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陶渊明的杂诗中,是说“及时励志,时不待你”,还是“及时励志,时不待你”?这个问题,难倒了百人团的不少人。正确的说法是“时间不等人”,但我们常说“时间不等人”。原因是这首诗是宋代改编的。同样,在崔姣的经典作品《赠去婢》中,很多参赛者都困惑到底是“侯门入海深”还是“侯门入海深”。正确的是“深如海”。
本期笔者要告诉大家的,也是难倒不少诗歌比赛选手的一句名言:欲将西湖比西子,总是淡妆浓妆更胜一筹。当时另一个选择的后半段是:浓妆淡抹总是合适的。其实,很多人经常读、背这首诗,却没有意识到“浓妆淡抹总是比较合适”是错误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浓妆淡抹更容易看懂。我们先来看看原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北宋苏轼
水光清澈固然好,但山空空蒙雨时也怪。欲将西湖比西子,总是淡妆浓妆为佳。
这是苏轼在杭州任判官时所作的七言绝句。几千年来的文坛上,出现过许多赞美西湖的名篇诗篇,而苏轼的诗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第一句是说西湖的水。水面在阳光照射下碧波荡漾,闪闪发光,令人陶醉。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也”。它写的是山。与水的明亮相比,苏轼选择了下雨时山的颜色。烟雨中,山景若隐若现,十分美丽。诗人写了这两句从水到山,一晴一雨,写得很巧妙。
全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最后两句。现代著名作家陈衍说过这14个字:“遂成为西湖的定语”。是的,提到西湖美景,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两句话。苏轼巧妙地将西湖比作西施。正如西施的自然美一样,西湖也自然美!为什么我们用“淡妆浓妆”而不是“浓妆淡妆”,其实有几个原因:
首先,在苏轼之前,没有人用过这个比喻。这两个词都不存在,所以两个词都不容易说。其实“淡妆、浓妆、淡妆”现在都是成语,两个成语的意思是一样的。之所以衍生出“浓妆淡抹”这个成语,是因为清代学者彭彦苟在小说中使用了“淡妆浓妆”。擦拭巾被使用了。
其次,苏轼一定是出于平仄格的考虑而写的。七绝对韵律、附着力都有严格的要求。苏轼的字按照宋代的规则发音并不难。现代人读诗、写诗时不注意这一点,所以记错也是很正常的。
第三,从意境结合文脉来看,淡妆和浓妆确实更合适。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所以第一句中的水和山实际上对应了西湖的淡妆和重彩。阳光明媚时,水面碧空万里,西湖如淡妆的西天,美景尽收眼底;但下雨天,西湖的山雾蒙蒙的,就像化了浓妆的西方,美景若隐若现,有一种独特的美。
【苏轼说:“欲比西湖,不如淡妆浓妆。”为什么不“化浓妆、化淡妆”呢?】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苏轼的这句话很有意思,用“淡妆浓妆”来比喻西湖,真是妙不可言!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妆浓妆”和“浓妆淡妆”有什么区别?难道是苏轼有意为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苏轼对西湖的景色有很深的理解,用“淡妆浓妆”来形容太贴切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化浓妆、化淡妆”是不是显得太刻意?苏轼的“淡妆浓妆”更有意境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淡妆浓妆”真的很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要去看看西湖的景色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让我对苏轼对西湖的评价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苏轼对西湖的理解这么深刻,他的“淡妆浓妆”真是绝妙的比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湖的美,在苏轼看来是“淡妆浓妆”的,真是太美了,让人心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这句诗,真的是让我对西湖的景色有了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比喻真的很巧妙,用“淡妆浓妆”来形容西湖的美,简直是绝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湖的美,真是让人沉醉其中,苏轼的“淡妆浓妆”形容得淋漓尽致。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妆浓妆”和“浓妆淡妆”的表达,感觉“淡妆浓妆”更能体现西湖的自然之美。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这句诗,真的是让我对西湖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好地解释了苏轼为何用“淡妆浓妆”来形容西湖。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对西湖的评价,让我对西湖的美有了新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妆浓妆”和“浓妆淡妆”的表达,感觉“淡妆浓妆”更能体现西湖的自然之美。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化浓妆、化淡妆”感觉不够自然,苏轼的“淡妆浓妆”更贴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湖的美,不仅仅在于景色,更在于它的自然之美,苏轼的“淡妆浓妆”真是妙语如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这句诗,真是让我对西湖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苏轼的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西湖的景色有了新的认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