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白丨文
我想你,但我不会说,所以我们就看月亮吧
杜甫是巩义人,自47岁最后一次离开河南以来,一直在巴蜀一带漂泊。
他的诗中常出现异乡月,有名者必数兖州月。
今夜兖州,我只能独自在闺房里观看。
怜远方子孙,犹念长安。
香雾云气湿婢,清玉臂寒。
何时靠旭果,眼放光泪就干。
兖州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富县。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杜甫带着妻儿逃到兖州,住在羌寨里。
七月,太子李亨背着父亲李隆基在银川登基,称帝。八月杜甫离家北上延安,希望赶赴银川协助镇压叛乱。
但此时叛军势力已经扩张到兖州以北。出发后不久,他就被叛军俘虏,并在失守后被送往长安。
人身自由被控制的老杜看着长安的月亮,想起了还住在兖州的妻儿。他望月思乡,用妻子的语气写下了这部流传千古的巨著。
老杜去世一千年后,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将《我爱你》译为“月绮丽”。这个翻译成为日语含蓄表白的句型。
其实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夏目最初的想法。毕竟老杜已经对妻子说过同样的意思了。
我的月亮最好,不接受任何反驳
三年后,老杜再次望月,思念哥哥。
戍鼓打断了行人的动静,秋边传来雁鸣声。
今夜露水洁白,故乡月明。
兄弟皆散,无亲可问生死。
送信的统帅并没有回避,但情况却是大军并没有停下来。
这年九月,史思明率部从范阳南下,攻克开封,西进洛阳。山东、河南两地都在战乱。
杜甫进入四川,创作了我们所熟悉的《登高》 《春望》 《北征》 《三吏》 《三别》等著名作品。
虽然四川没有战乱,生活相对稳定,但他仍然不高兴,因为弟弟们分散在汴罗地区。战争封锁了他们,他们无法互相交流。怎能安安静静地赏月呢?
白露之夜,清露弥漫,让人顿时感到寒冷。
是故乡的月亮圆,还是人更团聚?老杜恐怕也说不清楚。
河南老乡白居易也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公元八世纪末,地方割据势力叛乱,河南再次陷入战火。白居易看到的月亮不再是“露如珠月如弓”那样可爱了。
他自己在诗序中写道:河南发生战乱,家人离散。大哥在景德镇,七哥在临安县,十五哥在安徽和县,其他弟弟妹妹有的在徐州,有的在渭南。
悬影分千里雁,
Cigensan由九秋蓬组成。
一起看明月应该流泪,
一夜之间,家乡五地感觉都一样。
兄弟姐妹分散在五地,五地的月亮应该是一样圆的。然而,世界上有多少家庭因战争而受损、离散。
大家看到月亮的时候,恐怕都会哭吧?
洛阳最美的不仅是牡丹,还有月亮
很多人的友谊是通过共患难结成的,比如白居易和他的好朋友元稹、刘禹锡。毕竟,他们是一起经历了二王八司马被贬的。
在宋代,一些文人的友谊来自于吃喝玩乐。那就是北宋洛阳文人群体,如欧阳修、梅尧臣、钱惟言等。
欧阳修27岁考取进士,被宋仁宗安排到洛阳,为最高领导人钱惟彦担任秘书。
钱局长是一个享受生活的人。他经常举办酒会、诗会等,并在春天组织部下一起赏牡丹。在钱科长的带领下,欧阳修、梅耀辰等一群小伙子逐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洛阳牡丹
欧阳修、梅耀辰等人经常利用工作时间去洛阳周边的县城游玩。
有一次,他因大雪被困在伊川。钱局长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派了一名厨师和一名歌手。这帮文人真是被钱局长宠死了。
后来,三年任期届满,梅尧臣调任孟州,钱科长被贬湖北,欧阳修也离开洛阳前往开封。临别之际,欧阳修用一首诗《玉楼春》写洛阳和自己的《春江月夜》。
洛阳正在庆祝芳菲节。
香味交替美丽和芬芳。
游丝故意在痛苦中徘徊,
垂柳无缘无故地争着告别。
杏花红的地方,青山不见了。
行人在山脚下休息。
今晚谁愿意远方陪我?
只有孤单的月亮。
故人一一离开洛阳,只有洛阳的月亮送我最后一程。
从此,老欧在官场上下数十年,退居乡村,为官为将。然而,在洛阳的三年,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三年。
纵使国家灭亡,家破人亡,宋朝的月色也不及南唐。
洛阳的月亮送别了欧阳修的青春,东京的月亮照亮了李渔的祖国梦。同样是宋朝的明月,但作为南唐皇后,李渔的运气却远不如欧阳修。
李渔是一位月上书写大师。国家灭亡后,他被赵匡胤封为叛侯,住在现在的开封孙立堂村。
当时文物难求,但他写下的字句却经久不衰。
我默默地独自上了西楼。
月亮就像一个钩子。
孤独的梧桐深院锁住了青丘。
他看着那弯月,心中百感交集,不断地被割断,不断地困惑。那是一种分离的悲伤,各种凄凉。宋代的月亮不圆!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7月7日,是李渔的41岁生日。当晚,他命令艺伎在他的寓所里演奏音乐,演唱一首《虞美人》字的新曲。他一开口就唱道:“春花秋月几时,往事知多少?”
春天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生活是如此美好。但囚犯的悲惨岁月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安静居住的小楼再次被春风吹拂,春花又要绽放,可南唐的故乡在哪里?
这首诗传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太宗大怒,命人给他药酒,毒死他。
这一天的月亮不圆,定格在李渔四十年的人生里。
我们不知道谁是第一个赏月的人,但第一首咏月诗却诞生在淮阳
早在三千多年前,淮阳人就开始吟咏月亮。《诗经·陈风》中有一首诗叫《月出》,是这样的:
明月冉冉升起,人杰地灵。
舒瑶有烦恼,努力则安静。
月出皎洁,人杰地灵,
月光皎洁,杰出人物燃烧明亮。
蜀妖少来了,辛苦苦了。
这是一首让月亮惜人的诗。月光下,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子。诗人远远地看着姑娘,心狂跳不已。
诗人郑振铎曾这样描述这首诗的含义:“意境是那么微妙可爱,就像在昏暗的黄昏里听小提琴独奏,又像在月夜的夏夜听笛子。”
也许是因为月亮总是孤独地挂在一望无际的夜空中,也许是因为它照亮、遮盖了一切,月下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浩瀚之感。
曾经的《月出》以《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悲伤情调开始,后世类似的作品层出不穷。
李白《送祝八》“见天涯若思故人,欢喜石上明月”,杜甫《梦太白》“月落满屋梁,又犹豫见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月露松间,清光如王”,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华阴升,雾气缭绕。”这条河和渚开了,光比老友还清,我的心一下子就开明了。”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大部分是从《月出》。
无论他们如何变换视角、形式、语言,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意境,即一种迷茫的意境、一种忧郁的意境。
这种意境和情调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源自《月出》的望月惜人诗词,总能让人感到感动和共鸣。这就如同月亮本身一样,古往今来屡见不鲜,但它的风景却总是新的。
史上第一文学沙龙,赏月活动如何组织?
关汉卿曾自称“奏梁远月,饮东京酒,赏洛阳花,登张台柳”。
在古诗词中,“梁圆月”常与“洛阳花”并列出现。提起洛阳,我就想到牡丹;提起洛阳,我就想到牡丹。提起梁园,我就想到月亮。可见,“梁圆月”已成为最佳赏月地的代表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梁孝王刘武建都睢阳,建立梁国。
刘五并没有含糊。他在睢阳东南台地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工作,建成了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的梁园。园内建有许多亭台楼阁,并植有松、柏、梧桐、竹等奇木。
梁园的建成轰动了世界,成为人们向往的目的地。虽然上林园之前是汉景帝所建,但梁园无论是规模、投资还是景色设置都超过了上林园。按照当时的规矩,有越界之嫌。
但由于汉景帝一直对自己唯一的兄弟在皇位问题上心怀愧疚,因此视而不见,并没有感到不满。反而更加称赞他,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如此著名的宫殿。优雅的地方。
梁孝王刘武喜欢招收文人谋士。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词人墨客梅成经常与梁孝王吟诗作赋、奏乐跳舞。刘武曾在园中设宴,司马相如、梅成等人应邀出席。他们在竹荫下成为梁园的客人,为他们唱歌。
历代许多著名诗人来到梁园追忆往事,追忆梁孝王风采。李白、杜甫、高适、梅乘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篇章。其中尤以李白的《梁园吟》最为著名。他留下了“梁园虽好,但毕竟不是我的家乡”的遗憾。因此,当时的梁园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会馆。
///////////////////
第一个白色
十窍九窍开
虞姬·精选河南好物
微信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虞姬·河南好物团”,了解更多虞姬风景。
(添加时请备注“于地风光”)
欢迎投稿
邮箱yujimedia@163.com
【河南人每次赏月,都是有情有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