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 剧照。
撰写者|雷武灵
梁元银
顺黄河飘至北京王府,挂筵入薄莲山。
天长水阔,我们厌倦了远行。探访远古时代和平台。
我担心台上的客人,就对着酒唱了梁园的歌。
但我记得彭池阮公的口号,因为他高喊“潞水激起洪水波涛”。
汹涌的波涛已看不到故国,西行之路已远方可寻平安!
生活充实了,无暇忧虑,可以喝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摇大扇,五月不热青秋疑。
杨梅玉盘为你摆好,乌盐亮如白雪。
酒加盐但喝掉。不要效仿野蛮人的高尚行为。
昔日信陵君贵人为人,如今却有人修信陵墓。
荒城被碧蓝的山月照亮,古树消失在碧蓝的云彩里。
梁王府现在在哪里?马先归,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在碧绿的池塘里,空荡的汴水向东流向大海。
思及此事,衣衫盈泪,买金醉,回不来。
连续叫五白六局,分曹赌酒。
歌曲和民谣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我躺在东山高处的时候,我就起来了,帮助苍生还为时不晚。
为什么写《梁园吟》
这首诗的标题是《梁园吟》,也称为《梁园醉酒歌》。梁园是一个有着多重历史呼应的地名。西汉时期,文帝封其子刘武为开封、商丘地区梁孝王。汉孝王、梁王在此修建了一座大型宫殿和花园,称为梁园。梁孝王在此招收文人。西汉最著名的词人墨客梅乘、邹衍、司马相如都云集于此,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和诗篇。留下的梁园遗址是古代著名的旅游胜地和怀旧之地。许多诗人留下诗作,其中唐代以前最著名的就是魏晋诗人阮籍《咏怀诗·十六》。
在更早的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商丘属于宋朝,宋朝是商朝的后裔。春秋时期宋平公在此筑台。战国时期,开封是魏国大梁的都城。大梁留下了许多历史记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偷符救赵。李白的诗中包含许多有关这方面的古代个人典故。其中,当地遗址有:太平(从远古到太平来访,太平担心客人)、彭池(但又想起阮公的彭池咏)、梁园(梁园之歌是写给喝);其中的人物有:信陵君(昔日信陵君为贵人,今人修信陵墓)、梁王、眉成、司马相如(梁王宫现已太平,眉马先归,做了不相待),阮籍(但我记得《彭池》中阮公的吟)。因此,从标题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旧诗。但这首怀旧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以一首叙事诗开头:
顺黄河飘至北京王府,挂筵入薄莲山。
天长水阔,我们厌倦了远行。探访远古时代和平台。
我担心台上的客人,就对着酒唱了梁园的歌。
写的是李白如何到梁园,以及为何写下《梁园吟》。他从帝都长安(西安)乘船沿黄河东来。水路太远,水流太湍急。同时,他也想探古,于是从汴州(开封)登陆,到达平台(梁源)。平台(梁源)这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地方,让作为游客的他充满了忧虑,于是他边喝酒边写下这首诗。
南宋马远《舟人形图》。
我们来看看具体经文的理解。吊座就是挂帆乘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扬帆采花,悬席采海上月”(谢灵运),“千里席上悬平,连名山都没有”。 ”(孟浩然)、“席子上望东南,青山绿水远方”(孟浩然)、“明朝帆席挂,枫叶纷纷落”(李白)。古代船帆并不全是布帆,也有用草席或竹席制成的。无论如何,帆的作用就是捕风。布料太贵,竹草编织的便宜。吊兮句与前一句“我在黄河上漂到荆阙”相结合,意思是乘船顺黄河而下,离开当时的都城长安。 “游古始于平台”。梁宋地区古迹遍布,吸引着人们在此平台上探古。这里有一个疑点,就是黄河从陕西到开封的通航问题:这是真实存在的事情,还是只是一个比喻?或者它既是虚构的又是现实的?因为这次航行在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当然,李白写过黄河很难航行。这是一个介绍,描述起源。
“平台担心客人,所以我一边喝酒一边唱梁元歌。”最后,他写了《梁元歌》。这一系列的事件非常连贯:他离开北京,顺着黄河漂流而下,但黄河波浪太大,他不愿意再走得更远,所以他登陆这里探古,到达了这个平台。作为这个平台的嘉宾,我有很多的担忧。我忧心忡忡,便对酒作歌,写下了这首诗。这个旅程是相互关联的。直接原因是自己有太多的烦恼,更遥远的原因是去金雀、薄莲山,厌倦了远行,游古。为什么平台客户如此担心?因为他的不幸命运,也因为梁园的历史意义。这些诗都是解释、叙述和描述,但对这些客观事实过程的叙述和描述,既是事实,又是隐喻,情感色彩浓厚,寓意丰富,极富表现力:《浮黄河》《薄连山》天长水阔”都体现了人生的艰难和曲折。李白会在诗中阐释其诗的由来,如“岑公丹秋生,正要喝酒,别停,与你对歌,请听我说”(《将进酒》) ),“好吧,“是庐山歌,繁华来自庐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个解释写诗原因的引言,相当于这首梁园歌的前奏,是这首诗的题目是一首怀旧诗,以一首抒情诗开始,以一首抒情诗结束(作曲,“歌咏情怀”)。于歌的吟唱。
享乐亦空
但我记得彭池阮公的口号,因为他高喊“潞水激起洪水波涛”。
汹涌的波涛已看不到故国,西行之路已远方可寻平安!
这里用的是“却一”。 “阙”是转折点,声调很有力量,给人一种突兀感。不过,这个转折的意义却是很自然的,是一种自然的联想。因为要写《梁园歌》,所以想到了这里以前诗人写的诗。当然,这种变调也可以理解为他正要现场创作歌曲,却突然停下来唱起了前辈的歌曲。李白唱魏晋诗人阮籍的《咏怀诗·十六》“徜徉彭池望梁,绿水漫漫,原野茫茫”。彭池,泽叟古名,丰泽。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战国时期属魏国。作为典故,被后世诗人所引用,如:“至此,八方宾客齐聚彭池”(唐魏应物《大梁亭会李四栖梧作》)、“彭池已在梁源,青翠欲滴”。水涛汹涌,波涛汹涌”(何景明,明《黄河篇》)。
李白的许多诗词都直接引用前人的诗词。这里,直接引用阮籍的《绿水起流波》诗就是一个例子。 “浩浩荡荡的海浪已经看不到故国了,我们千里迢迢西行才到!” “浩浩荡荡的海浪让我们看不到故国,我们已经远远地西行了。”你可以让它恢复平静。”这种现实的困境和挫败感引发了强烈的抒情情绪。一离开,我就有一种强烈的回去的愿望。这与前一段旅程的主题相呼应。上一篇说“去荆阙”,现在说“归故国”,上一篇说“欲入薄莲山”,现在说“回西路太远”。我以前写的歌充满了忧虑,但我现在唱的歌就是忧虑本身的表达,前后构成了一个循环,一个情感和情感的循环:我刚要离开,我马上就想回去。但不能都是忧虑。从这些游记、诗词和史料记载中,我们知道李白在744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被玄宗“带金归来”。东游齐梁,与杜甫、高适同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在这段旅途中写成的。
生活充实了,无暇忧虑,可以喝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摇大扇,五月不热青秋疑。
杨梅玉盘为你摆好,乌盐亮如白雪。
酒加盐但喝掉。不要效仿野蛮人的高尚行为。
这里一声大喊,终于打破了之前的忧郁对唱:“寿终正寝,无暇忧虑,可以喝美酒,登高楼。”当遭遇人生最大的挫折时,如何面对这种挫折和困境,又如何摆脱这种境地。从低沉的悲伤中解脱出来?这是这首诗的核心。人生若心胸宽广,怎会在乎悲伤?花点时间享受生活的幸福。一句“喝好酒登高楼”,“喝好酒”接替了之前“无暇烦恼”的讨论; “登高楼”就是眺望远方。超脱之外,又过渡到如下享乐场景:“平头奴摇大扇,五月不热多疑青丘。杨梅玉盘为王设,吴盐如花”。还有洁白的雪。”吃喝玩乐,杨梅蘸着白盐,用的是名贵玉盘,里面装着非常高档的雪白盐,这在当时是一种奢侈。但最后一句话是:“勿效益气,行高尚之事”。不要模仿博伊和舒淇。为了气节、道德、理想,他们可耻地吃周粟而饿死。自己喝就行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怎么还提古人呢?
明丁云鹏《漉酒图轴》(部分)。
李白的饮酒享受生活是一种自觉的生活态度,与他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有关。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不是随意喝的。他试图为自己的享乐主义生活态度寻找理由、依据和合法性,并上升到普遍真理的层面。因为他不满足于仅仅生活和享受自己。他有意识地、主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盲目地吃喝。他要“活出理想,实践真理”,代表“正确”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骄傲的人,他非常在意这一点。这句话引出了以下古代事迹的例子:
昔日信陵君贵人为人,如今却有人修信陵墓。
荒城被碧蓝的山月照亮,古树消失在碧蓝的云彩里。
梁王府现在在哪里?马先归,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在碧绿的池塘里,空荡的汴水向东流向大海。
最后进入诗题《梁园吟》所包含的怀旧内容,写了与大梁、梁园有关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是大名鼎鼎、令人羡慕的人物:大名鼎鼎的信陵君,偷符救赵,震惊诸侯。但现在连坟墓都变成了耕地,曾经繁华的城市也被废弃了。只有月光照耀,历经沧桑的大树已经消失,如云般飘散而去。梁园原主人梁孝王刘武,以宫殿和园林闻名。现在什么也没有剩下了。围绕其周围的著名词人墨客梅成、司马相如也已去世。只剩下他们唱歌、跳舞、嬉戏的地方了。其余汴河向东流。
中国古代怀旧诗歌最基本的思想主题是与历史虚无感相伴的生活虚无感。当然,如果我们想怀念过去,那就更糟糕了。连汴河都没有了,连山河都变了,连天地气候都变了。这部分诗中,比较难理解的两句是“荒城空照青山明月,古树隐入青云”。前一句是典型的特殊诗性语法和诗性句式,常见于杜甫、黄庭坚等诗词大师。李白的歌曲线条清晰,句法流畅,如此凝练、别扭的句型并不多见。
根据诗歌语法,诗中的词可以自由组合“月照荒城青山”、“月照荒城青山”、“月照荒城青山”、“月照荒城青山”、“月照荒城青山”、“月照荒城青山”等。荒山荒城”,因为动词“昭”决定了主语一定是“月”,无论“月”出现在句子的什么地方;而“荒城”和“碧山”无论出现在句子中哪里,都是被“照亮”的宾语,都是谓语动词的宾语。这首诗的标准句法是“月照荒城青山”。这是散文的语法,诗不能这样写。在这首诗中,荒城与青山形成鲜明对比。人造城市荒芜,这是对人类力量的否定,而山峦的翠绿则是自然的力量,依然生机勃勃。还有一个虚词“虚照”。月光照亮的是虚拟的影子,不是真实的影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生活的虚无和空虚。这是一种将诗人的知识和情感寄托在其上的判断。
最难解释的莫过于“古树尽入苍梧云”。这些古树,就如前句中的荒城一样,是古人自然种植和建造的。 “苍梧云”就是典故苍梧。今广西梧州苍梧县。但在古代,指的是据说舜帝驾崩的地方,湖南宁远的九嶷山。南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云出苍梧原野,水归江河”。谢朓写的这首诗,是派范云出任零陵县内史。零陵就是现在的永州。九嶷山位于永州市宁远县境内。与广西接壤,是湘江的源头。湘江北流至洞庭湖。进入长江就是江汉地区。这很容易理解,根本不需要解释。但云和苍梧总是连在一起使用,仿佛有什么特殊的来历和意义。
“那些古树,全部消失在苍茫云海之中。”有人认为苍梧是舜的埋葬地。因舜死而闻名,传说他的二妃追寻时痛哭流泪,化成斑驳的竹子。苍梧云是死亡的象征,意味着一切原本高贵的东西都随着死亡而消散、消散。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大凉和苍雾云怎么会相隔这么远?唐初李善(630-689)注《文选》,引述谢朓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有云从苍梧来,入大良”,就是来自湖南九嶷山的云。飘入河南开封,这与谢朓的诗无关。但仓五云从此就与大梁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成为后世很多人用来书写大梁人事的典故。李白还写道:“大梁贵公子云气缭绕,宾客若无三千,谁信灵君?救赵复魏,威名天下闻名。” ”。这是专门写给凌王的一封信。这里的“空中苍梧云”中的苍梧云显然并不是死亡的意思,而是天空中的行云。那么“古树入青云”就是古树高耸入云的意思。当然,云和月是超越人类生命的自然存在。这种持续的自然存在反映了人类生命的短暂和空虚。
引用古人来证明自己的享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李白惯用的方法(也是古代常用的方法)。他不只是自己享受,所以每当他享受的时候,常常会涉及到古人。为什么?因为在李白的意识中,他不仅生活在当下,而且生活在一个由著名历史人物组成的有意义的空间中。这些古人的生活是他的参考。他想将自己与这些人进行比较。在很多诗中,他实际上是想说服自己享受它,而不是追求成就和名誉,因为这些都是虚无。只有及时行乐、活在眼前才是最值得的。但这里还有另一个错误,那就是矛盾。 “舞影歌声散翠池,空汴水东流入海”。那些人也享受着声音、色彩、歌舞,但这些享受都变成了空虚。你现在所享受的快乐其实都是空的。
《归藏·启筮》 剧照。
内心坚强的意志
思及此事,衣衫盈泪,买金醉,回不来。
连续叫五白六局,分曹赌酒。
想起这些古人,就让人流泪,感到非常难过。花钱喝酒玩乐不会带来内心的平静。这和之前的“持盐饮酒,不学夷人,做事高尚”“昔日信陵君高贵,如今人修信陵墓”“皇宫”是一样的。梁王今安,马先归,不相待”,其本意非但不解忧,反而加深忧。一个及时享受的理由,一个解放的支持,却失败了,我自己的悲伤反而增添了古人的悲伤,我陷入了更深的悲伤:“衣衫已满泪”。醉酒回不来”,这里“回不来”是痛苦的根源。很现实的问题,“去荆阙”、“能回”和“回不来”。痛苦的核心是赐金放人,断绝仕途,“无暇忧生,饮美酒登高楼”的作用和效果已被否定。
该怎么办?没有任何理由了,只是放弃,逃避,沉迷,陷得更深,放弃自己,完全投入到激情和刺激中,赌博,赌博:“不断地叫五白六赌,分曹与赌。”赌博喝酒是为了玩得开心。”在赌博中。醉酒中让时间飞逝,忘记生活的痛苦。李白写了很多关于他赌博的事:“有时六注使我兴奋,我绕床三圈,扔一个给另一个”(《长安三万里》),“我曾经是一名斗鸡者,我继续是五岭英雄”(《猛虎行》)、“我无事可做”(《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游博陵,晨雪下饮酒”(《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揽古书怀》)、“羞追中——长安社老童,红鸡白雉赌梨栗子”(《行路难·二》),还有更多关于醉酒的故事。但到了这里,他并没有停止醉意,只是在陶醉中停止,而诗还没有写完:
歌曲和民谣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我躺在东山高处的时候,我就起来了,帮助苍生还为时不晚。
还写了“歌”,意思是上面是歌的内容,对应的是《梁园饮酒歌》的开头。 《饮酒唱梁元歌》与《歌谣》之间是“歌”本身,现在是从歌中出来的。当然,这里的“歌谣,意远”也可以理解为再次歌唱,一遍又一遍地继续唱。一边唱歌,一边想着心里越来越深的愿望。最后一句和之前唱的相反(及时行乐、悲伤、放弃自己),告诉自己不要灰心,还有希望,我可以像拯救东方人民的谢安那样东山再起金朝危在旦夕。时间还来,要做的事还很多:“东卧高山时起身,济济苍生还不晚。”最后一句与前一段没有逻辑联系。只是节奏轻柔,沉吟片刻,“歌谣,意蕴深远。”休息了一会儿,我立刻转过身,从另一个方向思考。这里的转折是突然的转折,完全依靠个人的意志、内在的力量,以及李白个人内心的坚强意志和信心。李白强大的个人意志刚刚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被赐金还之,信心和希望顿时无缘无故地升腾起来。这就是李白的伟大之处。全诗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首诗是一首长歌行,是李白最好的诗体,也是最能代表他的诗风和精神(思想)面貌的诗作之一。总是具有极其饱满的情感和很强的感染力,这是李白诗歌典型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多重意义和情感的层次、重复和推进。起初是忧虑(平台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客人),后来是迷茫(祖国的广阔在故乡迷失了);然后是摆脱忧虑,通过乐观和享受,通过饮食,通过超越古代的虚无;但他的这种解脱最终还是失败了,他“思思此事,泪流满衣”,无法摆脱“醉金”的束缚,只好沉迷于更多的事情。刺激赌博、饮酒以解忧愁;但最终,他有东山再起的野心。就这样,我一遍又一遍地翻来覆去,坎坷坎坷,一遍遍地思考。低与高交织在一起,循环无穷。各种层次的意义都充满了矛盾和对立:忧、享、惆怅、放纵、空虚、狂喜。李白的诗把这些矛盾合而为一,矛盾的统一体内部又充满张力。这就是歌体诗中独特的唱叹效果。
其次,它的组织架构非常清晰。写作是诗各段落意义的发展、联系和过渡。没有杂乱的结构,尤其是这首抒情长诗,内容丰富,情感多变。这首诗层次虽多,但却很连贯,逻辑线索非常清晰。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个层次之间的过渡和发展都非常自然流畅。不知不觉中,诗进入了下一个层次,上下层次的衔接十分自然紧密,浑然一体。比如第一段,事件的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就非常清晰、自然。离开北京,我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到达了平台。天长水阔,厌远涉水,愁事多,遂写酒歌。
三是李白的矛盾和他无法解决的痛苦。矛盾带来痛苦,矛盾得不到解决才带来痛苦。为什么会痛?因为他爱得热烈而深沉。李白的敏感度超强。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忍受了矛盾,忍受了矛盾的痛苦。与他笔下的伯益、叔齐不同,他有坚定的原则和信念。他们为了道德理想甘愿饿死。孔子评价他们说:“求仁而得仁,何必责怪你们。”孔子评价颜回说:“你有德,回来吧!一篮子饭,一勺子酒,在后巷里,人们不忍心忧愁,但归来时不改欢乐。” “贤哉,你回来吧!”李白与这些人不同,他有着强烈的欲望和攻击性,所以李白和普通人一样,在世间受苦,在欲望中挣扎。那些圣人:“抬头则山高,风景便止。”(小雅)“抬头则高,下钻则强”(论语·子罕)这样的人道德高尚。他们做到了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我们向往的李白在气质上被称为“流仙”。事实上,他的痛苦和欲望与我们一样,虽然一直想成仙、成道。李白的诗是最容易让普通人接受和产生共鸣的,因为他虽然才华横溢,无比自信,但他也有普通人一样的贪、嗔、痴、怨。他与我们有这种情感、情感、心理上的联系。李白让我们喜爱,让我们感动,因为他和我们一样,陷入矛盾、彷徨、痛苦而无法解决,而且他比我们更矛盾、更痛苦。他为我们表达了我们的痛苦,他表达得由衷而喜悦。当然,他也比我们更强、更自信、更有能力。
《长安三万里》 剧照。
《梁园吟》 什么时候写的?
这首诗涉及到一个争议,那就是它写成的时间。由于没有可靠的外部历史依据,只能根据诗的内部依据来判断。诗中提到这是他从长安到开封途中写下的。有新的说法,认为李白多次从长安游历梁宋。此诗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或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我更倾向于传统的观点,认为这首诗是梁宋时期的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年)受金释放后写的。
原因之一是诗中的“故国迷失在波澜壮阔,西行万里才能到”,“醉金不归”。这个“古老的国家”一定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 “回归”二字,当然是指回到自己曾经拥有的地方和地位。无论李白多少次访问长安(传统认为只有一次,新学说认为两次甚至三次),那一次他访问长安都是在天宝元年(742年)他进入朝廷,与玄宗皇帝关系密切。同时,“安克贵”和“未能返回”是指无法做出独立决定,不是像往常一样返回长安,而是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这首诗的核心主题“去荆阙不归”,就是被放逐,无法归来。
第二个理由是,“当我高卧在东山时,去帮助人民还为时不晚”。谢安暗指东山复出。他六十多岁了,运筹帷幄,要打赢淝水之战。 “还不算太晚”里还有一个“迟”字。可见李白写这首诗时年纪已不小了。
第三个原因是,这首诗是李白最忧郁的诗之一。诗中虽然有一种豁达、宽慰的感觉,而且以豪迈的词句结尾,但却掩盖不了笼罩全诗的低落情绪。这应该是他在还了钱、遭受人生最大打击后的表现。这首歌《梁园吟》与《将进酒》 《行路难》来自同一时期。裴飞将李白的诗歌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赠金与放生至今仍是李白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也定义了李白诗歌中的思想与艺术。赠金和返还之前的时期属于早期阶段;安史之乱授金返还之前为中期;安史之乱以后为后期。这首诗属于李白中期遭受人生最沉重打击后的悲愤诗,而不属于他早期的青春活力、豪放自信的诗。
【李白《梁园吟》:饮酒作乐并没有解除悲伤,反而加深了悲伤。】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李白这首诗太有感触了,饮酒作乐并没有解除悲伤,反而更加深了悲伤,真是让人心酸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李白把饮酒作乐后更加悲伤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诗总是充满着悲情,饮酒作乐后更悲伤,让人感同身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能解千愁?李白的《梁园吟》告诉我们,有时饮酒作乐反而加深了悲伤。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饮酒作乐,本以为可以忘却悲伤,却没想到反而加深了悲伤,李白这首诗真是太写实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梁园吟》,让人感叹饮酒作乐无法消解内心的悲伤,反而更加沉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饮酒作乐,却无法摆脱悲伤的阴影,李白的诗句真是写出了人生的无奈!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饮酒作乐,却更加悲伤,这首诗读起来让人心酸,李白真是天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这首诗太伤感了,饮酒作乐并没有解除悲伤,反而更加深了悲伤!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饮酒作乐,却无法摆脱内心的悲伤,李白真是把这种心情写得太深刻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悲伤,饮酒作乐都无法消除,这首诗太写实了,让人感触很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这首诗太有深度了,饮酒作乐并没有解除悲伤,反而加深了悲伤。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饮酒作乐,却没有减轻悲伤,反而更加沉重,李白的诗句真是太写实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是太有哲理了,饮酒作乐并没有解除悲伤,反而加深了悲伤。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诗总是能触动人心,饮酒作乐后更悲伤,真是让人心痛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饮酒作乐,却无法摆脱悲伤的纠缠,李白的诗句太真实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悲伤,饮酒作乐都无法消除,李白的诗句真是太感人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深刻了,饮酒作乐并没有解除悲伤,反而加深了悲伤!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梁园吟》真是太有感触了,饮酒作乐并没有解除悲伤,反而更加深了悲伤!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饮酒作乐,却无法摆脱内心的悲伤,李白的诗句真是太写实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