟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那么你离得道就不远了。
34、犯了错误而不改正才叫犯错误。 (《汉书》)
【译文】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意思是说服人们改正。
35、满金子的遗产,不如一部经。 (《梁书》)
【译文】与其留下一本经书,不如留给后人一篮子金子。
36. 为子孙留下洁净,这不是慷慨吗? (《南史》)
【翻译】把无辜者的品质留给子孙岂不是很好吗?
3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新唐书》)
【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以史为镜,可以明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8、欲树长,必固其根;欲壮其根,必固其根。欲树流远,必挖其源。要想国家安定,就必须积德行义。 (《新唐书》)
【译文】欲树茂盛,必先强根;欲壮其根,必强其根。欲河长流,必浚其源;欲河长流,必浚其源;欲河长流,必浚其源。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多积累道德仁义。
39. 能想到危险的原因,就安全;能想到危险的原因,就安全;能想到危险的原因,就安全。如果你能思考混乱的原因,你就会痊愈;如果你能思考混乱的原因,你就会痊愈。如果你能思考毁灭的原因,那么你就能生存。 (《新唐书》)
【译】只有思考危险的原因,才能保持和平;只有思考危险的原因,才能保持和平;思考灾难的原因,才能维护和平;只有思考毁灭的原因,才能维持永恒的存在。
40、自古以来,一个国家的兴衰,不在于储蓄的多少,而在于人民的幸福和痛苦。 (《新唐书》)
【译文】自古以来,一个国家的兴衰,不在于它有多少储蓄,而在于是否懂得人民的苦乐。
41、世界的品质随教义而改变。 (《三国志》)
【译文】世界文风的质朴或优美,随教育而改变。
42、汇聚大家的思想,传播忠诚和利益。 (《三国志》)
【翻译】汇聚大家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用的意见。
43、清流必清源,清流必清源。欲正其终,必正其本。 (《隋书》)
【译文】要想水清,就必须保持水源清澈。如果你想纠正你的行为(或目的),你必须纠正你的思想(或基本原理)。
44、天会人,时会会。 (《旧唐书》)
【译文】顺应自然规律,和人心,福气就会来。
45、道高则心安,力高则危险。 (《史记》)
【翻译】你的道德越高,与人为善,你就越安全;你的权力越大,你就越容易滥用权力,而任性就越危险。
46、不为富贵所迷,也不为贫穷而忧。 (《汉书》)
【译文】不求富贵,不忧贫。指不惜名利,而安于淡泊。
47、为了国家,粮食不如信仰。立人之要,先质而后文。 (《宋书》)
【译文】治国之理,授民粮不如授民信。做人的本质就是首先要诚实,然后才能用文字表现出来。
48、刑罚不能加重无辜,徒然邪恶不能战胜正义。 (《后汉书》)
【译文】惩罚不能强加于无辜者,邪恶的力量不能击败正义者。
49、专注自我的人会孤独,不肯劝告的人会受阻。 (《后汉书》)
【译文】一个人独断专行,就会孤立自己;一个人专断,就会孤立自己。不肯劝告的人,耳朵和眼睛都会被堵住。
50、神人之怒,天地所不能容。 (《旧五代史》)
【译文】悖逆之人,神人共愤,天地所容。
51、国家强盛,则视人民如无辜儿童;国家强盛,则视人民为无辜儿童。当它倒下时,它把它的人民当作草。 (《三国志》)
【译】国家富强,必须关心人民,爱护人民如子;一个国家之所以崩溃,是因为人民被视为泥土和草。
52、智者根据时势制定计划,愚人则违背理性制定计划。 (《后汉书》)
【译文】智者根据现状行事,愚人则违背自然规律。
53、君子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小人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这是自然的原理。 (《宋史》)
【译文】君子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是理所当然的,小人与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是理所当然的。
54、忧劳可以兴国,闲暇可以亡国。 (《新五代史》)
【译文】忧虑劳苦可以使国家富强,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破产。
55、听到高兴的事,就不会高兴;听到高兴的事,就不会高兴;听到高兴的事,就不会高兴;听到高兴的事,就不会高兴;听到高兴的事,就不会高兴;不肯谏,则不乱。 (《新唐书》)
【译文】喜听别人指出自己过失的人,会兴旺发达;任何拒绝别人建议的人都会感到困惑。
56、节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周书》)
【译文】节俭是善行中最大的美德,奢侈是恶行中最大的恶行。
57、俭朴节俭则福,骄奢则灾。 (《北史》)
【译文】恭敬俭朴是福祉的载体,狂妄奢侈是灾难的预兆。
58、俭朴,节俭,是弘道之源;俭朴,是弘道之源;俭朴,是弘扬道的源泉;俭朴,是弘扬道的源泉。崇尚奢侈放纵,是不良德性的根源。 (《旧唐书》)
【译】坚持俭朴、厉行节约,是弘扬正道的根本;崇尚奢侈、纵欲情欲,是败坏道德的根源。
59、清明做人是做事之本,俭朴做人是做人之本。 (《周书》)
【译文】公正廉洁是为官之本,俭朴是修身之本。
60、清心者心静,心正;清者心静,心正。忠诚的人只走正确的道路。 (《三国志》)
【译文】廉洁之人,心平气和,正直;忠诚的人只走正确的道路。
61、天地长存,人居其间,故有白马过隙之喻。 (《三国志》)
【译文】天地长久,人居其间,故喻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形容人生短暂,天地无限。
62. 不要错过机会;时间永远不会再来。 (《旧五代史》)
【译文】意思是机会难得,一定要抓住,更不能错过。
63、见微而知清浊。 (《史记》)
【翻译】看到一些迹象就可以知道事物是纯洁的还是肮脏的。
64、人心唯一的归宿是道和义。 (《晋书》)
【《二十四史》的64条名言,告诫人们遵守自然规律,择善而行。】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塞!《二十四史》的64条名言,太棒了!学到了很多道理,要好好记住,择善而行,做一个好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二十四史》果然名不虚传,这些名言真是字字珠玑,告诫我们遵守自然规律,做个明智的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名言太经典了,读完后感觉受益匪浅,要认真思考并践行这些智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些名言,感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更深了一层,真是受益匪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好文章!感觉《二十四史》的作者真是深谙人生道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64条名言,字字珠玑,值得反复推敲,相信对每个人都有启发。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些名言很有道理,要好好学习,做一个知善懂行的人。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名言真是太有智慧了,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这些名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名言真是太有道理了,要认真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些名言很有道理,要认真学习,并努力践行到生活中。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精彩的名言,要好好学习,做一个遵从自然规律的人。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名言太棒了,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明智的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些名言,感觉自己的内心平静了许多,要认真思考,努力做到最好。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些名言很有道理,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名言真是太有智慧了,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明智的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些名言很有道理,要认真学习,做一个知善懂行的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这些名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名言真是太有道理了,要认真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些名言很有道理,要好好学习,并努力践行到生活中。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