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号《韩非子》 第32 部分《外储说左上》 原文和翻译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静怡

知师之道,如秘子。明子明白听言之道,善辩;他的观察和行为方式是明智而有远见的。因此,大臣、士人、百姓的言辞都是迂回而傲慢的,但其行动也已经过去了。据说田间的鸽子是面向荆王的。于是,墨子造了木鸢,鬼鬼造了武宫。吾夫之药、酒、忠言,乃明君圣师所赐之唯一学问。

明王治国之道,正如幽若回复弥子所说,必有方法。君主听讲话时,总是欣赏讲话者的雄辩,观察行动时,总是欣赏远离现实的风格。因此,大臣与百姓说话,就难以理解,做事,就远离实际。本章的解释体现在《说义》中田弘答楚王的一段。故有墨子用木作绒而无用,鬼鬼用歌声励志筑武宫的故事。药酒味苦,有益于疾病;忠言逆耳,有益于行动。这是只有明君和圣主才能明白的事情。

精2

当一个人听话不以功能为重点时,说话的人就如“荆棘”、“白马”;人不以礼为纲,则射者如羿。善于言谈的人,就像燕王学道;善于言谈的人,就像燕王学道;善于说话的人,就像燕王学道。长言之者,如郑之争年。因此,有人说,我们必须观察微妙的困难,而不是处理它们。故季、惠、宋、墨皆有画法;他们的理论迂回而深刻,但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在车上胆敢说话,拂尘却很难坚定准确,这不是有功的。古吾、卞、鲍、劫、天中皆坚于葫芦之中。况且余庆是工匠,房屋受损,范且是穷工,弓断了。所以,想要他真心,就必须回报他。

如果君主听取意见,不以功效为目的,说话的人多半会说猴子是刻在荆棘上,白马不是马之类的话。如果君主不把靶子当作射箭的目标,弓箭手就会都成为像羿一样的弓箭高手。君主对待先进论,就像燕王派人学习长生之道,而被欺骗一样;善于辩论的人,就像郑人一样,争论年龄不休。因此,言语也是详细的、有洞察力的、微妙的、困难的但不是迫切需要的。故季良、惠施、莫言、莫斋等人的学说,犹如精美的竹简,华丽而无用;其深远而博大而不切实际,故韦谋、常鲁子、詹何、陈翩、庄周等人的理论,皆空洞歪曲,如乱涂乱画的鬼怪;他们的行为也违反了惯例,普通人很难做到,而且表现得很坚决和固执,但对国家来说并不实际。所以,武广、卞睢、包角、介子推、田中等人的所作所为,就如同一个坚实的葫芦,沉重而无用。而且,尽管余庆能够将工匠反驳到无话可说,但工匠按照他的话建造的房子最终还是会倒塌。必须打破。所以,想要得到真货,就不能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吃泥巴。最后还是得回去吃饭。

景三

有了相互依存的心态,就会责怪、抱怨;有了自力更生的心态,事情就能做好。因此,父子俩有时会互相埋怨、互相指责,但为了让员工多干活,又给他们提供了丰盛的饭菜。相关解释见《说三》。用中文来说,文公在攻打宋朝之前,首先宣布了宋朝的罪行。越王勾践攻打吴国之前,首先公布了吴王建塔如帝的罪名。于是,齐桓公便隐藏对蔡国的愤怒,借攻楚之名,灭掉了蔡国。吴起吸吮着士兵们的伤口,抱着养伤的想法,拼命战斗。此外,歌颂先王的诗词、钟鼎铭文,与赵武灵王在博武山所刻的大脚印、秦昭襄王在华山所刻的大棋一样,都是虚假的。然而,历代皇帝想要的是利益,需要使用的是权力。用谚语构建社交圈子,是晋文公为自己辩护、鼓励他人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任凭学者胡言乱语,践行古代君王的模糊牵强之道,未必适用于今天吧?即便如此,也无法改变。这就好比郑县人得到了战车,却误以为自己受到了欺负;魏国负责射鸟的人不能射鸟。布兹的妻子把新裤子弄坏了,和旧裤子一样;年轻人为老年人服务。边机械地模仿边喝酒同样愚蠢。先王的一些言论虽然是小事,但在当今社会却被理解为具有重大意义;有的涉及大事,但当今社会认为意义不大;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一点。相关解释是,宋代人误解了书的意思,做了蠢事,而梁代人读后变得愚钝。因此,先王的话有时像湖北人写的书信,但后人理解时,大多像颜翔读信时的随意解读。虽不适应国家政治需要,但仍求祖宗之道。就像郑人买鞋时不相信自己的脚,却要回家去量尺码一样。

经四

有利益,人民就会回报;有利益,人民就会回报。出名的地方,就会有人死。若功德于法外而加赏,则上者不信,而利于下者;如果名声在法外,名声会增加,那么士人就会鼓励名声,而不把它视为国王的野兽。故中章、徐各有官职,中牟人则弃田而随半城归士。平公飞双脚疼痛,全身瘫软,不敢坐下。这三位学者遵守政府的规章制度,并像他们所命令的人一样行事。两位君主的礼仪实在是太多了。若背离佛法而行大事,必遭外族刑罚。两位先生怎么能有礼貌呢?仪式应该消亡。而且,居于国家的士人,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不发挥自己的力量,在有困难的时候不受保护。如果有礼,就会偷懒,修农耕之功;有礼,就会懒惰,修农耕之功;不礼则遵周主之法。国家安则显示尊,国家危则显示公威。大师岂能被乡下读书人所嘲笑?因此,明代主要论者李贽认为是中山。

利益在哪里,人民就到哪里;利益在哪里,人民就到哪里;利益在哪里,人民就到哪里。凡有名声的地方,士人都会为之拼死。因此,如果赏赐功绩不符合法制,那么君主就不能从臣下得到好处;如果赞扬不符合法制的名誉,士人就会追求名誉而不服从君主。故中章、徐二人入仕后,中牟县百姓放弃田地,追随民间读书人,占全县的半壁江山。晋平公尊崇伯项,虽腿痛脚麻,也不敢犯礼。晋辞官、附庸诸侯,以仿蜀相,占半壁江山。如果这三个人的言论合法的话,他们只是按照官方代码说话;如果他们的行为得当,那么他们就是遵纪守法的人;如果他们的行为得当,那么他们就是遵纪守法的人。而两位君主给予他们的礼遇也太过分了。如果他们的言论偏离了法律,他们的行为没有任何价值,那么他们就是违法的。两位君主为何要尊重他们?如果你尊重这样的人,你的国家就一定会灭亡。而且那些隐居私学的人,国家不战乱的时候,不耕田,国家有难的时候,不披甲作战。尊重这样的人,守法的人就不再辛苦耕种、打仗;不尊重这样的人,就会损害君主的法制。国家安定,他们就威严尊贵;国家安定,他们就威严尊贵。当国家有危险时,他们会像公国一样恐惧。君主从这些隐居私学的人身上能得到什么?因此,明君肯定了李贞对中山王的看法。

精武

《诗》曰:“不鞠躬,不亲吻,老百姓不信。”傅称“无衣紫”,为郑坚、宋祥所宽慰,责农耕战,尊之。丈夫不明所以,并不真心责备他。而是跪下自己的位置,“走下去睡觉”,去“掩缺点,穿低衣”。孔子不知,故曰右门;邹军不知道,就先自己练了。明朝之主之道,犹如给叔父出谋划策,听赵侯笑话。

《诗》 俗话说:“君主不以身作则,百姓不信”。齐王先生以国君是否穿紫衣来感化百姓来说明这个道理;可以举郑简公任用臣事而治国,宋襄公亲自参战败军的事例来证明得失,据此进行批评。尊重农耕战争的观点。如果不明确君臣地位,不要求大臣诚心侍奉,而是亲自管理,那就如同齐景公无车而行,魏昭王看了简介就睡着了,暗中巡查一样。和隐姓埋名的旅行。事情也同样愚蠢。孔子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说“天子如碗”;邹军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先做了一些羞辱自己的事情。明王治国之理,应如叔项分猎物,韩昭侯听取意见。

景流

当小信心达到时,大信心就建立起来,所以主积累信心。如果你不相信奖赏和惩罚,那么禁令就不起作用。相传文公伐元时,纪征救了饥民。于是吴起想与故友一起吃饭,文侯便与虞人打猎。所以,明朝的主子表示信任,就像曾子杀猪一样。问题是厉王敲着警鼓,与李逵讲和。

在小事上能守信,在大事上就能建立信任。因此,一个明智的国王必须通过遵守自己的诚信来逐渐积累声誉。赏罚不信,禁令就无法实施。相关解释在《说流》中,《说流》中,晋文公攻打元国,纪征讨论赈灾之事。所以,吴起宁愿挨饿,也如期等待老朋友来吃饭。魏文侯宁愿冒着大风遵守诺言,停止与虞人狩猎。因此,一个明智的国王,当他表现出信任时,他杀猪时就必须说到做到。不守信用的灾难表现在楚厉王醉酒误击警鼓、李逵欺骗左右军等方面。

以上是经文部分。

告诉我一些事情

米子对待他的单亲父亲很廉价。幽若见状,道:“你儿子呢?”糜子曰:“君不知齐不贤,又有单父治理,官事急,君忧之,故#也。”幽若道:“昔日,舜谷无贤诗,宋《南风》,治理天下。如今,以单父之心治理天下,治理天下,将如何?”治病无害,无术驾驭,就算身体疲惫,也无济于事。”

楚王对田九说:“墨子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的身体很好,但是他话多,不善言辞,这是为什么呢?”他说:“从前,秦叔父将女儿嫁给晋王,命晋国装饰她。从伊文的妾到晋朝,晋人爱妾,轻视男女,这可据说善于娶妾,不善娶女。楚国有人将珍珠卖给郑国,称为木兰棺材,用桂花椒熏,饰以珍珠玉石,饰以玫瑰花。郑人买匣归还珍珠,这可谓是善于卖珍珠。议圣人之言,以令人知其文害,此与楚人桓朱、秦伯之妇,故多言而不争。”

墨子是木鸢,三年成,飞则一日败。弟子说:老师的功夫足以让木鸢飞起来。墨子说:“我的技术不如拉车的人,用几尺外的一棵树,不费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得到三十石的木头,其能力远远超过了年龄。现在我是一只风筝,三年成,一日败。”惠子听说后说:“墨子很聪明,聪明如风筝。”

宋王与齐秋野建武宫,桂桂提倡。行走的人驻足观看,建造它的人却孜孜不倦。国王听说后,召见他,赐予他。对他说:“我师父对社稷的称赞,胜过对桂的称赞。”王召社稷令其歌,行者不停,筑者累。 ”国王说:“修行者不累,建造者疲倦,怎能比归美更好呢?对他说:“大王将考验他的功绩。”桂有四块板,社吉有八块板;强时,癸有五寸。射疾二寸。

良药味苦口,智者劝他喝下去,知道吃了就会生病。忠言传于耳,明主听之,知能成事。

说些什么

糜子建掌管单父,幽若见了他,问道:“你怎么瘦了?”吕子建说:“大王不知道我无德无才,就派我管理单父。政事紧急,我心里难过,所以就瘦下来了。”有若曰:“昔舜弹五弦琴,吟诗三千三百三十六万万首,三万首,天下太平。如今单夫还要为治理这么一个小地方而烦恼,又该如何治理天下呢?”所以说,如果你治国无门,即使你悠闲地坐在朝堂上,红润如少女,也不会成为治国的障碍;国家,就算你的身体再累再瘦,也没有什么好处。”

楚王对田九说:“墨子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善于亲自实践,他的言论很多,但并不受欢迎,这是为什么呢?”田武道:“从前,秦国国君将女儿嫁到晋国,公子请晋国为女儿准备装饰品,有七十个衣着华丽的女子。晋国,晋国人喜欢娶妾,却看不起秦王的女儿。 楚国有一个人,在楚国卖珍珠。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盒子,用香料熏制了它,用珍珠和玉石装饰了它,郑国的人买了他的盒子,但把珠子还给了他。善于卖盒,不善于卖珍珠。当今社会的言论,都是美好的,而君主只关心墨子的教诲,传播古代君王的道义,澄清圣人的言语。如果他修改文体,他担心人们会注重文采而忘记其内在价值,从而因文体而造成实用性的危害。人家卖珍珠和秦君娶女儿是一回事,所以墨子说了很多话,但听起来都不好听。 ”墨子用木头做了一个飞聋子,花了三年的时间,飞了一天就坏了。弟子说:“老师的手艺真好,可以让木鸢飞得很高。”说:“我无法与制造车的人的手艺相比。他们用小块木头,不费一天的功夫就能做出来。”它能拉三十块石头的重量,走很远的距离,用力很大,可以使用很多年。现在我做了木风筝花了三年时间制作而成,但仅仅飞行一天就坏了。” ”说:“墨子真精明,他知道造车是聪明的,造树是笨的。宋王与齐国不和时,专门修建了一座习武宫殿。鬼鬼唱歌的时候,行人都停下来观看,建设者们也不觉得累。宋王听说后,召见于珪并赏赐他。于贵答道:“我老师社吉的歌比我好听。”宋王召见社稷,请他唱歌,但行者仍走,建筑者也疲倦了。宋王说:“步行者不断行走,建筑者疲倦,社稷唱歌不如你,这是为什么呢?”于贵回答道:“陛下,您可以检查一下我们两人的成效。”于归唱歌时,工人们只砌了四块板,而社吉唱歌时,却砌了八块板。然后检查墙体的强度。于归唱歌时砌的墙,可以穿透五寸,而社吉唱歌时砌的墙,却可以穿透五寸。它只能穿透两英寸。

良药苦口,但智者会尝试喝下它,因为他知道喝了它之后,他的病就会痊愈。好的建议可能听起来很刺耳,但明智的国王愿意听取它,因为他知道通过它可以取得成功。

告诉我两个

宋人若请燕王以刺末为母猴,须斋三个月方可观。燕王用三辆战车举起他。右边的叶公炎王道:“听说你的主人不斋戒十天,现在我知道王不能长时间斋戒看到无用的器皿,所以他会持续三个月。今无心治人,若入狱,亦必杀之。 ” 王曰:“谋而无计,谈而荆棘多。

一曰:燕王寻巧艺者,魏人视荆棘尾为母猴。燕王曰以五乘滋养。 ”国王说:“我想观察一下,这位客人是荆棘女猴。客曰:“欲观者,必半年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来日出,看阴阴之间,荆棘已尽。”那里。”可以看到母猴。 ”燕王因举卫而不能见母猴。 台下高人郑友对燕王说:“我是刀工。一切小事都要削,削得比削得大。现在刺的末端无法削尖,刺的末端也很难治愈。王你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是否可以。国王说:“这是一根刺。”国王说:“我想看看。” ” 客人说:“我叫你放弃吧。因为他逃跑了。

尔说,宋人善辩,相信“白马非马”,听从齐继夏的辩论。若骑白马过关,则应顾及白马之恩。书上的空话可以打败一个国家,但实际的考验和形体却不能与一个人相比。

丈夫新磨了杀箭,然后用弩射去。虽然是黑暗错误,但结局并没有失落,只是无法回到原处。长步不成,无羿、庞蒙,而有常礼;有困难,但没有容易的。若礼有常,则羿、庞蒙以五寸为巧;若有礼,则羿、庞蒙以五寸为巧;如果没有规律的仪式,那么他们就会把乱发和中秋发视为笨拙。因此,如果你不采取措施,辩手就会提出很多主张;如果你不采取措施,辩手就会提出很多主张。如果定下一个尺度,坚持下去,即使知道了,也会害怕失去,不敢乱说。如今,当人们听说他们不应该受到惩罚时,他们会试图为他们辩护,但不会根据他们的功绩来评判他们。他们赞扬自己的行为而不评判他们。此人之主,素来善欺,言者亦善养人。

有一位客人,传授燕王长生之道。国王派人去学,但派来的学者还没来得及学就死了。国王大怒,将他处死。国王不知道宾客会欺骗他,现在惩罚学者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丈夫相信一些不真实的事情,然后杀死了一位无辜的大臣,他不会注意到危险。而且,人并不像自己的身体那样焦虑。如果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让国王永生呢?

郑国有人相争长年。一人曰:“我与尧同岁。”另一个人说:“我和黄帝弟弟同岁。”

有一位客人为周峻作画,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乍一看,就像是一个画出来的人。周王大怒。画家说:“筑十块墙,凿八尺墙,加到日出旁观看。”周军做的时候,只见那东西形似龙、蛇、兽、车马,五花八门。设备。周军大喜。实现这一壮举并非易事,但其用途却与素漆鹰相同。

有一位客人,是齐王的画师。齐王问:哪一幅最难画?他说:“狗和马是最难的。” “哪一个是容易的?”他说:“鬼魂最容易。”人们知道狗和马是最容易的。之前的日日夜夜都已经疲惫不堪,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困难重重。无形鬼魂过去未尽,故易变。

齐国有一个居士,名叫田仲。宋人屈谷见了,说道:“谷听了老师的意思,不靠别人吃饭。 现在谷里有一个巨大的葫芦,坚固如石,厚实而坚韧。”我没有孔口。”曰:“葫芦之贵者,其能容物也。若其厚而无孔,则不能凿开以载物;若其重如石,则不能凿之。”我不能把葫芦当作一个好工具。”他说:“然而,粮食将被废弃。”现在田仲不靠别人吃饭,也不利于别人的国家,也跟葫芦一样。

余庆在盖房子的时候,对工匠说:“房子太高贵了。”工匠对他说:“这是新房子,油漆未干时,椽子被划伤了。”余庆道:“不行。油漆沾得重了,椽子就会划伤,所以椽子就会划伤。涂重了,还是谦虚点好,涂久了,就会被划伤。”干则椽干则轻,干则直则轻,利于建筑。

一说:余庆正在盖房子,工匠说:“木生则湿,木生则湿,湿则重,重任在身”。很重,虽然现在已经完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质。”余庆曰:“木湿,干则直,干则轻,现在干则轻直,即使涂也不会变质。”它持续很长时间。

范且曰:“弓必断于尾,不可断于始。工者拉弓,弯弓三十日,而弦舞,一日断弓,此是也。”断之始,断之终,岂能无断?而弓若一日折,三十日则暴。

范且和于庆的话,全是说辞、说辞。师父嘴上这么说,却无可奈何,所以败了。一个不求获得大权,却美得能与文美之声相争的人,才是一个让自己“破屋”“断弓”的高手。所以,主人在国家大事上的作用,还不如工匠盖屋布弓呢。而像范且、庾庆这样穷的读书人,都是空话,无用而胜。事实上,他们并不轻松,而且很穷。夫子无用论多,无用言少,故有乱。这世间,以范且、于庆最为有名,但师父说,他们看重“败”、“破”之类的东西,懂得技艺的人被视为工匠。工匠不得施展技艺,故毁屋断弓;懂得治理的人不让其练功,国家就乱了,就危险了。

丈夫和婴儿一起玩耍,以灰尘为食物,以油漆为汤,以木头为马具。然而,到了晚上,他们就会回来缴纳会费。尘、米、汤可以玩,但不能吃。夫曰古传可辩而不怯,先王仁义而不能治国。这也可以玩,但不能治理。崇尚仁义而弱乱者,为三晋;崇尚仁义而弱乱者,为三晋;不崇尚仁义而治强者,是秦。然而,那些不是皇帝的人,还没有完成他们的治理。

说两个

宋代有人请燕王在刺尖上刻猕猴送给燕王。他让燕王禁食三个月才可以观看。燕王用近二十里田地的俸禄养活自己和部下。冶铁人对燕王说:“听说国君不斋戒十天,不喝酒不玩乐,现在知道国君不能长时间斋戒看那个无用的东西,所以定了三日。”每当需要雕刻它的东西时,我是铁匠,没有办法为他制作雕刻刀,所以国王必须仔细观察。”燕王接着说道。宋人被拘留审讯。果然,宋人是骗人的。燕王遂杀之。铁匠对燕王说:“衡量策略没有一定的标准,出面献计的人大多都是无稽之谈,就像在荆棘尖上雕刻来称霸一样。”另一种说法是:燕王喜欢小巧精致的东西。一名守卫说道:“我能在荆棘尖上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里土地的俸禄养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刻在荆棘尖上的猴子。”卫国人说:“大王若想看,必须在内宫住半年,不喝酒,不吃肉。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天亮了就可以看。”只有阴天和晴天,你才能清楚地看到我刻在刺尖上的猕猴。”燕王于是支持侍卫,却看不到他所雕刻的猕猴。郑国有一个铁匠对燕王说:“我是磨刀器,各种小而弯曲的东西都要用磨刀器来雕刻,雕刻出来的东西会比磨刀器还大。现在的情况是荆棘的尖端容纳不下荆棘的锋利,荆棘的锋利也无法雕刻出荆棘的顶部,陛下不妨看看他的磨刀,看看它能不能雕刻出什么东西来。就在刺尖上。”燕王说:“可以。”于是对魏人说:“你用什么来刻猕猴呢?”卫国人说:“我想看看你的磨刀石。”警卫说:“请允许我到处去拿磨刀器。”他趁机逃跑了。尔说他是宋人,是一位善于辩论的学者。他曾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说服了稷下辩士。他带着香烟和白马过关,终究要交白马税。因此,他可以用一句空话压垮一个国家;但看实际情况,他连一个人都骗不了。他用新磨利的箭,将十字弓开足马力。即使他闭着眼睛乱射,箭矢也会击中小物体。但是,如果他不能再次击中原来的目标,就不能认为他善于射箭,因为射箭没有固定的目标。设一个直径五寸的射箭靶子,靶场只有十步之遥。除非你是像后羿、凤蒙那样的射箭高手,否则你可能无法射中所有的目标,因为有一个固定的射箭靶子作为目标。有靶子射箭很难,无靶子射箭却很容易。如果有一个固定的射箭靶子作为靶子,人们就会认为后羿、蓬蒙在直径五寸范围内的射箭是精妙绝伦的;如果没有固定的射箭靶子作为靶子,人们就会认为随意射中小东西是笨拙的。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辩手们就会用复杂的词语来说话;如果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也会害怕说错话,不敢乱说。如今,君主听言,不以一定的标准来评判,而喜欢他们的花言巧语;他不以效果来评判,而是欣赏他们的行为,不管是否符合标准。这就是君主长期被欺骗、游说者长期受拥护的原因。

有一位客人愿意传授燕王仙术,燕王就派人来跟他学习。在派去了解它的人能够了解它之前,客人就死了。燕王非常愤怒,把前去学习的人都杀了。燕王不明白客人是在欺骗他,但他责怪去学的人太晚了,太愚蠢了。轻信无理之事,杀害无辜大臣,这是一种无法明了的伤害。此外,人们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客若不能使他长生不老,又如何能让燕王永生呢?郑国有一对人,正在争论年龄。一说:“我和唐尧同岁。” ”另一个人说:“我与黄帝的弟弟同年。如果我们不能争论这个问题,我们就只能把最终停止争论的人视为胜利者。

有一位客人为周君画竹简,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周军去看了。和画竹简一样,周军很生气。画竹简的人说:“筑起十板高的墙,在墙上凿出八尺高的窗户,然后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把竹简放在窗户上看太阳。 ”周军照他说的做了。周军看到竹简上画的形状都是龙、蛇、鸟、兽、车、马,非常高兴。此竹简的绘画技巧并非没有精妙和难度,但其用途却与无图案或只涂漆的竹简一模一样。有一位客人正在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什么最难画?客曰:狗马难画。 “什么是容易画的?” ” 客曰:“画鬼怪容易。狗和马众所周知,它们每天都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不可能把它们画得很相似,所以很难;鬼是看不见的东西,不会出现在人面前,所以很容易画。

齐国有一位隐士,名叫田仲。宋朝的曲古见了他,就说:“听说你心胸很坚强,不靠别人吃饭。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坚硬如石,厚实,有没有间隙,我会把它写进《献给你》。”田仲道:“葫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可以用来装东西,现在它已经厚得没有空间了,所以不能剖开来装东西,它重如一块坚硬的石头。” ,所以不能切开,来倒酒吧。”曲古说:“你说得对,我要把它扔掉了。”现在田仲不靠别人吃饭,对国家也没有什么用处。他诚实而坚强。同类型的实心葫芦。赵国人余庆在盖房子的时候,对工匠说:“屋顶太高了。”工匠答道:“这是新房子,泥土潮湿,椽子也不干。”余庆道:“不对,这里潮湿,泥土的重量很重,未干的椽子形状是弯曲的。如果用弯曲的椽子来承受沉重的泥土,就应该建造屋顶。”时间长了,泥就干了,椽子也干了。泥干了就会变轻,椽子干了就会变直,如果拉直的椽子承受了更轻的泥,屋顶就会变直。会逐渐增加。”工匠无话可说,按照余庆的话建造起来。房子来了,房子倒塌了。另一种说法是:余庆打算盖房子,但工匠说:“木头没有完全干,泥土是湿的。木头在完全干之前就会弯曲,湿的重量泥土会很重;用弯曲的木头来承受泥土的重量,现在即使创造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必然会倒塌。”余庆说:“木干了就更直,泥干了就轻了,一天比一天直,一天比一天轻,即使时间长了,房子也不会倒塌。”工匠无话可说,就把房子盖起来了。过了一段时间,房子倒塌了。范苗说:“弓断了,一定是在制作的最后阶段,而不是刚开始的时候。工匠拉弓的时候,把弓放在矫正器上三十天,然后把弦装上。”可是一天之内箭就断了,开头慢,结尾锋利,我用校正工具调弓一天,怎么可能不断呢。 ”,然后把它放在弦上,三十天后又把它放在弦上,箭是开始不小心发射的,然后是克制的。”工匠无语,照范睢说的做了,结果弓断了。

范睢和于庆的这番话,都是雄辩,有感染力,但却与实际情况相悖。君主喜欢这种谈话,但并不禁止。这就是事情腐败的根源。不求治国强兵的实效,而崇尚那种华丽的诡辩,就是用魔法拒绝人,采取那种会导致房屋倒塌、弓折断的胡言乱语。因此,君主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不能总是了解工匠建造房屋和准备弓的原理。然而,高手之所以会被范睢、于庆这样的人物所羞辱,就是因为他们不如别人。这是因为他们说的是空话,没有用,但他们能赢。当他们做实际的事情时,虽然无法改变,但也会遭受失败。君主看重无用的诡辩,鄙视一成不变的言论。这就是国家危机的原因。当代的范睢、庾庆这样的人物还在不断涌现,国君仍然很欣赏他们。这是尊重导致房屋倒塌、弓折断的意见,而将懂得魔法的人视为被动的工匠。工匠不能发挥其技艺,所以房屋会倒塌,弓会折断;懂得治理国家的人,不能实行自己的谋略,那么国家就会混乱,君主就会有危险。孩子们在一起游戏时,以尘为食,以泥为汁,以木为肉。但晚上他们必须回家吃饭,因为用泥巴做的食物可以玩,但不能吃。歌颂古来之物,可喜而不实;歌颂先王的仁德,不能使国家走向正道。这种情况只能用于游戏,不能用于真正的治理国家。追求仁义的,则国家衰弱而混乱,如韩、赵、魏三国;追求仁义的,则国家衰弱而混乱,如韩、赵、魏三国;不追求仁义而求国家富强的人,如秦国。然而秦国至今还没有称帝,只是因为其治理尚不完善。

说三

人类是婴儿,父母养育他们很简单,但当孩子长大后,人们却抱怨不已。当儿子坚强成熟时,他的支持却很差,他的父母会生气并责骂他。儿子和父亲是近亲,那些傲慢或怨恨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利用而不关心对方。卖庸以播种田地的丈夫,为家人花钱而吃饭的主人,为了容易赚钱而铺布的人,都不爱庸庸。他们说:这样,耕者深,耕者熟。一个勤奋耕耘的庸人,一个用技巧和技巧正确耕田的人,不爱他的主人。他说:“这样,汤就美了,钱布就容易云了。”修功之力,如父子之力,调心用者,皆靠自心。因此,一个人如果怀着利益他人的心行事,他就会与他人更加和谐;如果他的行为有伤害他人的意图,父子就会分居和怨恨。

文公攻打宋朝时,首先宣称:“臣闻宋国君主不守规矩,侮辱长辈,不分财富,不信教义,我将为民惩治他。” ”。

越国攻吴时,首先宣称:“吾闻吴王筑台如帝,挖一池深泉,苦民,煎耗财物,以耗民力,其余的将替人民受到惩罚。”

蔡女是齐桓公的妻子。齐桓公带着她划船,齐夫人划船。齐桓公吓坏了,一直勒住她,怒气冲冲地出去了。然后他再次召见她,因为她又结婚了。齐桓公大怒,打算攻打蔡国。钟父劝诫他说:“我以为睡席之举,不足以攻外,功不可望,请不要以此作为惩罚。”齐桓公不听。仲父曰:“我们不得已,只能向天子进贡三年,不如你为天子起兵伐楚。楚国投降,又因又攻打蔡国,所以说:‘我我是皇帝。

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而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游于此。” 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矣。” 文公反国至河,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咎犯闻之而夜哭。公曰:“寡人出亡二十年,乃今得反国。咎犯闻之,不喜而哭,意不欲寡人反国耶?”犯对曰:“笾豆所以食也,而君捐之;席蓐所以卧也,而君弃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而君后之。今臣有与在后,中不胜其哀。故哭。且臣为君行诈伪以反国者众矣。臣尚自恶也,而况于君。”再拜而辞。文公止之曰:“谚曰:"筑社者攐撅而置之,端冕而祀之。"今子与我取之,而不与我治之,与我置之,而不与我祀之焉。”乃解左骖而盟于河。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裷濬麾之,鸟惊而不射也。 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 夫少者侍长者饮,长者饮,亦自饮也。 一曰:鲁人有自喜者,见长年饮酒不能釂则唾之,亦效唾之。一曰:宋人有少者亦欲效善,见长者饮无余,非堪酒饮也,而欲尽之。 书曰:“绅之束之。”宋人有治者,因重带自绅束也。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 书曰:“既雕既琢,还归其朴。”梁人有治者,动作言学,举事于文,曰:“难之。”顾失其实。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说三 人在婴儿时,父母对他扶养马虎,儿子长大了就要埋怨父母;儿子长大成人,对父母的供养微薄,父母就要怒责儿子。父子是至亲骨肉,但有时怒责,有时埋怨,都是因为怀着相互依赖的心理而又认为对方不能周到地照顾自己,雇用工人来播种耕耘,主人花费家财准备美食,挑选布币去交换钱币以便给予报酬,并不是喜欢雇工,而是说:这样做,耕地的人才会耕得深,锄草的人才会锄得净。雇工卖力而快速地耘田耕田,使尽技巧整理畦埂,目的并不是爱主人,而是说:这样做,饭菜才会丰美,钱币才容易得到。主人这样供养雇工,爱惜劳力,有父子之间的恩惠,而雇工专心一意地工作,都是怀着为自己的打算。所以人们办事给人好处,如果从对人有利处着想,那么疏远的人也容易和好;如果从对人有害处着想,那么父子间也会分离并相互埋怨。 文公讨伐宋国。预先就公开宣布说:“我听说宋君昏乱,轻视侮辱德高望重的人,分配财产不公平,教诲和命令不守信用。我来此目的是为民除害。” 越国讨伐吴国,事先就公开宣布说:“我听说吴王修筑如皇台观,挖掘深池,使百姓疲劳困苦,耗费财物,竭尽人力。我前来为民除害。” 蔡侯的女儿是齐桓公的夫人。桓公和夫人一起坐船,夫人摇晃小船,桓公非常害怕,制止她但她也不停下来,桓公忿怒地离弃了她。后来桓公想再召回她,蔡国却进而把她改嫁了。桓公非常气愤,准备讨伐蔡国。管仲劝谏说:“为了夫妻之间的一个玩笑,不值得讨伐人家的国家,既然不能指望因此建立什么功业,就请不要计较这件事了。”桓公不听劝谏。管仲说:“必不得已的话,楚国不向周王朝进贡菁茅已有三年了,您不如起兵替天子讨伐楚国。楚剧顺服了,随后回兵袭击蔡国,就说‘我替天子讨伐楚国,而你们却不率领军队听命助攻。’然后就灭掉它。这样在名义上是正义的,在实际上是有利的,所以一定会有替天子讨伐的名义,同时有报仇的实效。” 吴起担任魏军将领攻打中山国。士兵中有一个患了毒疮的人,吴起跪着亲自为他吸掉脓血。这个士兵的母亲马上哭起来,有人问道:“将军如此对待你的儿子,还有什么可哭的?”这位母亲回答说:“吴起吸他父亲的伤口,他父亲奋战而死;现在这孩子又会奋战而死了,现在我就是为此哭泣的。” 赵武灵王命令工匠用钩梯攀登播吾山,在山上刻上脚印,宽三尺,长五尺,并刻上字说:“主父曾在此游玩。” 秦昭王命令工匠用钩梯登上华山,用松柏的心做成一副棋,银子长八尺,棋子长八寸,并刻上字说;“昭王曾在这里和天神下过棋。”晋文公回国,到黄河边,命令把流亡过程中用旧的食物用具、睡觉角具都丢掉,叫手脚磨出老茧和脸色黑的人退到后面去。狐偃听说后,就在晚上哭了起来,文公说:“我流亡二十年,现在才得以回国。你听说后不高兴,反而哭,你的意思是不想我回国吧?”狐偃回答说:“笾豆是用来盛食物的,席蓐是用来睡觉的,您却把它们扔了;手脚上有老茧,脸色发黑的,是劳而有功的人,您却让他们迟到后面。现在我也有理由被归在后面,心中有说不出的哀痛,所以哭了。况且我为您返回曾多次采用诈伪欺骗的手段,我自己都感到讨厌自己,何况您呢?”连拜两拜就要告辞。文公阻止他说:“俗话说:‘修筑土地神坛的人,撩起衣服树立社神,穿起礼服、戴上礼帽又去祭审讯祀。’现在你为我取得了国家,而不和我一起去治理;好比为我树立了社神,却不和我一起去祭祀一样。这怎么行呢?”文公解下车子左边的马沉到河里,对着河神起了誓。 郑县有个叫卜子的人,叫他的妻子做裤子,他妻子问:“现衣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子?”卜子说:“像我的旧裤子。”他妻子因而把新裤子弄破,使它像旧裤子。 郑县有人得到一个车辆,但不知它的名称,就问别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别人回答说:“这是车辆。”不久他又得到一个车轭,又问别人说:“这是什么?”别人回答说:“这是车轭。”问话的人非常气愤地说:“刚才说是车扼,现在又说是车辆,车轭怎么这样多呢?你在欺骗我!”于是和答话人发生了争斗。 卫国有个管射飞禽的小官,鸟落下后,就先用头巾向鸟挥动,鸟受惊飞去而无法射中。

序列号《韩非子》 第32 部分《外储说左上》 原文和翻译

郑县人卜子的妻子来到集市,买厂甲鱼回家,过颖河时,以为甲鱼渴了,就放它到河里去喝水,结果丢了买的甲鱼。 年纪轻的侍侯年纪大的人喝酒,年纪大的人喝,他自己也喝。 另—种说法:鲁国有个自以为高明的人,看见年纪大的人没能把杯中酒喝完就呕吐,也仿效着呕吐起来。 另一种说法:宋国有个年轻的人也想仿效高明的样子,看见年纪大的人喝酒一饮而尽,自己不会喝酒也想一饮而尽。 古书上说:“反复约束自己。”宋国有个研究这部书的人,就用重迭的带子把自己束缚起来。别人问:“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书上是这样说的,当然要这样做。” 古书上说:“又雕又琢,还原它的本来面目。”魏国有个研究这部书的人,一言一行都学习这句话,做任何事都讲求修饰,说道:“真是困难啊。”结果反而失掉了他原来的样子。别人说;“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书上是这样说的,当然要这样做。” 郢地有个给燕相写信的人,晚上正在写着,烛火不亮,就对拿烛的人说:“举烛。”嘴里说着“举烛”,信中也误写上了“举烛”。举烛,并不是信的本意。燕相收到信后却解释说:“举烛,也就是祟尚光明;所谓崇尚光明,也就是要选拔贤人加以任用。”燕相告诉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治理是治理好了,但这并不是信的本意。当代被提拔的学者大多都像这类人。 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座位上,等到去集市时却忘了带上。已经挑好了鞍,才说道:“我忘记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去取。等到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有买到鞋。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试?”他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不能相信自己的脚。” △说四 王登为中牟令,上言于襄主曰:“中牟有士曰中章、胥己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主曰:“子见之,我将为中大夫。”相室谏曰:“中大夫,晋重列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邪!“襄主曰:“我取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绝无已也。”王登一日而见二中大夫,予之田宅。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叔向御坐平公请事,公腓痛足痹转筋而不敢坏坐。晋国闻之,皆曰:“叔向贤者,平公礼之,转筋而不敢坏坐。”晋国之辞仕托,慕叔向者国之锤矣。 郑县人有屈公者,闻敌,恐,因死;恐已,因生。 赵主父使李疵视中山可攻不也。还报曰:“中山可伐也。君不亟伐,将后齐、燕。”主父曰:“何故可攻?”李疵对曰:“其君见好岩穴之士,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陋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君曰:“以子言论,是贤君也,安可攻?”疵曰:“不然。夫好显岩穴之士而朝之,则战士怠于行阵;上尊学者,下士居朝,则农夫惰于田。战士怠于行阵者,则兵弱也;农夫惰于田者,则国贫也。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伐之不亦可乎?”主父曰:“善。”举兵而伐中山,遂灭也。 说四 王登任中牟县县令时,向赵襄子进言说:“中牟有中章和胥己两位文士,他们的品行很好,学识很渊博,您何不举用他们呢?”赵襄子说:“你让他们来见我,我将任命他们为中大夫。”赵襄子的家臣头目劝他说:“中大夫是晋国的重要官位,现在他们没有功劳就接受这么高的职权,不符合晋国提拔大臣的原意。您恐也只是耳闻他们的名声,没有亲眼看到他们的实效吧!”赵襄子说:“我取用王登,就是既用耳听又用眼看的;王登选拔的人,又要我亲自用耳听和用眼看。这样亲自考察,就永远没有个完了。”王登在一天内使两个人见到赵襄子,被任命为中大夫,授予他们土地和房屋。中牟县里的人放弃耕田除草的农活,卖掉住宅和菜园,以便追随搞私学的文士,占了这个地区人口的一半。叔向在晋平公处陪坐,平公和他商量事情,平公腿痛脚麻以至抽筋,还是不敢坐得不端正。晋国人听说后,都说:“叔向是个贤人,平公对他有礼,以致抽筋也不敢坐得不端正。”晋国辞去官职以及对于贵族的依附而仿效叔向的人,一时间占了全国的一半。 郑县有个叫屈公的人,听到敌人来了,很害怕,吓得死了过去;害怕的情绪一过去,又活了过来。 赵武灵王派李疵察看中山国可不可以攻打。李疵回来报告说;“中山国可以攻打。您不赶快攻打的话,就要落在齐国和燕国的后面。”武灵王说:“根据什么说可以攻打?”李疵回答说:“中山国君亲近隐居的人。他亲自驱车拜访并和他们同车,以便显扬居住在小街小巷里的读书人,人数要用十来计算。他用平等的礼节来对待不做官的读书人,人数要用百来计算了。”赵武灵王说:“按你的话来判断,中山国君是个贤明的君主,怎么可以攻打呢?”李疵说:“不是这样的,喜欢显扬隐士并让他们参加朝会,战士们打仗时就会懈怠;君主尊重学者,文士高居朝廷,农夫就懒于拼作。战士打仗时懈怠、兵力就削弱了、农夫懒于耕作,国家就贫穷了。兵力比敌人弱,国家内部又穷,这样还不衰亡的,从未有过。攻打中山不是可行的吗?”赵武灵王说:“很好。”起兵攻打中山,随后灭亡了它。 △说五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一曰:齐王好衣紫,齐人皆好也。齐国五素不得一紫。齐王患紫贵,傅说王曰:“《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今王欲民无衣紫者,王请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进者,曰:"益远!寡人恶臭。"“是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国中莫衣紫;是岁也,境内莫衣紫。 郑简公谓子产曰:“国小,迫于荆、晋之间。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子产曰:“臣闭其外也已远矣,而守其内也已固矣,虽国小,犹不危之也。君其勿忧。”是以没简公身无患。 一曰: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也。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战不辑睦,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廕于街者莫有援也,锥刀遗道三日可反。三年不变,民无饥也。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夫必恃人主之自躬亲而后民听从,是则将令人主耕以为上,服战雁行也民乃肯耕战,则人主不泰危乎!而人臣不泰安乎!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且烦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魏昭王欲与官事,谓孟尝君曰:“寡人欲与官事。”君曰:“王欲与官事,则何不试习读法?”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王曰:“寡人不能读此法。”夫不躬亲其势柄,而欲为人臣所宜为者也,睡不亦宜乎。 孔子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缨。君不能下令为百姓服度以禁之,乃断缨出以示先民,是先戮以莅民也。 叔向赋猎,功多者受多,功少者受少。 韩昭侯谓申子曰:“法度甚不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今君设法度而听左右之请,此所以难行也。”昭侯曰:“吾自今以来,知行法矣,寡人奚听矣。”一日,申子请仕其从兄官。昭侯曰:“非所学于子也。听子之谒,败子之道乎?亡其用子之谒。”申子辟舍请罪。 说五 齐桓公喜欢穿紫衣服,全国的人就都穿紫衣服。在那时,五匹素布还抵不上一匹紫布。桓公为此事担忧,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衣服,紫衣服特别贵,全国百姓喜欢穿紫衣服,日甚一日,不能停止,我对此怎么办?”管仲说:“君王想要制止这种状况,为何不尝试着自己不去穿紫衣服呢?您就对近侍说:‘我特别厌恶紫衣服的气味。’如果在这个时候近侍中恰巧有穿紫衣服进见的人,您一定要说:‘稍微退后一点,我厌恶紫衣服的气味。”’桓公说:“好吧。”在这一天,君主的侍从官没有一个人穿紫衣服;第二天,国都中没有一个人穿紫衣服;第三天,齐国境内没有一个人穿紫衣服。另一种说法:齐王喜欢穿紫衣服,齐国人都喜欢穿紫衣服。齐国五匹素布抵不上一匹紫布。齐王担心紫布太贵。太傅规劝齐王说:“《诗》上说:‘君主不以身作则,民众就不会相信。’现在大王要想使民众不穿紫衣服,就请先自己脱下紫衣服去上朝。群臣中有穿紫衣服进见的人,就说:‘再离我远些,我厌恶那种气味。”’这一天,侍从官再没有一个穿紫衣服的;这个月,国都中再没有一个穿紫衣服的;这一年,齐国境内再没有一个穿紫衣服的。 郑简公对于产说:“郑国小;又夹在楚国和晋国的中间。现在内城外城不完整,兵器铠甲不齐备,不能用来应付意外事变。”子产说:“我对外关闭得已足够严了,在内防卫得已足够牢了,虽然国家不大,也还不认为会有什么危险。请您不必为这件事担忧。”因此直到郑简公去世,国家一直没有祸患。另一种说法:子产担任郑相,郑简公对子产说:“喝起酒来都没法尽兴。放祭品的器具不够大,钟鼓竿瑟不够响,我的事务不能专一,国家不安定,百姓不太平,耕战之士不能和睦相处,过些也算你的过失了。你有你的职事,我也有我的职事,咱们各自管好自己的职事吧。”子产下朝后,经过五年的政事经营,国内没有盗贼,路不拾遗,桃树枣树的果实遮蔽街道,也没人伸手去摘,锥子刀子丢在路上,三天内就“有人送回,这种情形,其后三年不曾改变,民众没有挨饿的。宋襄公和楚人在涿谷上打仗,宋人已经摆好了阵势,楚人还没有完全过河。宋右司马官购强快步上前进言道:“敌众我寡,请在楚人半渡,尚未摆好阵势时出击,一定能把他们打垮。”宋襄公说:“我听君子说过,‘不要再伤害已经受了伤的人,不要捉拿年事已高的人,不要在别人危险时再推一把,不要在别人困迫时再加一码,不要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军。’现在楚军没有完全过河就去攻打,是有伤义理的。还是等到楚人全部过了河,摆好阵势,然后再击鼓让战士们进攻吧。”右司马说:“君王不爱惜宋国民众,不保全国家根本,只不过为的仁义虚名罢了。”襄公说:“不快回到队伍里去,将按军法处置!”右司马回到队伍时,楚人已经排好行列、摆好阵势了、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人大败,宋襄公伤及大腿,三天后就死了。这就是追求亲自实行仁义带来的祸害。一定要依靠君主亲自去干,然后民众才听从,这就是要君主自己种田吃饭,自己排在队伍里打仗,然后民众才肯从事耕战。这样一来,君主不是太危险了吗?而臣子不是太安全了吗? 齐景公在渤海边游玩,释使从国都跑来谒见说:“曼婴病得很重,快要死了,恐怕您赶不上见他了。”景公立刻起身,又有驿使到达。景公说:“赶快驾上烦且拉的车,叫马车官韩柩驾车。”才跑了几百步,景公认为韩枢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他驾车,又跑了几百步路,景公认为马不往前奔,就干脆丢下车子,自己向前奔跑。凭烦且这样的好马和车马官韩柩这样高超的驾驭本领,而齐景公竟会认为不如自已下车跑得快。 魏昭王想亲自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就对孟尝君说:“我想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孟尝君说:“大王想参与管理国家的事务,那么为什么不试着学习法令呢?”昭王才读过十几条法令就躺下打瞌睡了。昭王说:“我不能阅读这些法令。”君主不亲自掌握权势,却想做臣子应当做的事情,那么打磕睡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孔子说:“做君主的人好像盂,民众好像水。盂是方的,水就成方的;盂是圆的,水就成圆的。” 邹国国君爱用长长的帽带,近侍也都跟着用上了长长的帽带,帽带价格很高。邹君为此担忧,问近侍,近侍说:“您喜欢佩带,百姓也都跟着佩带,因此责了起来。”邹君于是先把自己的帽带割断,然后到外面出巡,邹国民众全都不再用长帽带了。君主不能下令定出民众佩带标准来加以禁止,却割断自己的帽带出巡,以示为民先导,这是先行侮辱自己,再去指导民众的做法。 叔向分配猎获物时,功劳多的分得多,功劳少的分得少。 韩昭侯对申不害说:“法度非常不容易推行。”申不害说:“所谓法,就是验明功劳而给予赏赐,依据才能而授予官职。现在君主设立了法度,却又听从近侍的请求,这是法度难以推行的原因。”昭侯说:“我从今以后知道如何推行法度了,知道听取什么意见了。”一天,申不害请求委任他的堂兄做官。昭侯说:“这不是我从你那儿学来的做法。要是听从你的请求,不就破坏你的治国原则了吗?我没法采纳你的请求:”申不害诚惶诚恐地请求给予处罚。 △说六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兒戏耳。”曾子曰:“婴兒非与戏也。婴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 一曰:李悝与秦人战,谓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又驰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左右和曰:“上矣。”于是皆争上。其明年,与秦人战。秦人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 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毋使通辞,到至其言以告而知也。 惠嗣公使人伪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合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说六 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因。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文士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武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原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么能不跟从他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是信用。”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入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个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抗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李悝警告左有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埋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另一种说法: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战。他对左边壁垒的军队说:“快上。右边壁垒的军队已经上阵了。”又骑马到右边壁垒的军队说:“左边壁垒的军队已经上阵了。”两翼军队都说:“上阵吧。”于是都争先恐后地上了阵。过后第二年,和秦人交战。秦人前来偷袭,一交手,差点儿消灭魏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有两个有争吵,请子产为他们评理。了产把他们隔离在两处,使他们互相不能交谈。然后把他们两人的话都颠倒其词告诉对方,是非曲直很快就知道了。

用户评论

醉红颜

终于等到《韩非子》第32部分了!“外储说左上”这个标题就很有吸引力,迫不及待想看原文和翻译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韩非子真是个思想家,期待《外储说左上》能带来更多智慧和启迪。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感谢分享《韩非子》第32部分,原文和翻译并列,学习起来方便多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涐们的幸福像流星丶

《外储说左上》的内容是什么呢?期待能从原文和翻译中了解到更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将妓就计

韩非子真的很厉害,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原文和翻译都很好,学习起来方便快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暯小萱◆

期待更多《韩非子》的后续内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见朕骑妓的时刻

《外储说左上》值得反复阅读,受益匪浅!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影

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可以轻松阅读《韩非子》!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韩非子》第32部分,终于来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看了《外储说左上》的原文和翻译,感觉对韩非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离我

《韩非子》的内容真是太丰富了,每部分都值得细细品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伤我i

期待《外储说左上》能带给我新的思考和启发!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终于找到《韩非子》第32部分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韩非子的思想真是博大精深!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很喜欢《韩非子》的文字,很有韵味!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感谢分享《韩非子》第32部分,原文和翻译都非常棒!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外储说左上》的内容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扎心

《韩非子》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烟雨

《外储说左上》真是太精彩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序列号《韩非子》 第32 部分《外储说左上》 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音频+练习:小学生必背文言文8买棺还珠 下一篇:卖的不如买的! “买一匣还珠”这句成语的意思显然是千古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