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诗中“桃花”、“花”字反复出现,明代文学家王士祯便讥讽其为:“如乞丐唱落莲”。谈到唐伯虎的诗的水平,大多数古诗评论家都看不起。
然而,这首被评论家瞧不起的诗,却一直很受民间的欢迎。这首诗主要用俚语写成,反映了唐伯虎对逝去生命的深刻理解,因此很容易在底层民众中找到共鸣。
《桃花庵歌》赏析
《桃花庵歌》 —— 明·唐伯虎
桃花坞桃花庵,桃花庵桃花仙。桃花仙子种了桃树,摘了桃花来卖酒钱。
清醒的时候,我就坐在花前;当我喝醉的时候,我就睡在花下。日复一日半醒半醉,年复一年花落花开。
愿我晚年死去,饮酒消磨,而不是在马车前鞠躬。富者车尘马足矣,贫者酒杯枝而已。
若将富贵与贫贱相比,一在地上,一在天上。如果把贫贱比作车马,他就开车,我就无事可做。
别人笑我疯子,我却笑别人看不透。没有五陵英雄墓,也没有耕田的花酒。
在分析这首诗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唐伯虎的生平。唐伯虎出生于苏州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直到二十四岁,他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在唐伯虎二十四岁时,他的父亲、母亲、原配徐氏和姐姐相继去世。唐伯虎不忍心突然遭遇这样的“灾难”,所以他再也没有从跌倒中恢复过来,也再也没有了读书的心思。
一天天郁闷的唐伯虎,让一众朋友看到后都很着急,纷纷开始开导他。后来,在文征明等人的指导下,唐伯虎又开始研读各种古籍,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明孝宗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乡试状元,成为“解元”。第二年,我满怀信心地再次参加考试。结果,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卷入了一起科举舞弊案。
然而,当案件结案时,唐伯虎的罪名并未得到真正证实,但他的名声却被除掉了。与此同时,上面的官员要求他用钱赎身,这让他非常生气。
出狱后,朝廷将他贬为地方官员。唐伯虎觉得这种行为对他来说是极大的侮辱,所以直接拒绝了。从此,他的生活就十分清苦了。
这时,唐伯虎的继弟见他科举不及格,便天天和他吵架。于是,唐伯虎一怒之下,干脆与继弟离婚了。
一晃六年过去了,唐伯虎娶了妓女沉九娘,并生下女儿,取名桃生。
有一天,唐伯虎路过苏州城北的桃花坞,立刻就喜欢上了当地的风景。于是他用卖画赚来的钱在这里买了一块地,建造了“桃花寺”,然后写下了这首歌《桃花庵歌》。
唐伯虎的诗《桃花庵歌》,其实就整体思想内容而言,与以前的诗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也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当我们读这首诗时,我们会发现,它既有陶渊明“造屋于人间,无车马喧嚣”的潇洒之姿,也有李白“能屈眉弯腰”的傲气气质。腰部为强者服务”。
包括诗的最后两句“无武陵英雄墓,无花无酒,锄耕耕田”的内涵,也与“北原上”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武陵,万古苍茫”见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屠》。
大致的意思无非是生命无常,生不会带来,死也不会带走,再加上一些对名利的嘲讽。但为什么这样一首诗会如此受人们喜爱呢?
唐伯虎的性格一向十分嚣张,不羁。他隐居桃花坞后,曾为自己刻了一枚印章,上书“江南第一才子”。由此可见,唐伯虎非常“嚣张”。
他在诗中最初写的是桃花坞、桃花寺,这些都是真实的场景,但当他写到自己时,他就变成了虚拟的神。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很惊讶唐伯虎为什么用“桃花”来形容自己。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酷爱菊花,与“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菊花历尽沧桑,不畏严寒,比喻坚忍不拔。周敦颐喜爱荷花。莲花“中直外直,无蔓无枝”,象征着正直、纯洁。
那么,唐伯虎为何选择“另类”“桃花”呢?原来,“桃花”的民间比喻是“桃花瘴气”,恰恰象征着“风花雪月”的含义。这个比喻与唐伯虎的处境高度重合。
另外,“桃花”很容易让人想起“天堂”。唐伯虎在诗的开头用了六朵“桃花”。如果在标题中加上“桃花”,那就是7。其实,他的意思是让读者明白,他过着“神一样的生活”。
那么,唐伯虎的“神一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正如他诗中所言:买桃花坞,建桃花庵,种桃花树,然后采桃花换酒钱买酒。
无论醉酒还是醒酒,唐伯虎其实都留在了这桃花庵里,过着平静的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自己都觉得很满足。
全诗淡化了唐伯虎现实生活中的贫困,只让人们看到他风流倜傥、潇洒不羁的一面。看来桃花换酒是很容易的事。 “愿老死,消磨时光饮酒”,不愿效仿别人,为五斗米弯腰。
民间一直有句老话:死在牡丹下,成鬼。但唐伯虎认为,死在桃花下,就能做鬼,风花雪月。这句话一出,“浪漫”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
这种印象与民间小说中唐伯虎的形象高度吻合,因为在老百姓的印象中,唐伯虎是一个风流潇洒、才华横溢的男人,所以大家读这首诗时都有一种“画”的感觉。 “是的。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其实才是真正体现唐伯虎人生哲学的地方。 “车马之尘,足富贵矣。”下面四句的意思是:有钱人喜欢追车马后面的尘埃。他们认为生活很有趣。
不过,作为一个穷人,我觉得每天抱着花枝、端着酒杯“躺”在家里更有趣。每天不用为这些琐事而烦恼,这不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吗?为什么不呢?
“如果把贫贱比作车马,他必须开车,我有闲暇。”这两句话更有哲理。有钱人为了赚钱,每天都开着马车上路;但穷人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整天开着马车到处乱跑,就跟那些节假日开着马车到处乱跑,堵车一样。怎样才能“宅”在家里喝酒、赏花、看电视里的“堵车”呢?休闲呢?
外面的人笑我是疯子,我却笑他们是傻子。我问你,你辛辛苦苦挣了这么多钱,你真的能在死前花光吗?你还记得“武陵源”上那些皇帝的陵墓吗?
这些皇帝生前是多么的有权有势,死后更是被埋葬得很华丽。但现在,他们的坟墓早已被推平了。他们的骨灰滋养的土地现在已经被农民变成了农田。
结语
《桃花庵歌》 成功不在于思想上的突破,而在于叙事技巧。古代诗歌创作原本以“避免重蹈覆辙”为主,但唐伯虎在诗中用了8次“桃”字,14次用“花”字。
虽然王士祯因频繁重复“桃花”二字而嘲讽其诗为“乞丐唱落莲”,但“桃花”所带来的意象和“桃花仙子”的自我隐喻,与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本人的形象高度吻合。
于是,这种高度的契合,赋予了这首诗巨大的感染力,让人们在这首诗中找到了巨大的情感共鸣。因此,这首诗更容易流传。
【明朝一位大才子被贬官,写了一首愤世嫉俗的诗,同一个词重复了十四次。】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塞!这个词重复了十四次,这也太绝了!感觉这首诗充满了愤懑和无奈。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太深了,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真是太震撼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明朝大才子被贬官,还能写出这么一首好诗,真是令人佩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同一个词重复了十四次,这真是个很特别的手法,让人印象深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主题应该是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真是太有意义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经历了这位大才子的痛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太深奥了,我读了好几遍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明朝的诗人真是人才辈出,这首诗真是太经典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是太精彩了!同一个词重复了十四次,却一点也不显得重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看到了明朝大才子的才华和遭遇,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位大才子被贬官真是太可惜了!这首诗充满了他的愤懑和无奈。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真是太犀利了!感觉这位大才子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太美了!同一个词重复了十四次,却一点也不显得单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是太震撼了!让我看到了明朝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是太感人!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是太经典了!同一个词重复了十四次,却显得格外有力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太深远了!让我看到了这位大才子的内心世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是太有感染力了!让我感受到了这位大才子的才华和遭遇。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是太独特了!同一个词重复了十四次,却显得格外有韵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是太棒了!让我看到了明朝大才子的才华和勇气。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